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精彩 乐在书中——浅析书法教学中学生读帖能力的培养

2016-04-14 06:38袁春磊
江苏教育 2016年61期
关键词:读帖偏旁部首碑帖

袁春磊

“读”出精彩乐在书中——浅析书法教学中学生读帖能力的培养

袁春磊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对学生的个性、审美情趣和人格的培养等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和作用。小学生性格活泼,对古代碑帖的接受能力较差。他们往往在临写前不仔细读帖,临写时边看边临,有的看一笔写一笔,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如何在学习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读帖并且乐在其中。教师应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注重氛围的营造;榜样的树立;教给学生读帖方法;在比较中领悟字形特点;在归类中寻找书写规律;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读帖能力。

读帖;内涵;结体;神韵

孙过庭《书谱》中有句名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可见深入仔细地读帖是准确临写的基础,读帖能力的强弱直接制约着学生写字水平的高低。在多年的书法教学中,笔者尝试了几种“读帖”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愿与同行共享。

一、了解书法的历史,挖掘碑帖内涵

引导学生读帖能提高他们的艺术分析、鉴赏能力和修养。清蒋骥《续书法论·临古》中亦曰:“即此可以涵养性情,感发志气。若绝不念此,而徒求形式,则不足与论书。”当然,学书者“读帖”不光是领略其文采,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书法的角度了解其历史流派,分析其内容而后知其章法、笔法和情趣意境。

1.营造氛围——看名家

教师根据近期书写内容更换书法教室的古代书家画像,如写唐楷时笔者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六位大家画像。画像上有具体的介绍,方便学生辨认和了解。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前上网了解唐代书法家的形象、风格和小故事,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相互交流各自对唐楷书家的了解和喜好,确定选帖的内容。学生通过上网,看画像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喜欢的书家,为以后深入读帖埋下伏笔。让同学们觉得“大家”就在身边,仿佛同我们倾心交谈,一起临帖,在耳濡目染中练习自然信心倍增。

2.读懂碑帖——学内容

现代的很多碑帖都自带注释,介绍碑帖内容和艺术风格,甚至还有书法家和笔法的介绍。如《颜勤礼碑》书中是这样介绍的:此碑是颜真卿晚年精品,已完全脱去了初唐楷法的体态。此碑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鲜明,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此书中有笔法的介绍,还配有原文的内容和解释。如果有的碑帖没有类似内容,笔者会鼓励学生上网搜索,做到认识每一个字,读懂每一句话。通过这样详细的了解,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法家,同时又学到了很多的书法知识。学然后知不足。大量的资料查找给学生又带来了很多的疑问,如理解颜真卿书法风格时的介绍“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帖,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读帖。

二、深入读帖,感知规律

读帖要求学生要对原帖中的一笔一画进行理性地分析研究,要对其外在形式和内在意境作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原帖的风貌神采。不同字体有不同的风格,同一字体的相同笔画处在不同位置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字在同一篇文章中也会有不同写法。

1.从点画中读出用笔。

揣摩碑帖的用笔方法,对点、横、竖、钩、撇、捺等逐一进行分析,看它用的是藏锋还是露锋,是圆笔还是方笔,是折笔还是转笔,是明折还是暗折等。教师通过多媒体对字帖里的基本笔画做对比交流,通过“找不同”等小游戏让学生比较。学生在初学时很容易把横和竖写成“火柴棒”,忽视起笔和收笔时丰富的变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火柴棒”的笔画,将之与碑帖里的笔画相比较,学生在放大的笔画上很容易找出起笔和收笔需要改进的地方。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拿着毛笔对着课件里的笔画“书空”,强化字帖里起笔收笔的动作。同桌相互演示,互相点评。

分析横划在同一个字里的不同变化时,教师通过“分分合合”游戏让学生把分开的笔画重新组合。课前教师准备几个有相同笔画的文字,如颜体的“春”“奉”“丰”等。指导学生比较所有横划的起笔和收笔有什么不同,记住他们的位置。分小组比赛,先把笔画拆开再让另外一组拼合,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好。通过比赛学生记住了横划的起笔收笔以及如何处理一个字中相同笔画的变化。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从笔画中玩出了快乐。

2.从结体中体会避让。

汉字有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不同的结字方式,在汉字的结构教学中,教师采用“连一连”游戏来解决读帖中偏旁部首组合的归纳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相同偏旁部首在不同字里的变化,以及文字变成偏旁部首有什么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住其中的规律,如里紧外松,上紧下松,前紧后松等。通过明确偏旁部首的组合规律,做连一连游戏:把组合规律和具体的文字连线,并说明这个字中的两个或三个部分组合时各自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连线分析总结不同结构的文字组合规律,同时在交流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运用讲授、实验、拼示等多种方法,化解书法教学中的难点。

3.在笔法中感受规律

笔法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如何让书法生动有力,用笔中的“提按顿切转”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再现字帖中的书家的运笔神态,教师可采用师生共同体验,实物投影直观演示等方法来实现。

笔法,就是把笔画写得生动有力,以构成神态生动的字。如果笔画呆板软弱,字体就不会有美感。而笔的运动,分为纵横两面:纵面即笔锋在与纸面垂直方向上作提按的运动;横面即笔锋在纸面上作前后左右的运动。因此,观察笔法非常困难。这不仅因为观察层面多,还因为有的笔法变化甚微,再加上从某些角度观察时示范者的手和身体会挡住观者的视线。如果运用多媒体演示,通过延伸、旋转、闪烁、移动、添加等多种动态直观的方法,可以立体展示书写情景,慢镜头显示毛笔的“提按转笔”,配上语言解说,同时显示笔画的变化,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学生心领神会。

如写“司”字,先逆峰起笔,轻行笔至拐弯处上提调整好笔锋下按,行笔偏左顿笔和收笔出峰。边操作边解说:上提—下顿—顺时针转笔—回锋收笔。

三、变化中求神韵

宋代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而“观”之意,即在临帖之余,或临帖之前,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去临习。

教师引导学生用电脑把一个字放大到全屏,又或者把整篇打印在A4纸上。放大时空间的布局就一目了然,方便学生观察细节。把通篇缩小,观察布局章法就更为清晰完整。经过反复提炼,多角度放大和缩小分析,学生的字写得就越来越神形兼备。眼到的捷径是认真读帖,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所说“拟进一分,则察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即精而察益精。察进一分,拟进一份,拟进一份,察进一份,终身不复止,然察总在拟之先。”而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支配,凡是他们喜爱学的,学习的持久性就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

让读帖成为一种习惯,在读中感悟,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帖效率,并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读帖,让学生读出精彩并乐在书中。

J292.1

B

1005-6009(2016)56-0057-02

袁春磊,江苏省东海县实验小学花园路校区(江苏东海,222300)教师,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读帖偏旁部首碑帖
学好书法,重在读帖和临帖
读懂细节 临出神韵
——《书法练习指导》五上《读帖与临帖》教学课例
我的作文(外一首)
台字找偏旁部首
移字谜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偏旁部首知多少
读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