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督教对美国的影响

2016-04-11 19:04韩玫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核心家庭基督教

韩玫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250014)



论基督教对美国的影响

韩玫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250014)

摘要:基督教对美国有着全面重要影响。在社会生活方面,基督教促进了美国各阶层、各种族和各民族的融合和团结。在政治生活方面,基督教促进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和政教分离的政治原则。在经济生活方面,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使美国成为当今经济最为强大的国家。在家庭伦理方面,基督教的契约精神,是美国“核心家庭”价值观的终极来源。基督教是美国主流文化,持续不断地在影响着美国发展。

关键词:基督教;三权分立;核心家庭;美国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宗教之一,与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分支。与我国不同,美国虽然只有两百多年的建国历史,却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2005年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在美国有96%的人相信上帝存在。基督教是美国主流宗教信仰。要研究美国,就要研究美国人的基督教信仰。作为一个历史短暂的国家,美国基督教信仰有着与其他欧美国家不同的特征。

基督教在美国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我们在美国大片或者是美剧中看到的那么简单直接,它几乎渗透到美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从社会方面来说,有学者认为,“它的政治气质的升华,对其一贯重视的教育的加强以及‘礼拜’内容的不断丰富等,都对美国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稳定作用。”[1]从政治方面来说,有学者认为,“美国基督教天然具有多元主义和自由主义品格,这构成美国宪政的精神底蕴。”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的成员有共同信仰但又能宽容信仰多元,秉承自由理念但又不失节制,有政治热情但又独立于政治之外,需要国家保障但又不沦为国家附庸。”[2]正是这样的特质,使得美国宪政成为可能。从精神角度来说,有学者认为,美国人所重视的核心价值观念——敬畏上帝、自由、平等、民主、个人主义、资本意识等理念,其根本来源是美国宗教中信仰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基督教。[3]

在没到美国之前,笔者也和很多国人一样,对美国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他们的文化输出,对其印象往往是个性自由和个人主义突出,甚至有个人英雄主义现象。然而在美国生活半年之后,发现美国的社会形态、政治运行甚至家庭伦理观念等都与基督教密不可分。

二、基督教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这个建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国家,有着来自于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种族的不同国民。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么,面对如此多样的国民,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刚到美国,一个最为直观的感受是:教堂几乎无处不在,教会的影响也同样。无论身处何处,每个周末,都会有查经班,英语学习班,免费的“爱宴”(也就是教堂免费邀请你去吃自助餐,顺便让你听福音),甚至组织出去旅游、滑雪、游泳等。不同教会,都争相拉你加入。即便深居简出,也不可能接触不到教会。教会会通过上门送《圣经》,或者在你坐公交、逛超市、走在路上的时候,过来搭讪等方式向你传教。其作为还很少让人反感,因传教行为不带功利成分,也不会因被一遍又一遍的拒绝而给脸色看。其传递的信息是,教会是善良的、美好的,教堂的大门随时向人打开。这种传教方式,对刚到美国的“外来者”来说,无疑是最快适应美国社会的途径,和迅速融入美国社会的最好方法。共同信仰可使“外来者”很快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份子。

当然,基督教的影响远不止此,当灾难发生时,宗教组织所发挥的作用要远大于政府。

一年冬天,兰辛城发生严重冻雨天气。很多地区因此停电、停水、停暖气,人们的生活遭受严重影响。如果这事发生在中国,一定是政府和军队来救灾,然后演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美国,政府不会这么做,不是不愿意做,而是做不到。因为政府既没有人手,也没有预算经费,再加上美国人住的太过分散,政府无力救助如此之多的民众。这时,教会就发挥作用了。它们会利用各种方式访问每一个家庭,看是否需要救助,教堂成了临时庇护所,而且免费提供吃穿。

另一方面,和中国不同,美国人不喜欢聚居。在中国,即便是地广人稀的北大荒,人们也都习惯于聚村而居。而在美国,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是比较远的。除了一些大城市,大部分美国人都会有自己的大house。在农村,美国人居住就更为分散。在一家中国餐馆里,曾遇到一个嫁到美国多年的华人女服务员。据其言讲,她和老公以及三个孩子住在一个大house里,距离最近的邻居,也要半个小时车程。住得那么偏远,会不会感觉很孤独呢?她说一开始有一点,但是久了觉得很好。相反,她来到城市里,看到到处是人,治安也不好,反而感觉慌慌的。但她并非不和别人交往,而是每周都去教堂,在教堂和大家交往。而且,遇到生活困难,教会也会无私地提供帮助。

大部分美国家庭都参与教会生活。教会是连接民众生活的纽带。信仰将美国民众联系在一起,使美国社会基础非常稳固。教会重在思想上“引领”民众,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的。有人说,要想尽快融入美国社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入教会。

