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地震作用下结构隔震控制设计与分析

2016-04-14 22:22杨旆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8期

摘 要:本文选择叠层橡胶支座为减震结构,获得了隔震支座的基本参数,计算了不同工况下隔震结构的周期及罕遇地震下隔震层的水平位移。通过计算结果可知各支座均满足水平位移限制要求,本文的设计方法对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结构隔震;结構周期;结构位移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8.114

0 引言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构造系与北纬20°~50°之间的大陆地震构造系的交汇区域,自古上就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隔震结构的研究对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选择叠层橡胶支座为减震结构,获得了隔震支座的基本参数,计算了多遇地震下隔震房屋的上部结构震动基本周期、罕遇地震下隔震结构的周期及罕遇地震下隔震层的水平位移。通过计算结果可知各支座均满足水平位移限制要求,本文的设计方法对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1 结构隔震方式的选择

隔震结构的设计根据《抗震规范》推荐的一种简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用以计算隔震后结构的基本周期、地震后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大小和分布、隔震支座罕遇地震下的水平位移和水平剪力等。

橡胶支座隔震系统是常用的隔震系统。用橡胶与钢片组成的层状橡胶支座作为隔离装置,简单易行,实际应用较多;它是由多层橡胶和钢板相互叠加而成,在施加竖向荷载时,由于橡胶受到钢板的约束,不会产生很大的横向变形,即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水平方向有很大的变形能力,在地震作用下,橡胶垫可以隔离水平方向的运动能量。

2 初步设计

依托某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工程背景,首先确定隔震层的位置。隔震层设在地梁层柱端顶部,橡胶隔振支座设置在受力较大的位置,其规格、数量和分布根据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稳定,不宜出现不可恢复的变形。隔震层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宜出现拉应力。隔震层上部重力为:

G=G1+G2+G3+G4 (1)

其中:G1 =9164.7kN,G2=9562.266kN,G3=7085.639kN,G4=4684.309kN。

3 隔震支座的选型和布置

由上部结构计算出每个支座上的轴向力。根据抗震规范相应要求,乙类建筑隔震支座平均压应力限制不应大于12MPa,由此确定每个支座的直径。

通过试算,择优选用GZY300-60铅芯隔震支座6个(1、2、13、14、15、23号柱)、 GZY400-80铅芯隔震支座18个(3-8、16、21、22、24-32号柱)、GZY500-100铅芯隔震支座6个(9-12、18、20号柱)、GZY600-120铅芯隔震支座2个(17、19号柱)。铅芯隔震支座的基本参数如表1。

4 地震作用下结构应力计算

4.1 多遇地震下隔震房屋的上部结构震动基本周期

5 结语

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可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使上部结构的反应大大降低。隔震结构的节点相对位移最大值,小于βiux、βiuy,说明隔震结构的设计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何永超,邓长根.日本高层建筑基础隔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J].工业建筑,2002,32(05).

[2]赵斌,吕西林.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建筑的非线性动力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1999,27(01).

[3]王志刚.建筑结构抗震分析[J].建筑科学,2011(26).

[4]王彩华,吴剑锋.框架结构隔震前后的地震响应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06).

[5]罗琼.浅谈隔震结构的设计特点[J].四川建材,2011,37(05).

[6]宋贞网,王修信.橡胶垫基础隔震建筑的地震作用简化计算[J].东南大学学报,2001,32(06).

[7]周福霖.隔震、消能减震和结构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下)[J].世界地震工程,1989,5(01):7-17.

[8]肖登奎,戴朝晖.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J].建筑技术开发,2002,29(05).

[9]苏经宇,曾德民.我国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21(04).

[10]GB5001l-20l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杨旆(1989-),吉林吉林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方面的研究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