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办学文化 打造教育品牌

2016-04-13 17:04文/孟
教育家 2016年44期
关键词:魅力学校课程

文/孟 强

凝练办学文化 打造教育品牌

文/孟 强

学校的发展,教育的竞争,说到底是办学思想和办学文化的比拼。北京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坚持“文化立校,特色办学”,初步发展成为有鲜明办学文化、有特色校本课程、有较高教育质量、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区域品牌学校。

彰显理念文化

理念,是一以贯之的理想和信念。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总纲和灵魂,处于核心和统领位置。北实附小以当代著名教育家、集团校长曾军良先生的魅力教育思想作为核心理念,推进魅力管理,营造魅力文化,建设魅力课堂,开发魅力课程,选树魅力人物,打造魅力团队。

魅力管理,实现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绩效与普惠相结合。魅力文化,营造独具特色的“三桃”文化,“三语”文化,“六好”文化,“五园”文化,凝聚文化软实力和正能量。魅力课堂,抓好常态课、上好评优课、办好开放课。魅力课程,包括基础拓展课程、特色创新课程、开放实践课程等门类。魅力人物,在学生、教师、班主任、党员、员工、家长等群体中评先树优。魅力团队,评选魅力年级组、教研组、党小组。

打造创意文化

创意,是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学校文化不应该是僵化的、雷同的,应当因地制宜,充满创意,彰显个性,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魅力。

学校结合区情、校情和学情,提出了 “三桃”文化战略构想。在学生层面推进“桃宝”文化,启动“桃宝”海选,开展“争桃花戴桃章做桃宝”活动,扎实做好日评周评月评,同步在微信群里发布优秀和进步奖名单,期末和毕业时隆重颁发桃宝吉祥物和桃宝奖章。在教师层面倡树“桃李”文化,桃李不言,做默默奉献者;桃李满天下,做辛勤耕耘者;桃红李白竞芬芳,做魅力绽放者。在学校层面营造“桃源”文化,努力把学校办成激扬教育理想的人文家园,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花园,焕发生命活力的成长乐园。

目前,“三桃”文化已经融入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桃宝杯”学生足球比赛、“桃李杯”教学新秀评选、“桃源杯”书画征文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凝聚价值观文化

价值观体现个人、单位、社会的价值取向。优秀的价值观对于个人的成长、单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学校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等,细化为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的“三语”文化。校长寄语,“攀登中你也会成为一座高峰”“不是每朵花儿都开在春天里”……教师心语,“成就学生的精彩,活出自己的风采”“无怨无悔守一方净土,任劳任怨育一世桃李”……童言童语,“北实是我家,快乐你我他”“追梦的人生最精彩”……一句句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话语,聚起了附小人乐观向上的价值观文化,荡起了附小人筑梦远航的一池春水。

创新制度文化

制度是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约束力。良好的制度文化有助于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培育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正能量。

学校采取自下而上、集思广益的方式,凝练出 “六好”文化,内容上体现时代精神,契合学校和师生实际,形式上采用歌诀体,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比如,《附小好学生》(学习习惯),“眼睛离书一尺远,身正腰直肩放平。字句连续不间断,声音洪亮有感情……” 《附小好学生》(行为规范),“见到老师问声好,看到同学微微笑。客人到校说您好, 恰当问候有礼貌……”《附小好教师》,“理想信念记心间,筑梦传道肩上挑。一颗丹心铸师魂,心系国运境界高……”《附小好课堂》,“师生平等共交流,关系融洽氛围好。面向全体重差异,分层施教提实效……”《附小好班级》,“互帮互助共进步,亦师亦友同努力。大树枝叶紧相连,魅力班级光彩熠……”《附小好团队》,“团队文化聚心力,目标明确敢为先。勇

于担当为己任,善于超越齐心干……”

完善课程文化

课程,在拉丁语的本意是跑道(Race-course)。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课程就是为学生提供的“跑道”,而且应当是适合学生的、使之渐入佳境的“跑道”。

一是基础拓展课程。在一至六年级课表增加外教口语、珠心算、经典诵读、足球、篮球等科目,大力优化课后一小时的课程设置,增设武术、空竹、轮滑、航模等科目,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科技课程。

二是特色创新课程。(1)文化融合类课程,将“三桃文化”与剪纸、景泰蓝、吉他、面塑等课程相融合,在学习才艺的同时触摸文化。(2)环境浸润课程,借助校园广播系统,启用爱我中华、感恩的心、古诗新唱等铃声课程,成语故事、长篇评书、儿童小说等听书课程,让学生于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

三是开放实践课程。(1)走出去。将学科实践活动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拓展教育的空间,丰富教育的内容。(2)请进来。依托“桃源大讲堂”,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家长、校友等走进校园,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学生心有目标,学有榜样。

构建节日文化

节日,是文化的积淀和结晶,是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组织的庆祝或纪念活动。节日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吸引力、仪式感和神圣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节日文化。

北实附小以节令、校历为纵轴,将重点工作、特色活动有机融合,统筹安排,形成了“四大”节日文化。4月,结合世界读书日,举办读书节,开展我与作家面对面、诗文朗诵会、读书沙龙、图书漂流、与附小共成长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5月,结合迎接“六一”庆祝展演活动,举办艺术节,邀请艺术家、艺术团进校园,举办书画、剪纸、面塑等作品展览,开展歌唱、器乐比赛等。10月,举办体育节,组织秋运会,集中展示体育社团建设和阳光体育运动成果,开展“桃宝杯”篮球、足球、跳绳等专项比赛。12月,举办文化节,组织新诗会、诗词会、书画比赛、才艺大赛等活动,评选感动附小人物,办好新年联欢会。

健全机制文化

与制度相比,机制更具弹性和张力。良好健全的机制,对于更新理念、激活创新、释放潜能、提质增效,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目前,学校构建了推进创新的“211” 交流机制,即“两坛一堂一室”。“两坛”指班主任工作论坛和魅力教育创新论坛。班主任工作论坛包括专家引领、经验分享等。魅力教育创新论坛包括优秀成果表彰、学术创新汇报等。“一堂”即“桃源大讲堂”,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走进校园,实现开门办学、聚智领航的目的。“一室”指孟强名师工作室,分线下和线上两个平台,旨在发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强化行动研究和实践探索,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全国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小语名师工作室。“211”平台,已经成为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思想交流、形成团队合力的重要引擎。

营造环境文化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环境对人的熏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场所,更应当积极营造高雅、温馨的环境,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学校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努力打造“五园”环境文化。一是花园,将校门甬路的花池,调整为樱花园、海棠园、紫叶李园和月季园,一字排开,形成花园长廊。二是果园,栽植石榴、红果、栗子、柿子等平谷养生十六果,营造硕果满园的氛围。三是文化园,打造“桃源胜境”和“桃李不言”两大主题区域,彰显“三桃”文化特色。四是百草园,遴选易于种植、能够再生的、有药用或观赏价值的花草,如萱草、百合、芍药、连翘等,形成碧草茵茵、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五是种植园,针对城区儿童远离土地和自然,让孩子体验种植,接受回归自然、爱我家乡的教育。

总之,文化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和软实力,是学校的根和魂。文化与学校好比是血与肉、灵与肉的关系。所谓血与肉,指的是文化是血脉,要融入其中,起到滋养作用。所谓灵与肉,指的是文化是灵魂,处于核心位置,具有统领作用。真若如此,可谓以文化人,善莫大焉。

(作者单位:北京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魅力学校课程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东方欲晓》的魅力
学校推介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铜都一号”的魅力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