三、基督教对美国政治生活的影响

基督教并不是美国独有的宗教,但在美国发挥相对更大的影响力。美国建国初期,建国者们远见卓识,摈弃了君主世袭制,建立了三权分立制度。与此同时,还有更伟大的政治实践,即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坚持政教分离。在中世纪欧洲,罗马教廷不仅通过其分支机构管理着遍布各地的天主教神职人员,同时也是欧洲各国君主政权合法性的认定机构。即便是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国家英国,其国王的另一个身份还是圣公会首领。很多看似非宗教的政治实体,看似没有宗教的影子,但仍注重政治手段与宗教意识形态控制相结合,也算得上是某种形式的政教合一。但在美国,建国初期就以宪法为基础设定了政教分离原则,其理论依据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的归于上帝,凯撒的归于凯撒”。意思是说,世俗统治和精神统治是两码事,因此教权和政权必须分离。

这一改变不仅没有弱化基督教的影响力,反而让基督教在美国焕发活力。同时,政教分离也并没有让美国政治局面分崩离析,反而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强大不仅在于经济与军事实力,更主要源于超级稳定的社会基础。而这种社会基础正是基督教长期浸润的结果。

(一)基督教信仰助欧洲殖民者在美国成功建国

基督教在美国的传播,伴随着欧洲基督徒在北美大陆的殖民与拓荒。欧洲人在北美的早期殖民,更多是为了摆脱政治、经济和精神压迫,在蛮荒土地上寻找新的“乐土”。北美大陆当时人烟稀少,到处是森林和荒野,还有生活在原始状态的印第安人。即便今天,美国多数地方依旧人烟稀少。早期拓荒者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生存挑战,困难重重。《圣经》正是支撑他们生存和繁衍下去的最大动力。在披荆斩棘中,拓荒者们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回归到耶稣生活的时代,信仰的坚定程度前所未有。

当时,有两个理念牢固地根植于早期北美拓荒者心中。一是除了耶稣基督,别无他王,包括政府、公知和英雄人物;二是既然靠自身努力开拓了这片土地,没有借助别人的恩赐和政府组织的帮助,所以除非自愿,不接受任何组织的统治和管理。政府被视为因民众需要公共服务而自主成立的组织,其因此而存在。当被需要时,才纳税供养政府,政府不需要爱戴和敬仰;民众也不需要政府来拯救;爱国,指的是爱我们这些共同开拓的人民,而不是政府。这种思想在传统中国是大逆不道的,因为君王和政府是崇高和伟大的。在美国,民族概念更淡漠,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拓荒者,血缘混杂;共同宗教归宿感反而增强。因为宗教信仰自由,美国也衍生出诸多新教派别甚至邪教,但根植于绝大多数民众内心的仍旧是基督教教义。

(二)政教分离原则促进基督教发展

在政教合一的情况下,神权和政权紧密结合,使神权不得不附着在一些世俗的“人”身上。但人类的自律能力非常有限,世俗人与权力一旦结合,就难免腐败。当身具神权的人腐败后,不仅这个“人”会遭到质疑,“神权”本身也会遭到质疑。这样,宗教在获得世俗权力时,会丧失信仰力量。在《圣经·新约》中,耶稣反复强调,他不是世俗的“以色列人的王”,而是精神世界的王。但后世神职人员常常背离这一教导,于是有了黑暗的“中世纪”。那个时期,教廷不仅拥有大量财产,而且神职人员也可代替神给民众赐福,甚至普通民众都不可以拥有和阅读圣经,必须由神职人员诠释和传播。

在神权和政权合一的体制的长期压制之下,新教诞生了。新教区别于天主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神权从世俗的人身上剥离出去,牧师更多担负组织职责,而不是神权代言人的角色。新教特别强调“因信称义”,亦即无需通过他者认可你的虔诚,只需遵依《圣经》和神说过的话,信仰、理解并遵行。这使基督教尤其新教在精神上更纯洁,获得了更多民众基础。但新教在其诞生的欧洲,不如在美国发展更好。在美国,政教分离原则最终被体现在宪法中,新教和基督教诸派别获得更多自由,在精神层面更净化。

(三)奠定了美国政治上的“价值观”

基督教对北美政治制度产生巨大影响。由于民众宗教意识强烈,政府很难获得强大的专制权力,三权分立制度也得以贯彻。在美国很难有蛊惑全体民众的神话式英雄,因为按照基督教教义,无论贫穷或富裕,无论强大或者一文不名,都应“归荣耀于上帝”,而上帝不会腐败与渎职。基督教还主张宽恕与包容,不仅对个人,也对全世界不同种族与宗教。耶稣曾对门徒说:基督教的教义,不仅仅是对犹太人,而是要向全世界传播。因此,笃信基督教的很多美国民众,基于宗教信仰反对民族、国家、种族之间的相互敌视,渴望向所有国家和民族传播福音。美国向外输出价值观较大程度包含宗教因素。

