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大地的话》

2016-04-14 19:09王雪兰
新课程·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诗教诗意诗歌

王雪兰

摘 要:肢解诗歌是诗歌教学的死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从诗歌的节奏、押韵、章节等特点入手,从有表情到有感情、从文字抽象到意象形象,在充分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大地的话的深情,诗歌语言的凝练,同时,以仿写的方式进一步学用语言。

关键词:诗歌;诗意;诗教

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优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大地的话》是北师版小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的首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现代诗,生字也不多,要求会认的三个,会认、会写的五个。认识了生字,完全会读,理解也不困难。如果要说难一点的话,就是练习题要求“依照课文前四节,试着再写一节”。

《英才教程》讲解更是详尽无遗。分为五大部分:学前导引(阅读提示、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字词全解(生字扫描、读写易错提示、多音字辨别、词语解释、反义词、近义词辨析、多义词辨析)、句段解析(逐段逐句解析、总述概括)、篇章点拨(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法借鉴、品读感悟、语言积累、课后题解)、课业设计(字、词、句、段、篇)。

这样一番从头到脚、从外到内全面包抄、分割、解析,真是该用到的都说了,例如生字、笔顺、字义、词性、结构、形近字辨析、造句等,暂时不用的也说了,如繁体字、英语等。知识点、测验点全部理出来了,考试测验该提的问题全部提到了,哪怕一个细小的答案都有了。总之,一切都是现成的,不需犹豫,不需思考,不需质疑,不需探索,一切只需背诵,一切只需记忆。一切都是确定好了的。

学生有这样的宝贝,还需要教师教吗?

但是,我觉得,这样完美的设计,真有点像古代兵书中的“美人计”,让学生在“享受”中走向灭亡之路。这样完美的设计,如果再遇上拙劣的教师,学生的创造性几近于毁灭。

遇上这样的教辅书,教师该怎么办?

上课先撇开《英才教程》,按自己的“朗读”思路走。

第一步,在用较少的时间克服生字生词障碍后,引导学生读好课文。首先是读出童趣。出示标题主语“话”,启发学生想象理解:这是谁的话?你的?我的?他的?爸爸的?妈妈的?爷爷的?奶奶的?……都不是,这是“大地的话”。读出重音“大地”。

读第一节。充分发挥拟人的优势,引导学生边想象、做动作,边形象地读。指空中,读“假如你是种子”;转向怀里,读“请到我的怀里睡”;指自己的怀,读“这里有新鲜的空气,软绵绵的被”。稍停,指读“你可以发芽、生根,开花、吐蕊。”更形象一点,指向空中的“枝头”,读“让枝头的果子”,夸张地,做出接的动作,读“一嘟噜一嘟噜往下坠”。

全诗都这样想象,边做动作边读。一个人读了,还可以两个人对读,也可以小组内互相做这样的动作读。

第二步,读出每一节内部的层次。以第二节为例。如一二句为第一层次,确定谁,干什么。三四五句为第二层次,天空、大树、湖水,栖息的地方。六七句是第三层次,在哪里干什么。八九句是第三层次,我的态度和感情。其他几节都可以这样读出层次。多读几遍,层次有了,课文也背下来了。

第三步,读出每一节中的“我”,找出每一节中的“我”,把前四节中的“我”和后四节中的“我”联系起来,完整地读。然后提问:“我”是谁?“我”对种子的态度怎么样,“我”对飞鸟的态度怎么样,“我”对小鱼、小草呢?假如还有其他“人”——事物,后面我们可能会写到,你想“我”是什么态度呢?这说明什么?教师稍一点拨,本诗的中心思想也就有意会的可能了。

第四步,检查,前四节都写成“假如”行不行,都换成“即使”行不行,为什么。

第五步,仿写。当学生读熟了,背下来了,闭上眼睛冥想,回味全诗的内容。然后再仿照前四节中的某一节仿写。如果有时间,最好仿照一二节写一节,三四节写一节,再有时间,还可以仿写整首诗。

学生虽然读熟了,能背下来了,但写作还是有困难,因此,在仿写整节诗前要做些铺垫。如用“假如……”“这里有……”“你可以……”“不论……也……”“不论……但……”造句。这些句子造熟了,再确定一个事物,写一节,或两节,或一首诗。

写作只是运用,只是体验,重在过程,不在结果,只要写了,都给予肯定。写得不好的,如确定事物不准确地指出来,其他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完整地学完课文后,再用《英才教程》解剖课文,细化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既能不丢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也不至于把美丽的诗教得支离破碎,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童趣,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诗教诗意诗歌
诗意地栖居
诗歌岛·八面来风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被耽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