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鄂拉山地区构造环境与成矿规律研究

2016-04-14 22:00赵志飞刘存善
地球 2016年7期
关键词:火山岩火山青海

■赵志飞 刘存善

(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海东810600)

青海鄂拉山地区构造环境与成矿规律研究

■赵志飞 刘存善

(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海东810600)

鄂拉山岩浆岩带晚三叠世火山岩为中-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由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等组成,岩石蚀变强烈,成层性差,柱状节理发育,具典型的陆相喷发特点。火山岩属铝饱和类型,里特曼指数(δ)及岩石学等显示具钙碱性特征,(FeO/MgO)、K2O/Na2O显示可能具有陆缘岛弧环境的特性;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且富集,δEu小于1,为弱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与岛弧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相似;微量元素Rb、Ba、Th等元素明显富集,而Ti、Y、Yb、Sc、Cr等元素较亏损。Nb/Zr、La/Nb、Th/Ta、Th×TTa/Hf2等特征反映鄂拉山组火山岩产于陆缘火山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等特征,认为鄂拉山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产于大陆碰撞与陆缘弧并存的环境。

青海省 鄂拉山地区 构造环境 成矿规律

鄂拉山地区具有内部结构复杂、多旋回发展演化的特点,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构造结之一(孙延贵等,2001),也是青海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宋治杰等,1995;张培青,2007)。经过近几年的找矿工作,在本区的火山岩中先后发现了鄂拉山口银多金属矿床等一系列矿(床)点,但是对处于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及西秦岭之间的鄂拉山岩浆岩带构造属性历来具有不同认识,孙延贵等(2001)认为鄂拉山岩浆岩带系东昆仑东段在物质组成及结构相对独立的构造单元;古凤宝等(1996)认为鄂拉山是在晚奥陶世时,柴达木地块周边发生裂陷而形成的环柴达木裂陷槽的东边边缘部分;徐强等(2003)认为鄂拉山具有陆缘火山弧的特征;鄂拉山火山陆缘弧是三叠纪时发育在柴达木东缘,张裂带具喷溢钙碱性陆相火山岩特征(潘桂棠等,1997)。笔者以鄂拉山地区广泛出露的中-中酸性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构造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将其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

1 区域概况

鄂拉山地区位于东昆仑、西秦岭、南祁连造山带和柴达木地块交汇部位,是不同构造单元之间相互作用、构造强烈叠加的地带。其经历了前寒武、加里东和华力西—印支期等不同时期构造转换和多旋回构造阶段演化,发育了多期不同构造属性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多期变质变形作用,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构造结之一。鄂拉山岩浆带以北北西向的哇洪山-温泉断裂为界,东侧以晚三叠世陆相火山岩为主,西侧以广泛发育的与火山活动同期的深成侵入体为特征(潘桂棠等,1997)。火山岩与深成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几乎一致,两者保持着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即深成岩侵入到同期喷出岩中,这种现象构成柴达木地块东缘鄂拉山岩浆带的独特时空结构。出露地层除第四系以外以三叠系为主,其次为二叠系。其中,下二叠统为一套浅变质海相碎屑岩,中三叠统为一套含火山物质的浅海-滨海相复理石建造,由砂板岩夹灰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主要分布于索妥加洋和索拉沟一带。

2 区域地质的特征

2.1地层

区域上以三叠纪沉积地层分布最广泛,其沉积类型有陆相和海相,活动型和稳定型,正常沉积型和火山喷发沉积型等。其中,以陆相火山沉积型的晚三叠世鄂拉山群分布最广,是该区内主要的赋矿层位,其岩性以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等熔岩角砾岩和凝灰岩为主,夹较稳定的砾岩、砂岩、板岩和泥灰岩等正常沉积岩。该套陆相火山沉积岩系一般都具有爆发—喷溢—溢流—侵入或潜火山的演化特点。

2.2构造

鄂拉山构造带为东昆仑造山带与西秦岭造山带的侧向运动,经晚古生代时期有限洋盆的打开与闭合,继而发生陆—陆俯冲碰撞,直至三叠纪末期发生侧向碰撞造山的产物,NNW向哇洪山-温泉区域主断裂控制区内基底的构造特征和岩浆岩的分布,构造线以NW-NNW向为主,NE、SN向构造线仅有少量显示。

(1)EW向构造带。主要见于虎达龙洼西,在区内主要表现为走向EW倾向N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45~60°左右,局部伴生有低级别的同层褶曲。本区EW向压扭性断裂十分,规模大且延伸长,其次是与之伴生的NE、NW向2组X型的扭性断裂。

(2)NW-NNW向构造及隐爆构造。根据遥感解译成果,在鄂拉山口北矿区异常范围内,受哇洪山-温泉深大断裂的次级张性断裂的控制,该断裂控制着异常区内基底构造和火山岩的产出,并且制约着区内火山机构的发育规模,是区内重要的导矿构造。根据PD1坑探工程所揭露的构造形态特征,裂隙内所含岩性均具有隐爆震碎现象。晚期断裂规模较大,普遍存在绿泥石化、粘土化、绢云母化、泥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及角砾岩化,是矿区内浸染状和脉状银铅锌矿的主要储矿构造。基于早、中期构造及其围岩岩性有震碎现象,推测可能为晚期构造活动所引发的地震隐爆或次火山侵入隐爆所致,从而使晚期形成的断裂更具规模,成矿系统更为开放。

3 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3.1矿床成因

该区的多金属矿主要产于晚三叠世(鄂拉山组)陆相火山岩地层中,矿床成因受火山喷发—喷溢及酸性熔岩的影响,矿体产于复杂的(流纹质、安山质和英安质)火山角砾凝灰熔岩组合中,形成以硫铁矿化为主的铜铅锌矿化体,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后期NW向断裂及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最终形成了受火山机构和NW向断裂控制的矿床格局。综合分析,该矿床属于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

3.2找矿标志

(1)围岩蚀变。区内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比较普遍,且银、铅和锌矿化与硅化、极细粒的黄铁矿化关系比较密切,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2)断裂。区内隐伏断裂比较发育,随着探矿工程的控制揭露,不但有NW向主控矿断裂,而且有火山机构内的放射状、环状断裂,且构造交会部位往往是区内矿体最发育的地段。因此,断裂是比较重要的找矿标志。

(3)矿化。区内微细粒稠密浸染状黄铁矿化与银铅锌矿(化)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铅锌矿化与银矿化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铅锌含量高,则银含量也相对高;另外,银与铜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铜含量高,则银含量也高。

(4)矿体露头和转石。矿体露头附近常有矿体转石存在,矿体露头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矿体转石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4 结语

本文对青海鄂拉山地区构造环境与成矿规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通过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概况及特点,对青海鄂拉山地区的地质及找矿标志也做出了总结。

[1]岳维好.东昆仑东段沟里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矿机理研究 [D].昆明理工大学,2013.

[2]许庆林.青海东昆仑造山带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D].吉林大学,2014.

[3]刘渭.祁漫塔格地区虎头崖矿田控矿构造及矽卡岩矿床成矿规律 [D].长安大学, 2014.

F41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7-51-1

猜你喜欢
火山岩火山青海
接财接福
海底火山群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
大美青海
有趣的火山图
火山
我是火山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牛东火山岩油藏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