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2016-04-13 18:15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8期
关键词:李存勖鸿门宴项羽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薛 凯

数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薛凯

数字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可以为文本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本文从巧用数字,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感受人物情感等方面,探讨数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以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数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一、数字让人物形象更可感

人物的年龄与他的性格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有的时候,了解人物的年龄,可以成为打开他行为之谜的一把钥匙。可谓一鳞半爪,能辨全物,一管窥豹,形神俱存。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众说纷纭。

在上《鸿门宴》这节课时,我看学生对人物形象基本掌握了,趁乘热打铁说:历史源自生活,鉴赏历史人物形象,我们不要忘了把他们拉回到生活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我们在看到刘项的性格差别时,有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差别!

学生茫然,我把项刘年龄公布出来:刘邦年长项羽24岁,“鸿门宴”时,项羽26岁。学生一片哗然,“好年轻啊!”“帅哥哎!”而刘邦已50岁。(据《史记集解》引皇甫谧的话:“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

我接着启发:26岁的项羽,血气方刚,义气坦荡;50岁的刘邦——学生顺着说:“老奸巨猾”,“老谋深算”。“鸿门宴”项羽不是不忍杀刘邦,而是不屑,不屑于范增的“阴谋诡计”,这体现了年轻人重实力,行为坦荡的一面,项羽杀宋义,不用阴谋,一刀就砍了就是。

项羽的行为有众多自相矛盾的地方,“鸿门宴”开始前,当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沛公欲王关中。”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表现了项王的霸气和剽悍;而第二天刘邦亲自来谢罪,软中带硬,质问项羽不讲“义气”,项王的态度又来个180度转弯,急于表明自己确是受了“小人”误导。(“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钱钟书在《管锥篇》里分析项羽的形象时说:“‘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这应该与项羽所处年龄有关,年龄是人物性格的的晴雨表,知道了项羽的年龄,我们了解项羽的复杂性格和行为便有了形象可感的依据。

二、数字让作品主题更鲜明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后唐庄宗李存勗,“善骑射,胆勇过人”,唐昭宗见了他不禁赞叹“此子可亚其父”,李存勖的“亚子”,即“李亚子”的绰号由此而来。李存勖的死对头朱全忠评价李存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李存勖除了擅长打仗,还另有一个嗜好: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宠幸伶人,甚至荒唐到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最终酿成祸乱,而李存勖“身死而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写《伶官传序》,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为了更形象地表现李存勖南征北战,建立后唐的艰辛,而亡国却如此快速,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本文的中心观点,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师: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李存勖袭晋王位。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李存勖做了哪些事?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我设计板书:

15年908年——受命,“无忘乃父之志”

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3年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

926年——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李存勖完成父亲的遗愿,坚毅果敢,驰骋沙场,屡建奇功,最终打败劲敌,建立后唐,用了15年时间,而貌似强大的后唐,却短短3年就亡国了,对比强烈,戏剧性变化,不正有力地证实了欧阳修的观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三、数字让人物情感更动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无情的飞逝,引起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感慨。而多少动人的故事,多少让人唏嘘的情感,或许湮没在时光无声无息的流淌中,如果我们能感受的时间的无情,感受到时间在你我身上施展的神奇的魔力,记住时光在每个人的内心刻上的哀伤,我们就可能走进他人的情感世界,从而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情感。

《图片两组》是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单元中的课文。这个单元重在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祈祷。而《图片两组》以图片特有的形象性,让学生感受的战争的残酷,对人性的伤害。瓦西里·卡斯基拍摄的照片《你在哪里》构图新颖,一下子就攫住了学生的心:密密麻麻的墓碑中间偏左,站着一个老妇人,背对着我们,低垂着头,我们看不到她哀伤的脸,但画面已经震撼了我们。但是,学生被图片的形象性“欺骗”了,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老妇人的孩子战死在沙场,白发人送黑发人。无数的墓碑,显示牺牲惨烈,同时老妇人迷失在墓碑中,找不到儿子的墓。这样的解读,完全误解了图片。原因是学生忽略了图片解说的数字:2009年5月9日,欧洲反法西斯胜利日。这里牺牲的,都是二战时候的苏联红军,距今已经六七十年了,当年的老妇人,大概也就是十几岁的青春少女吧。我让学生重新解读图片,进行合理的想象。学生们通过这组数字,发挥自己的想象,结果出现许多更合理更打动心弦的想象和情感演绎。

抓住数字,才能准确解读图片,感受图片丰富的含义,触摸人物的丰富情感。如果忽略了对数字的解读,不仅曲解了图片的含义,而且,对图片展示的丰富的内涵,也大大缩小了。在教学中,教师敏感地捕捉到文本中的数字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东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李存勖鸿门宴项羽
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为何被乱箭射死
一代战神失天下
李存勖的历史机遇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梦遇项羽
后唐伶人和他们的玩偶李存勖
《鸿门宴》中一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译错的句子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