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误区例谈

2016-04-14 06:29曹小燕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3期
关键词:贝贝毛毛佳佳

曹小燕

每个人进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从胎儿期开始,幼儿就接受着家庭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幼儿行为、品质的形成。儿童出生后,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因此,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关键。

现实生活中,我们从网络、电视里经常看到青少年犯罪的事件,小小年纪一时想不开自杀的事件也不罕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我们不禁联想到:现在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误区,家长又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呢?下面我结合平日观察,从三方面简单谈谈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家长心理上存在误区

对孩子要求过高是一种很明显的心理误区。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自认为孩子智力超常,于是要求孩子超前学习、超负荷学习,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不少的家长为了使孩子有一技之长,心里总想着“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让孩子放下碗筷拿起乐谱,学完“奥数”,走进“剑桥”,刚背完“晓风残月”,又得穿上舞鞋跳“芭蕾”。孩子马不停蹄,大人晕头转向。与其说是充实,不如说是可怜。如果孩子成绩样样都好倒也罢了,如果孩子学不好,到时钱也花上了,功夫也搭上了,心血也花费了。家长觉得冤呀:“我们小的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连饭都吃不饱,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还不好好努力?”大人的心态我们可以理解,少年得志、平步青云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平平庸庸,铁马冰河也入梦!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大人的心态要平和,不能把自己的满足感、成就感建立在剥夺孩子的应有权利之上。

另一种心理误区是对孩子的心灵虐待,它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如贬低自己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看不到孩子的进步与闪光点,总在寻找孩子的缺点;当着大家的面批评孩子的不对,不给孩子留一点自尊等等。孩子虽然小,但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也是一个人,也有自己的人格。曾在一个兴趣班上看到这样的一幕:贝贝画了几只胖乎乎的蚂蚁,他还兴奋地告诉老师:“老师,看我画的蚂蚁,因为我爸爸、奶奶都是胖胖的,所以我把蚂蚁也画得胖胖的,这样觉得更可爱!”老师点点头,表扬了贝贝的想法。可放学时,贝贝奶奶看了贝贝画得“不像”的蚂蚁,生气地说:“你怎么把蚂蚁画成这个样子?你看老师黑板上是怎么画的。”说完把纸一团扔在垃圾桶里,要求贝贝回家重新画。贝贝看着被奶奶扔了的胖乎乎的小蚂蚁,伤心地哭了。我们看了也觉得辛酸,家长怎么就不能静下心来耐心听听孩子的想法。家长无意之中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和勇气。我觉得家长不要吝啬你的鼓励,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多一份表扬与鼓励,少一份批评与指责,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误区二:家长语言上的误区

“不行”几乎是家庭教育中的代名词,不少家长希望让孩子补偿自己没有实现的这个“梦”、那个“梦”,把它们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厢情愿地让孩子按自己设计好的模式去发展。当孩子的做法不随自己的心意的时候,“不行”之类的话就脱口而出。一天放学时,毛毛爸爸来接毛毛,毛毛拽着爸爸的衣襟说:“爸爸,我想玩一会儿大型玩具再回家。”爸爸摇摇头说:“不行,你得回家练琴,晚上还要到钢琴老师那里回课。”毛毛拉拉爸爸的手恳求爸爸:“玩一会儿,就一会儿,好吗?”爸爸态度很坚决地说:“不行就是不行,还罗嗦什么。”毛毛被爸爸很无奈地拉走了。也许大多数家长觉得孩子不懂事,服从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行”里面包含的是什么?专制、粗暴、简单,没有丝毫的民主可言,这是中国式家长作风的典型语言之一。孩子长期受此影响,便会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将来走向社会,和别人协作交流就难免遇到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家长首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分清是不是“不行”,若是真的“不行”,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为什么不行”,而不应该是家长的一句简单的命令式的“不行”。

另外,“不要动”、“不许拿”也是平日里我们听得较多的。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女儿看到爸爸刚买的一部新手机很是好奇,就拿在手里玩起来。朋友看见了,一声大吼:“晨晨,不要动,不许拿,摔坏了怎么办?”晨晨被妈妈的吼声吓了一跳,哭着不肯放下手机。我抱起晨晨说:“快别哭了,阿姨来帮你。”我把手机换了一根长带子,让晨晨把手机挂在脖子上。晨晨一会儿变成“摄影师”,用手机帮我们拍照片;一会儿当起“讲解师”,用手机做喇叭给我们介绍家里好玩的玩具;一会儿又给乡下的奶奶“打起了电话”,玩得可开心了。家长多动一点脑筋,孩子就多一份快乐,不要一味地用“不许拿”、“不要动”六个字打发孩子。

误区三:家长形象行为的误区

孩子好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则起示范作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会打麻将,那是因为父母的好赌行为影响了他;有的孩子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难道说他们生下来就会吗?我班曾有一个小女孩佳佳,虽然才六岁,但到了幼儿园,一会儿大谈电视剧里谈情说爱的画面,一会儿告诉你小区里谁跟谁又吵架了,一会儿评价老师、小朋友穿的衣服漂不漂亮……小小年纪有这种思想,似乎有点不正常。我们为此特地做了一次家访,原来佳佳父母都在外地,佳佳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奶奶没有文化,平时也教不了什么知识,只能天天和佳佳谈谈这些琐事。,久而久之,佳佳便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了。可见家长的行为习惯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了孩子,小则影响思想品质的形成,大则会让孩子走上歪路,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树立一个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热爱工作、敬业爱岗、乐于助人的好榜样。家长只有处处以身作则,才能有威信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的科学实施迫在眉睫,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教育,经常学习教育知识,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并以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尽量避免走进误区。

猜你喜欢
贝贝毛毛佳佳
欢乐的歌
南瓜灯
我的校园
选择
贝贝失踪了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相见欢
姜为什么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