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的检验维修技术在压力容器中的应用方法探析

2016-04-14 23:21顾振宇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维修技术压力容器风险

顾振宇

摘 要:近年来兴起的风险检验维修技术是以实现风险最小效益最大为目的的设备管理新技术,其在降低设备运行风险、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优化设备维修及备件配置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化工、核能、军工、海洋等领域中,故对其进行合理的检验维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风险检验维修技术及其优势,接着结合压力容器的实际特征对其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风险的检验维修技术,为设备的长周期或恶劣环境下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风险;维修技术;压力容器;应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8.186

0 绪论

随着我国核电、石油化工等领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压力容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1]。但是随着能耗要求的提高和设备容量的不断增大,传统的基于时间的压力容器检验技术因其成本投入不科学,资源没有实现最优化配置,而逐步被其他技术所取代[2]。风险检验技术由于其具备经济性分析功能、很强的灵活性、智能化、高效化以及在提高风险设备安全等级中的诸多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的检验维修中。从而研究风险检验维修技术在压力容器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在保障压力容器可靠的运行的同时,进而实施经济的维修检验以减少设备运营成本。

1 风险检验维修技术

风险检验技术是一项集风险预测、设备监测及安全评定的设备管理新技术,其在追求设备经济运行的同时,可以有力地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在企业的设备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风险检验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采用系统的分析方法,找出系统中本身固有的或潜在的缺陷或不足,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定量的进行评估,找出应该着力改善的环节,集中优势资源对其进行改进或实施强有力的维护措施,以保障设备长期有效、安全、平稳的运行。

风险检验技术是一种综合多学科,将多个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危险因素都融入维修计划的风险评估与检验技术[3]。风险检验技术可以通过经济性分析将设备风险转换为成本,为决策者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保障。但是风险检验技术不仅需要对后期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也需要企业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虽然在初期增加了一定的运营成本,但是有助于企业建立大型的数据库,这不仅有利于开展经济可行的检验维修,而且有助于促进不同企业、用户间的交流。

同时风险检验技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由于风险检验技术是基于风险的,故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风险进行排序,这样就为检测方法和工具的选择提供了便利[4]。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上的风险检验技术为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评估及智能化分析提供了可能性。

2 压力容器风险检验理论及应用

压力容器通常主要由焊接工艺加工,故在设备加工完成及运行过程中必须要对设备的主要焊缝及连接螺栓进行有效地检测及监测,以保证焊缝的有效性和连接件的可靠性。而传统的检验维修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对设备可能失效部位的等级划分不清楚,损伤机理及原因分析不到位,从而导致在监测过程中检验部位重点不突出,检验周期设置缺乏理论依据,从而导致过维修,提高了设备运营成本甚至对加速了设备疲劳及老化。基于风险的维修技术避免上述因素带来的不足,其在积极检验的同时,对设备风险进行了评估及等级划分,有效地实现了设备的及时、准时的维修[5]。

基于风险的检验维修技术是以风险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技术,在设备运行状态维护过程中各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各个阶段不仅相互补充,而且相互依托。完整的基于风险的检验维修技术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根据压力容器的结构特征,判断出本身的不足或潜在的缺陷来制定维修计划;采集设备运行状态参数;对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可能损伤部件的损伤程度并分析损伤的原因;利用统计学原理计算部件各故障模式发生的概率;对部件故障后的后果进行评估预判并进行风险分析;对不同的部件或装置划分不同的等级,并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合理的计划或采取措施控制风险;采取措施后对设备运行状态重新进行评估,估计风险控制结果并确定维修的有效性。

基于风险的检验维修技术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维修技术。首先在制定维修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将压力容器视为一个系统,逐步排查各个易于损伤的部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出经济的维修计划。在设备运行状态采集过程中,必须确保采集系统采集得到数据的真实性及可用性,因为压力容器的运行状态信息直接关系到后续风险评估直至维修措施的实施。在对设备的部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必须对压力容器进行后续的监测,以保证上述维修策略的有效性。

同时,压力容器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设备风险控制的同时,也要要求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操作平稳,尽可能的减小压力变化的速率以延长压力容器使用寿命而防止设备过早的产生疲劳。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因素带来的后果进行预估,对其产生的风险进行量化,并准备备用方案。在必要的时候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停止设备运行并立即排查和重新进行评估。

3 结论

基于风险的检验维修技术主要通过对潜在的危险进行定量分析,为后续维修措施的采取提供了有力系统性、精确性和预见性的保障。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压力容器使用厂商引进了基于风险的检验维修方法,故进一步推行该技术对于提高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及减小运营成本具有深远的意义。风险检验维修技术在压力容器中的应用是将设备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有助于为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促进经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刘万朋.压力容器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维修策略应用研究[D]. 华东理工大学,2013:12-18.

[2]沈建萍.多种无损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制造与维修中的应用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11):100-101.

[3]彭华.压力容器制造与维修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42.

[4]王颖,王志成.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在吸附脱硫装置中的应用[J].石油和化工設备,2015(04):63-65.

[5]浦江,谢毅,王郁林.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在PX装置中的应用[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4(04):55-57.

猜你喜欢
维修技术压力容器风险
变电运行故障处理维护技术解析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的维修技术分析
浅议职业学校汽修的教学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压力容器设计压力的可靠性探讨
浅谈压力容器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