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间我做主

2016-04-14 19:10潘爱娣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3期
关键词:豆豆消极小朋友

潘爱娣

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点心环节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良好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幼儿的未来,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幼儿园的点心环节一直以来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镜头一:整齐划一,浪费时间。

点心前,所有的孩子都静静地趴在桌子上休息,老师叮嘱着:“一组小朋友去喝水,二组小朋友去尿尿,三组四组小朋友趴在桌子上小金鱼睡觉……”我们经常会这样组织孩子。而且效果也很明显,孩子们的确井然有序,教室里会安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可是,我们意识到已违背了《纲要》的精神,孩子们除了消极等待,什么也做不了。

镜头二:消极控制,催促不绝。

“张三,快点啊!”“李四,你进去多长时间了,还不出来!”“王五,不许在厕所玩!”“我数到三,在外面倒水的小朋友再不进来就别进来了!”听吧,在此环节中,老师完全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有时不得不歇斯底里地直吼嗓子,完全没有了平时的从容。师幼完全都处于被动状态。

镜头三:三头六臂,顾此失彼。

点心时间,一部分孩子已吃好了点心无所事事,玩耍的玩耍,吵闹的吵闹,打滚的打滚;一部分孩子在外面拿着茶杯,边玩边排着队倒水;还有一部分孩子坐在位置上,拖拖拉拉,慢条斯理地吃着点心……此时,作为老师既要组织已经吃好的孩子,又要看着倒水的孩子,还要催促着吃得慢的孩子,同一时间要管理三批幼儿,可谓是三头六臂。

集体式的点心时间,孩子习惯了被安排,于是接受成了他们的习惯。这时的老师,忙得不亦乐乎,怎一个“累”字了得。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指南》中也提到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因此,我们改变以往整齐划一的“点心模式”,进行了点心组织方法的改进与尝试,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和感悟。

一、运用生活标识,建立良好规则

陈鹤琴曾指出“幼儿是易受暗示的。”因此,生活小标识应遵循的暗示性原则是:在简单、形象的图标中,以正面教育的形式让幼儿读懂小图标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在活动中对孩子们的行为起积极的暗示、示范作用,帮助幼儿尽快地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则。

如我们选择了一些幼儿比较熟悉并感兴趣的动物:小猫、小狗、老虎、小兔等,开始在班级环境的各个场所使用,如小椅子上、小柜子上、毛巾架上、茶杯框上等等。这样的操作,让孩子逐渐加深对自身小动物标识的使用,并依靠标记,寻找物品。通过标识的暗示,幼儿不知不觉中熟悉了班级环境,从被动到主动,慢慢地分离焦虑逐渐被自主的意识所取代。

又如在盥洗室,我们在便池张贴小脚印,隐性控制了洗手、小便的人数,张贴洗手流程图和节约用水的卡通图,让孩子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的好习惯。

我们在开水桶边的地上,张贴了一双双的小脚印,暗示孩子们能自主地踩着脚印排队。发现在孩子们倒水时,有的孩子心急,只倒了杯底的一丁点水,有的孩子倒得太满,走动时会晃出外面,弄得又湿又烫,我们就在幼儿的杯子上贴一根水位线,提醒孩子倒水的数量,让孩子们能自觉地倒水、喝水。

通过这些会说话的小标识,让孩子们自觉地遵守标识中潜藏的规则提示,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

二、设立小小值日生,锻炼管理能力

根据幼儿的意愿,我们尝试了幼儿点心活动中的自我管理,把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相互约束,相互提醒。

我们实行“小小值日生”轮换制。每组的小小值日生就会早早地在点心桌旁排队,手持点心盘,认真地数着自己组的点心,再拿回组后负责地分发给每个组员。原本忙碌嘈杂的的一幕不见了,先到位置的孩子就可以先取先吃,不必像以前那样等教师分发完毕后再一起吃。孩子们无需等待,因此既节省了时间,又改变了拖拖拉拉的习惯,原先要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吃点心环节,现在只需20分钟就足够了。值日生还学会了管理,会提醒同伴认真用点心,要讲卫生等。

有了小小值日生的先行,告别了点心环节时整齐划一的现象,避免了老师组织时顾此失彼的忙碌,也减少了消极等待的时间,还帮助孩子打开自我管理的一扇门。

三、巧用趣味游戏,减少消极等待

《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因此,在点心环节中,我们会组织孩子们自主玩一些趣味小游戏,简单又好玩。

正当孩子们陆续吃完点心等待时,我们会组织一些经典的小游戏,将其穿插在过渡时间中进行。如手指游戏《捡豆豆》:“捡捡捡豆豆,捡了一颗红豆豆,捡捡捡豆豆,捡了一颗甜豆豆,捡捡捡豆豆,捡了一颗冰豆豆……”,孩子们一只手掌做碗,另一只手做筷子捡豆豆状,边念儿歌,边做捡豆动作,当念到“红豆豆、甜豆豆、辣豆豆……”时,做相应吃豆豆状,孩子们可以随时创编出各种豆豆,如苦豆豆、酸豆豆、咸豆豆等,并作出相应味道的表情,当念到:“冰豆豆”时,孩子们就如同吃了冰豆豆被冰住了,就不能动了。

又如音乐游戏《身体音阶歌》:“摸摸 你的│小 脚│1 1 │1 1│摸摸 你的│膝 盖│2 2 │2 2 │拍拍 你的│双 腿│3 3 │3 3│叉叉 你的│小 腰│4 4│4 4 │拍拍 你的│小 手│ 5 5│ 5 5│拍拍 你的│肩 膀│6 6 │6 6│摸摸 你的│脑 袋│7 7 │7 7 │高举 你的│双 手│1 1│1 1│12 34│56 71│17 65│43 21│1- - -│1- - -│”。只要一播放音乐,孩子们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自主地游戏,情绪高涨,玩得乐此不疲。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过渡,既节省了老师的人力,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秩序感。

趣味小游戏的运用,让先吃完点心的孩子可以先玩,既减少了他们的消极等待,又预防了无事可做而引发的打闹现象,还对吃得慢的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会较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不再拖拉。

四、坚持正面激励,焕发自主热情

适时的表扬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良药,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引来一大批孩子的模仿,教师的一句赞扬会换来更多孩子自我动手的机会。

在点心时间,总会发现有些孩子边吃边聊天,吵吵闹闹,这时,我们会及时地进行表扬安静的孩子:“表扬安娜小朋友,吃点心最安静了!”或者以对唱的形式:“我要 表扬 一个 人”,“你要 表扬 什么 人?”“我要 表扬 ×× ×, ×× 吃点心 最 安静”。顿时,孩子们就会一下子静下来,这招可灵了!因此,我们及时发现孩子们的表现,不吝啬对他们的表扬和肯定,适时地在大家面前表扬,让孩子们在表扬声中模仿受表扬孩子的表现,这样,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就不断提高,自主管理就更主动。

点心环节中,没有了老师的唠叨,没有了阿姨的忙碌,孩子们不再像原来那样毛躁又凌乱,而是井井有条,自主地进行着,各干各的事,悠然自得地享受着美味的点心。

因此,在《指南》背景下,教师要有一双会观察的亮眼睛,做一位省心、省力、智慧的老师,多创造适宜的时机,将自主权还给孩子,把生命力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只有这样,幼儿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发挥和提高,幼儿的一日生活才会更精彩。

猜你喜欢
豆豆消极小朋友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自由自在的豆豆
豆豆过夏
找茬儿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