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2016-04-13 06:59刘敬云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通高中问题

刘敬云

摘要: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社会和高中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学生需求难以满足,教育内容落实不到位,教育途径单一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构建科学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重视程度,并采用多种途径切实落实教育内容。

关键词: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3-0009-03

一、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要性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学校或其他组织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高中生认识、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各职业、专业的发展情况,根据主客观因素的分析进行职业决策,确定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专业,初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1995年6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提出的《普通高中职业指导纲要》倡导普通初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纲要指出:普通高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帮助学生对选择的专业或职业进行再思考;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自觉处理好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了解和剖析自己,自觉提高各种素质与能力;提高和培养学生选择专业或职业的决策能力。”

(一)高中生个人发展的需求

高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减少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的盲目性,从学生兴趣和特长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更科学。同时学生高中阶段接触大学和社会,对其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科学规划人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近几年,高校扩招、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改革和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我国劳动力市场不仅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早规划职业生涯,减少进入大学后的茫然,从而提升人才质量以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高中教育发展的需求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单纯的传统的文化课的设置早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政策,推动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另外,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程度相比,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一教育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学生选择专业的迷茫。因此,高中开展此类教育有助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提升高等教育的实效性。

二、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存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学生需求难以满足

高中毕业生在专业选择时往往存在对自我和专业了解模糊,价值取向偏颇等问题,绝大多数高中生表示迫切需求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指导。然而,目前尽管国家从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对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了指导,但现实中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仅仅依靠学科教师、学校行政人员,难以把握职业规划的理论和方向,教育效果难以保证。其次,课程体系还需完善,目前的多项调查表明,系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校少之又少,部分学校仅仅出于高考的需要,或者单纯地在班会上穿插一些关于职业就业的知识,或者针对高考填报志愿开展一些讲座,或在政治等课程中进行部分渗透,教学既零散又薄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还需完善。

(二)教育内容落实不到位

一方面高中学校将其狭隘地理解为升学指导,从专业发展和高考填报志愿的角度指导学生专业决策,然而这种方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而言缺乏长远把握。另一方面,教育内容缺乏阶段性,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服务于学生的升学指导,也服务于高中阶段,旨在消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鸿沟,改变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状况。现实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很少出现内容上的不同侧重。

(三)教育途径单一

通过访谈了解到,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校中,课堂讲授仍旧是最主要的教育途径,部分学校辅以网络途径。《指导纲要》中倡导的采用课堂讲授、课外实践活动、课外指导、校外指导等多种途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在大部分学校中体现。

三、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要求来看,教育目标主要包含四个部分:一是提高学生认识剖析自己的兴趣和潜能的能力,二是提高学生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发展情况的能力,三是提高学生专业或职业的决策能力,四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高中学校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处理好文化课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间的关系,提高重视程度,切实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推广实施。

(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体系。高中学校构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最佳的途径。学校需要通过科学的课程安排、正规的教学形式,专业师资凭借专门教材对高中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国家政策规定,高中学校需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不得低于20课时。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很少学校能够达到这一要求,即便如此,学校也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保证每学期开设足够的课时的课程。另外,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力量,专业教材是开展课程的载体。没有专业化的师资力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同纸上谈兵。从目前的条件出发,高中学校可以立足本校,挖掘优秀教师人才,进行系统性的业务培训,打造一支本校专业师资队伍。其次,加强对班主任老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培训力度,进行渗透式教育。还可以借助高校专家或企业等校外资源进行指导。此外,还应开发专业教材,建立评价和监督体制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切实落实教育内容

高中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注重全面性,也要注重阶段性。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专业或职业信息。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职业的演变,职业的分类,高校各专业的内容及前景,人才流动及职业竞争等。二是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身优缺点、兴趣和潜能,培养对职业的敏感性和兴趣,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提升职业决策能力。三是学会科学进行职业决策。包含剖析评价自我条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升学就业形势,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实施过程中,各学校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阶段性地开展教学。具体体系如下:高一年级为探索性教育阶段,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初步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了解相关测评工具,初步尝试正确认识自己,并根据社会需求、专业设置树立奋斗目标。高二年级为准备性教育阶段,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通过职业兴趣、职业倾向和能力的测试,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课程教学,熟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专业、各职业的信息,初步确定专业或职业目标,并为之奋斗。高三年级为预备性教育阶段,开展升学就业相关指导,开展心理辅导,修正和牢固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

(四)开发多种教育途径

高中学校可以基于校本特点有目的的、全面、系统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条件下,职业生涯教育除了课程及教学外,还可以开发多种教育途径。可以建立起以班主任为主导,跨学科整合的格局,班主任依靠主题班会及日常管理对学生实施影响。同时,对各科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在政治课、心理课等科目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知识。另外,可以通过课程、课外实践活动、课外指导和校外指导等途径开展。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咨询,开展个别指导;也可以组织关于职业决策的相关活动,如高考填报志愿时的模拟报考;还可以开展心理测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自己;最后,学校可以印发一些文字材料,指导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高中生活。还要充分借助网络的方式开展。可以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QQ群、博客、微博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召开家长会、利用校讯通对家长实施影响,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责任编辑 冯荣光】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通高中问题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引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探索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外来工子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和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联系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