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高的礼节

2016-04-11 08:57郭韶明
女性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忌口普遍性礼节

郭韶明

距离那次请客大概有10年了,我一直没忘,细节都还记得。男友的至交到我们学校,自然是我们做东。点菜,男友把任务交给了我。这家店我常来,招牌是饺子。我三下五除二点了几道菜,最后少不了饺子。我以为那次客请得挺有创意,多年以后,跟男友都分手了,他却笑着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比较自我”。比如那次请客,其实他们都不喜欢吃饺子,湖北人,一人一碗米饭足矣,可都不好意思说,我太不容置疑了。

这样的事我干过不止一次。亲戚的女儿刚来北京,我觉得她很孤单,经常邀请她到家里来。平时泡书店、逛街、吃饭,还有一些小活动,都叫上她。当我觉得自己还比较周到时才偶然知道,她其实更喜欢一个人。我安排的那些帮她排遣孤独的活动,其实都是她在陪我。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假设别人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同自己的一致,觉得“自己认为好的别人也认为好,自己想要的别人也想要”,而实际上,我们会夸大自身好恶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其实很多人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坚信自己正确时总是说,“不信,你做个调查?”估计真的做了调查,反倒让你大跌眼镜。

这就叫“虚假一致偏差”。

我们总喜欢请别人去我们喜欢的馆子,我们总是给朋友买自己喜欢的礼物,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想起床别人也都不愿早上碰面,我们还觉得自己讨厌不速之客别人也一定不喜欢被打扰。其实,对方的感觉可能并非如此,或者恰恰和我们相反。所以在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对接失误,让你尽最大力气挥出去的拳头扑了个空。

那天,和老公说起过年回谁家。我说:“不喜欢去你家,永远有亲戚宴请,到这家,到那家,只有睡觉时才能回自己家。”老公说:“既然你说了,我也说说吧,到你家虽然是在自己家,但每天甚至每顿都做好多个菜,都要喝酒,其实大餐过后,晚上有清粥小菜就够了。在你家,我就没清醒过。”

结论很明显,我们都不喜欢去对方的家!虽然彼此的家庭都是以最高礼节招待我们,但是双方的期待错了位,对方的隆重不在我们内心的舒适区,搞得大家都不痛快,但又不好挑明。

你可能也经历过好意被否定的尴尬,感觉如何呢?说实话,当我满腔热情却听到非预期反馈的时候,相当失望,就算事情过去了很久。我想我的父母、老公的父母,如果知道我们的真实需要,肯定也很难接受。虽然都知道,真实的需要让双方更轻松,但要说出这一事实,本身就是挺大的挑战。

或许,还有更多潜在的失望,我们还没发现。因为,我们在经历别人“尽心却带给我们不满”时,自己肯定也曾带给别人类似的感受。

一位女友说,无论春夏秋冬,老公如果先醒来,被子一定在她身上,因为老公总觉得她冷。有一次,女友感冒了,却是他老公造成的。原来,老公夜里冷了,就给她盖被子,自己热了,再给她掀被子。先是捂了一身汗,再一凉,自然是感冒了。好心,是没错,可确实过了点儿,搞得女友很无语,经常跟她老公说“你不用管我”,老公嘴上说好,可是下次依旧。

还听说过一些爱情的错位。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他觉得既然爱了,就要一辈子对她好,给她最好的生活,听她的,从不反抗。他想,女人一定喜欢这样。他不知道,女人喜欢的可能是棋逢对手,是争吵后的甜蜜,是碰撞后的平和。

再比如,女人觉得老公很累,要照顾好老公,早上起床做早点,晚上下班前问饭点,尽心尽责,做足了贤妻良母的功课。可是,老公却觉得很累,说“我去公司吃早点就行了”;下班,老公又会说“我能确定是几点吗,怎么女人结了婚都这样”。

不是都很失落吗?

那么,能不能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把自己撇远一点。你面对的那个“他”,没有你观念里的喜好,没有你的身份特征,也没有你的群体属性,他跟你性别不同,爱好不同,品位不同,为什么会跟你的需求一样呢?要真的一样,才奇怪吧?

看看他可能需要什么,如果不能判断,可以询问,但是千万别以自己的方式揣度别人。把自己的脾气秉性赋予他人,只会让人心里消化不良。因为,你好那口儿,别人可能根本不爱吃,甚至偏巧是别人的忌口。

关节点:虚假一致偏差

我们习惯于假设别人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同自己的一致,觉得“自己认为好的别人也认为好,自己想要的别人也想要”,而实际上,我们会夸大自身好恶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其实很多人和我们完全不一样!

所以在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对接失误,让你尽最大力气挥出去的拳头扑了个空。

把自己的脾气秉性赋予他人,只会让人心里消化不良。因为,你好那口儿,别人可能根本不爱吃,甚至偏巧是别人的忌口。

以上内容摘自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生活中的心理学》,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忌口普遍性礼节
题鱼庄
忌口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探病礼节
忌口
区域文化外宣中特色文化符号翻译的普遍性和独特性研究
忌口与否 请君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