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从苏—35身上学到什么

2016-04-14 13:59
党政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喷口战斗机气动



中国能从苏—35身上学到什么

随着军委副主席许其亮访问俄罗斯并参观乌法发动机生产厂,有关中国已经与俄罗斯签订协议、耗资20亿美元购买24架苏-35战斗机的消息再次占据了各大军事新闻媒体的头条位置。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苏-35已签约”已经和“航母上船台”“四代机要首飞”一样成为了每隔几个月就会出现的例行传言。但时至今日,当航母已经带上了舰载机进行训练、四代机已经接近小批量试生产时,买苏-35这个原本看来最容易实现也是最低成本的工作却仍然没有尘埃落定。

当然,在这十几年中,苏-35战机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2000年前后的所谓苏-35战机与今天的苏-35项目在工程上几乎没有联系,当时的老苏-35(也叫苏-27M)曾被俄罗斯试飞中心使用过,结果却因为经费和性能未获青睐。中国现在要购买的苏-35战机在当时则还只是刚刚决定要发展的一个新型号,直到2008年才进行了首次试飞,2011年开始进行国家综合试验,2014年刚刚装备俄军作战部队。按照中国解放军外购中一贯购买成熟武器的原则,在新苏-35项目上进行谈判的时间也不会太早,最早也是2013年以后。

值得注意的是,苏-35在研制中也不是一帆风顺,即使投入量产以后,在2013年还一度遭遇问题,并导致当年度预计交付的战机延期至2014年。虽然之后俄军已经陆续修正了相关问题,苏-35的交付节奏也基本恢复,不过目前俄军装备苏-35的航空团依然要部署在共青城飞机生产厂的机场上以获得技术支援,距离全面形成战斗力依然需要不少时日。从这一角度说,中国谈判购买苏-35战机的时机几乎已经算“第一时间”。

与购买其他俄制战机只为作战不同,中国每次引进俄罗斯先进装备都必然带有参考学习俄罗斯相关技术的考虑。苏-35虽然是一种第四代战斗机,对于已经在试飞第五代战机的中国而言,其大多数技术都不会让中国有“振聋发聩”的感受,但因为俄罗斯在研制该机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俄罗斯第五代T-50战机上的技术和设备,通过研究和使用苏-35,中国还是能获得不少益处。

苏-35与中国制造的战机相比,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其飞行性能。这倒不是说该机使用的117S发动机性能多么先进(该型发动机的性能并未显著超越国产下一代发动机,且一直饱受可靠性不佳的困扰),而在于该机是俄罗斯空军第一种全面将气动布局、矢量喷口和飞行控制系统综合统筹设计的战斗机。俄罗斯在此前十多年中在多型出口战机上分别进行过气动布局和结构改进并实验性装备过矢量推力喷口,而将这些设备全部统筹设计之后,战机的操纵性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战机的机动性也有巨大的改善。相比之下,即使是中国下一代的歼-20战机,目前也没有采用矢量喷口,更没有大规模运用这一技术的经验。因此了解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设计特点,对于我国航空工业有着极为巨大的借鉴作用。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电子设备的整合领域依然有着独到的经验。作为全面运用T-50技术的新苏-35也具备相当强的电子战能力,特别是该机在机翼前缘安装的L波段雷达天线,对中国的第四代战斗机的改进也有着启发作用。在歼-11A正在进行延寿改进,歼-11B、歼-10A等战机也可能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苏-35在提高现役战机性能上的改进措施也可能为中国所采用。

当然,引进一款战机,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空军的战斗力得到增强。由于苏-35优于解放军所有现役战斗机的飞行性能和较强的空战能力,我军内部也早已对掌握这样的战机跃跃欲试。当年引进苏-27系列战机让中国空军对新一代气动设计下的超高机动性有了颠覆性的认识,而据体验过苏-35模拟器的中方人士表示,苏-35也许也能给中国飞行员带来相似的冲击。

(摘自《看世界》2015年第24 期 施 洋/文)

猜你喜欢
喷口战斗机气动
中寰气动执行机构
喷口形状对喷水推进器性能的影响
飞参数据在某型飞机喷口工作监控中的应用
苏-35S战斗机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RLV气动控制一体化设计
小蜘蛛
高速冲床喷口压力及位置对工件出模影响分析
歼-5战斗机
蚋式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