让数学课堂在猜想中出彩

2016-04-11 07:51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潘龙汛
数学大世界 2016年34期
关键词:公因数数学过程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 潘龙汛

让数学课堂在猜想中出彩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 潘龙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猜想,是一种思维延伸和拓展,尤其对于数学这个科目来说,数学需要猜想,需要探索。唯有引导学生学会猜想,数学教学才能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

小学数学;猜想;学生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充分说明了猜想的价值。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是新型教育模式下新的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猜想一直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猜想基础环节——营造氛围

课堂氛围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条件。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猜想,于是,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联想水平和学习质量。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呢?办法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自身讲课的魅力,创设情境,有些老师喜欢向同学们讲小笑话,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诸如此类的教学手段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尽力发掘。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们播放相关视频、音频等,以此来导入新课,创建课堂氛围。教师在讲到这一内容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或者用多媒体投影出这两个图形,然后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大家看着两个图形,能够想到什么呢?”同学们经过联想之后,很自然地答出“像黑板”、“像墙”、“像桌面”等答案。教师在得到学生的回答时,要注意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感觉到成功,有成就感。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我们更加强调“以学生为核心”这一概念,致力于打造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的过程更是如此,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水平,因人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忽略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核心。

总的来讲,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小学数学猜想教学的基础环节,做好氛围的营造,对随后的一系列教学有着积极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注意方式方法,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感受。

二、鼓励学生猜想——促进探究

猜想是学生思考的源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小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容易受事物表面现象的迷惑,对事物的认知难以形成一个准确的概念。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学生们在猜想过程中,可能会犯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错误,此时教师应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并悉心指导,促进探究。

在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时,由于小学生的抽象观念并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不能够准确找出某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或者最大公因数,还有些同学,公因数找不全,经常会落下一两个数。发生这样的情况很正常,教师要及时指出错误,并用委婉温和的语气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不能对学生进行言辞上的教训,打击孩子们的自尊心。教师让学生猜想16、32、8有几个公因数时,学生丢三落四,教师并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对学生进行了引导,“你认为猜想时,应该从哪个数想起?”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认为猜想时,应该从8这个数想起,找到了猜想的切入点。

敢于猜想是值得鼓励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去猜,让学生鼓起猜的勇气和信心,即使猜错了也不要紧,还可以改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猜想的愿望,才能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猜想——发散思维

猜想,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安德鲁怀尔斯于1994年完成了费马猜想的证明,阿佩尔和哈肯于1976年证实了四色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目前尚未解决,目前最好的结果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这是著称于世界的三大数学猜想。我们并没有期待某一位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猜想而取得怎样的成就,仅仅是说猜想是一种发散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猜想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义务。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猜想,可以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脑子会更加灵活,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猜想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例如类比、归纳、构造、联想、审美等等。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树叶、剪纸、蝴蝶、飞机等一系列照片,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教师在进行引导时,可以将对称轴用直线画出来。学生很快明白这些图形在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沿着直线完全重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与此同时,也进行了数学思维的锻炼,一举多得。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像上面教师运用引导方式,促进学生猜想,其实只是最简单的方法。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发掘更多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用更加多彩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猜想教育,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是非常受欢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因为它是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之一。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相配合,猜想教育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是新型教育模式下新的教育手段。猜想对于学生探索数学世界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探索的内驱力。尽管学生的猜想有时可能是错误的,但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试误、验证,学生终会有更大的发现,实现有效的提升。所以,只要紧握猜想这把钥匙,就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数学知识的大门。

[1]苏春红.妙用猜想思维,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学苑教育,2015(11).

[2]石丹.小学数学课堂猜想教学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8).

[3]黄哲.提升素养,智创绚丽多“猜”的数学舞台[J].小学教学参考,2014(24).

猜你喜欢
公因数数学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最大公因数》教案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约分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关于最大公因数的一个性质及证明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