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2016-04-13 17:38
同学少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事例角度文章

山东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

——编者

心守瓜豆,不辨藤须

种下瓜和豆,便只愿细心呵护,育其成长,以求有所收获。即使它们藤须互相缠绕、无法分辨又何妨?我们最终想要的只是瓜和豆。人生也是如此,我们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而不必为无关的纠缠伤神,只需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也许是这个社会太过嘈杂,人们总是会在前行的路上,被无关紧要的藤须所牵绊,忘了自己最初的使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需要坚定自己的初衷,昂首向前。

明确自己的道路,便只顾风雨兼程。如此专注,终会有收获。当阎连科成为首获卡夫卡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时,他以一颗平淡之心对待荣誉,并不为之感到意外,也没有因此有所动摇。他表示,获奖仅是瞬间之事,而创作才是一生的道路。金钱与荣誉便如同分散一个人精力的藤须,对一个作家而言,无论藤须如何纠缠,都不应为之分心。因为作家的使命是写作,是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阎连科便是这样的人,明确了自己的道路,便只顾专心前进,收获纷至沓来的荣誉,不是他的目标和终点。他一心要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因为那才是他真正想要的收获。

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因此,我们才更要明确自己的道路,从此只顾风雨兼程。

若为藤须而分神,非要努力分辨,将其扯断,则会因小失大。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现象:有些学者不去潜心钻研学问,而醉心于夸夸其谈、求取虚名;有些运动员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去,反而成为广告中的熟脸、娱乐节目中的常客;有些演员不去琢磨演技,而喜欢在红毯上频频露脸,成为著名的“毯星”……他们为名利的藤须而分神,忘记了自己最初种下的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最终想要的是“瓜”和“豆”。终究扯断藤须,瓜豆不存,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尽管社会浮躁,但真理不会改变,受人敬仰之人绝不会是三心二意、不辨方向之人。真正的学者是像李小文院士那样两袖清风、一心治学的人,真正的运动员是像科比那样全心全意为梦想而拼搏的人,真正的演员是像陈道明那样用影片说话的人,而那些忘了自己想要得到什么的人,终会因把太多精力耗费在无谓的纠缠上而感到遗憾与空虚。

人生之路并非一定要繁花装饰才够美丽,生命的美本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在于选择它的人是否有一颗坚定而明确的心。我们要时刻明确自己的方向与道路,知道我们要去哪里。不为外物分神,才能不负自己的初心。

心守瓜豆,何须去辨那藤须!

点评:

开篇联系材料,点明主题。

联系现实,强化论点。

事例典型,分析切题。

反复点题。

反向举例,针砭时弊。

正反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首尾呼应,简洁有力。

作文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缠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

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

整体评价:

这是一篇立意明确、文脉通畅、具有时代气息的考场佳作。文章以“不必为无关的纠缠伤神,只需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为主题,详举阎连科的事例,略举李小文、科比、陈道明等人的事例,点面结合,详略适当,针砭时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李 勇 评价)

战胜欲望

每个人都要一刻不停地和自己的欲望作斗争,有时失败,有时成功。而我第一次战胜自己的欲望,是在上初中的时候。

记得那时,我家楼下开了一个文具店,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其中有一样东西,我非常喜欢,那是一支漂亮的水晶笔,笔杆是透明的,像水晶一样透亮,笔帽上有一个美丽的公主造型,穿着一件蓝色的公主裙。每天,当我路过文具店时,总是对那支心仪的笔看了又看,回家后,也念念不忘,想了又想。那精致的水晶笔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可是它昂贵的价格,却又让我望而却步。于是,我“戒”了零食,不吃早点,想尽一切办法攒钱。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钱包里的钱逐渐多了起来。三个月之后,我数了数,攒下来的钱还是不够。而我为了攒钱,多次吃了同学的零食却没有“礼尚往来”回请大家,大家和我也有点疏远了。除了最好的朋友,没有人知道一向待人大方的我,为什么变成了小气鬼。很久不吃早点,上午我总是饿得头晕眼花,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老师找到我的父母,父母想和我谈心,问我有什么苦恼,而我只是苦笑着摇摇头。妈妈看着我一天天消瘦,只有暗暗地掉眼泪。唉,那些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啊……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拿到期末考试成绩单的那天,我也攒够了买笔的钱。当同学们还在互相询问成绩的时候,我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回家,拿上我的钱包,一路小跑进了文具店,却没有看到那支让我朝思暮想的水晶笔。我问老板那支笔哪去了,他笑着说,那是一支限量版的笔,刚刚被人买走了,且只此一支。听到这个坏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回家路上,我想了很多。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为了让我生活得更幸福,而我却把他们的期望抛在脑后。感谢上天让我战胜了可怕的欲望,这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从明天开始,我要摆脱欲望的控制,每天吃早点,好好学习,为了自己,也为了父母,努力奋斗,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点评:

倒叙开篇,自然引出下文。

事例过于肤浅,选材失当。

描述过于夸张,显得不够真实。

事件叙述有波澜,但不符合“战胜欲望”的主题。

情绪转变突然,感悟牵强。

结尾流于形式。

题目解析:

这个文题材料出自作家林清玄的文章《无风絮自飞》,描述的是极其寻常的自然现象与生活场景,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其中的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概括,也是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关系形象生动的描述。

原文中,作家写了两点感悟:一是纠缠不清就是这两种植物的生长特点,无须分辨,只要努力向上生长,结出果实,一切纠缠自然就没有了;二是要顺应自然,不要人为过度干预与破坏,只要做好我们应做的即可。这两个角度都很有深意,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

除此之外,也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展开思考。一方面,孩子想要极力分辨的行为,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求知若渴的可贵精神;另一方面,扯断茎叶也无法分辨的结果,也反映出孩子缺乏耐心和生活经验,探索求知的方法不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等问题。还可以从父亲的角度出发,父亲“无需分辨”的观点,一方面表明父亲看问题能抓住本质,分清主次,不纠缠于细枝末节;另一方面也说明父亲作为成年人,考虑问题只从现实功利的角度出发,遇到问题不求甚解,丧失了可贵的好奇心。综合材料内容来看,可以辩证分析“有用”与“无用”,也可以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立意为应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勇于探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会孩子科学的方法,不要一味嘲笑批评孩子的行为。

总之,这个材料作文可写的角度非常丰富,考生可以放飞思绪,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一点,写出个性化的感悟与思考。

整体评价:

这是一篇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的考场作文。文章叙述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遗憾的是,所选的事例过于简单,使得文章缺乏应有的深度。被动的结果也很难表现“战胜欲望”这一主题。此外,与文题材料的疏离,也造成了一定的失分。

(李 勇 评价)

(责任编辑 张毓春)

猜你喜欢
事例角度文章
神奇的角度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角度不同
人啊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