基督教放弃了世俗政治权柄,但依旧对政治发挥重要影响。道德与法律是规范人和组织行为的两种重要力量。道德的力量有时比法律更强大,因道德较大程度上根植于宗教,而宗教又在广大民众中有强大影响力。例如,美国作为海洋法系国家,法律判定必须要依据陪审团意见;而在民众中随机抽取出来的陪审团成员,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基层虔诚的基督教徒,因此基督教道德规范能够在法律事务上产生强大影响。再例如,全世界很多实施全民普选的民主政治国家和地区,看似人民获得了权力,更自由了,但政治上往往变得非常混乱。如在台湾、南美、东南亚和日本,多党制下为了争权,可以不惜手段相互抹黑,甚至搞人身攻击、暗杀。而美国在这方面相对健康。主因是强大的宗教道德约束力。无论背后有何利益动机,参与者都不敢突破宗教道德底线。基督教根植于社会基层,任何政治竞选者都不可能忽视其存在,难以传播与基督教信念相悖的执政思想。

四、基督教对美国经济生活的影响

20世纪初,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述了资本主义兴起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从形而上的角度论述资本主义价值观。常人认为,资本主义就是资本私有化的市场经济制度。但马克斯·韦伯却指出,资本主义的诞生源于新教影响,资本主义精神契合新教伦理。

(一)对财富的态度

新教认为,财富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财富是如何获得和如何使用的。如果用不正当手段谋利,如果谋利最终是为了肉体享受,则财富便代表了一种罪恶;如果通过正当手段合理谋利,并节制消费,则财富能够荣耀上帝,是灵魂获救的象征。这种观念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现身于经济活动、拼命工作、聚敛财富、节制享受、不断扩大投资等是较为一致的。

(二)对时间的态度

新教认为,时间是无价之宝,损失时间就是损失荣耀上帝的机会,浪费时间是罪孽。这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注重效率的观念相近。

(三)对职业的态度

新教倡导“恪尽职守、努力工作”的敬业精神,认为职业活动是上帝规定的生活目的,“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宗教教诲适用于每个人。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必须完成上帝授予的“天职”。这与尽职勤奋、埋头于工作的资本主义精神是一致的。

五、基督教对家庭伦理的影响

基督教也深刻的影响着美国人家庭关系。美国并非“性开放”、“性自由”、“没有家庭亲情”的国家。美国人家庭观念很强。美国人对性关系的态度确实不同于中国,婚前特别自由。婚前性行为在美国人眼里只是一种交往手段,而不是婚姻许诺,这表明美国人的贞操观念比中国要弱。但贞操意识其实并不算是家庭观念。

在美国大部分地区,无论婚前性行为多么随意,都没多少人会指责。但婚姻却是大事,因为基督教认为,婚姻不仅是男女双方订立的一个盟约,同时也是婚姻双方和神订立的盟约。因此,如果在未婚状态下一年换了三个性伴侣,在美国没人会在意;但如果婚后出轨,那么在基督教徒的眼里则会招致千夫所指。在一些非常传统的基督教社群里,甚至贞操观念也比中国更为保守。

结语

基督教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有全方位重要影响。美国今天的强大,常被归因于民主、自由、开放、多民族融合、独特资源禀赋等。实际上,美国的民主、自由、开放、稳定的社会结构等特征背后,是强大的基督教信仰在发挥作用。当然,这不是说,其他国家要强大,就必须要信仰基督教。而是说,美国如今的发展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否信仰基督教,自由、民主、平等、法治,都是我们应该一致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时春荣.美国的基督教与社会稳定[J].国外社会科学,2008(3).

[2]杜红波.基督教对美国宪政文明的影响[J].政治与法律,2008(3).

[3]刘莹.基督教与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J].社会科学论坛,2011(5).

[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013-11-04[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84133170101i7bw.html.

编辑:李学迎

中图分类号:B9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238(2016)03-0112-04

DOI:10.3969/J.ISSN.2095-7238.2016.03.022

收稿日期:2016-01-07

作者简介:韩玫(1961-),女,山东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比较。

猜你喜欢
核心家庭基督教
基督教与葡萄文化——以《圣经》为中心的考察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核心家庭中学前儿童英语学习的环境创设
古人并非多子多福
安冈章太郎文学探源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对Hmongb从“家”到“村”的形成研究
我国家庭结构变迁的社会影响与政策建议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