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综艺变形记

2016-04-15 11:28小爪子
新民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情书综艺卫视

小爪子

一周7天,韩国6大知名频道为全国5000多万电视观众制作播出的综艺节目,仍然有60档之多。

太阳底下无新事,对于中国人来说,宋仲基的火爆看上去更像是一种轮回——每隔一段时间总有那么一个韩国人成为中国娱乐圈的焦点,只不过这一次恰好轮到宋仲基罢了。

就像打开电视,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也总能看到一个最新在韩国火了的节目的“中国版”在中国走红。

从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到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再到东方卫视的《花样姐姐》《隐藏的歌手》……这些综艺节目的韩国原版,在韩国本土已经占到了热播综艺的72%,依样画葫芦来到中国以后,更是占到中国综艺节目数量的43%。难怪有媒体直呼:中国人简直要买光韩国综艺模式了!

这不,坊间流传着一个段子:“如果有一天韩国人说中国的综艺节目都是他们的,我们还真无话可说。”

真人秀时代从《情书》开始

说起韩国综艺节目,有一档不得不提,它就是被誉为“韩国的流行制造机”“综艺节目中的大长今”的《情书》。

2004年,为了“神话”组合的宣传,SBS电视台量身打造了综艺节目《情书》。《情书》的第一季也被称为“神话季”,成员一共参加了7期节目,正是这7期充满了看点与笑点的节目,为《情书》在后来两年多的时间里,成为韩国的王牌娱乐节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有赖于第一批观众的口口相传,《情书》在中国也快速传播开来,并对国内综艺节目的制作产生了启蒙性的影响。

2006年,东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开心一百》改版后,很多游戏环节都完全模仿了《情书》,一度被指责为抄袭,但《开心一百》也为东南卫视打响了名头。之后,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也有一些游戏环节与《情书》相似,虽然也被诟病,但同样为《快乐大本营》的高人气积累贡献不小。

自《情书》以后,韩国综艺节目逐步形成了以“真人秀”为主导的制作模式——近年来在韩国大获成功并被引进国内的《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无一不是如此。

而反观韩国版《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曾经开创了韩国亲子户外游的先河,在播出期间最高收视份额一度达到18%。然而随着同类型节目竞争加剧,再加上每周一播、全年无休的节目形式,使爸爸们有些跑不动了。从2014年年中开始,该节目收视成绩明显下滑,一直到年末都毫无起色,终于在2015年1月完成了最后一次旅行后正式停播。与之相似命运的,还有韩国版“跑男”《Running Man》,这档户外运动真人秀也是从差不多时间开始疲软,令死忠粉们不安。

不过,就在上述节目显出颓势之时,《两天一夜》又成为韩国综艺节目的新王者——在韩国本土,原版《两天一夜》创造了综艺收视神话。第一季最高40%的收视份额,这个数字直接把师奶们最爱看的肥皂剧都给秒杀了。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依然保持韩国综艺霸主地位不动摇,每期节目都有10%以上的收视成绩。

只可惜,这并未给中国版《两天一夜》带来好运,不论是四川卫视版,还是东方卫视版,观众始终不愿买单。

此外,真正称得上“韩国骄傲”的综艺节目,就当数运动竞技类节目《无限挑战》了,它开播10多年,已成了观众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档曾被认为“最傻创意”的节目,在平均寿命不到2年的韩国综艺阵营中,显得独树一帜。

不仅如此,《无限挑战》里的一些综艺元素,正是现在很多节目的创意源头:比如把该节目中的野营部分独立出来,就有了《两天一夜》;把亲子关系加入,就有了《爸爸去哪儿》;或者爸爸们不出门了,就又成了《超人回来了》……

如今,一个韩国艺人如果接到了《无限挑战》的演出邀请,那可是光耀门楣的大事,必须排除万难上通告。

2015年3月,央视与灿星联手拿下了该节目的中国版权。中国版更名为《了不起的挑战》,第一季12期节目在国内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国民MC”的非凡价值

既然是真人秀节目,丰富的人物个性、流线的叙事结构、有趣的竞争模式,就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想要节目呈现出精彩的故事性和内容性,编剧的作用就不容忽视。

在国内,也许“综艺编剧”还是这两年才兴起的新鲜名词,但在韩国,他们却早已是声名鹊起的综艺工种,地位仅次于总监制。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韩国综艺节目借鉴了美剧的“编剧中心制”,由数人乃至十数人组成的编剧团队,负责设计整个真人秀节目的台本,大到节目流程、框架设计,小到游戏规则、台词噱头,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演和计算,精细程度丝毫不亚于拍电视剧乃至电影。

相较于国内综艺节目把大部分的制作费用花在大牌艺人出场费上,韩国综艺节目的制作费当中,相当大的比例则是用于编剧的酬劳,差不多可以占到全部制作费的1/3,是全体工作人员中是最高的。上节目的艺人们反而还没有这些编剧的报酬优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编剧在整个韩国综艺节目生产体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编剧之外,韩国综艺的另一个颇占分量的角色就是“Gag Man”了。所谓Gag Man,在中文语境里可以理解成搞笑艺人或谐星,他们在节目中大都以“MC”(类似主持人,负责带动现场气氛)的身份出现,是一档综艺节目里绝对的“带头大哥”。

韩国知名演员车胜元,在其还未走红前,曾短暂地参与过综艺节目《家族诞生》的录制,他在后来的电台访问中曾提到一件往事:有一次,刘在石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路上,无法准时赶往节目现场,直到录制开始2小时后他才现身。车胜元用“简直惨不忍睹”来形容那2个小时——节奏混乱、嘉宾状态松散,录制进程一度停滞。但当“MC刘”一出现,立刻Hold住了全场。

不用怀疑,这就是Gag Man的威力,也不用怀疑,Gag Man翘楚刘在石正是韩国当之无愧的“国民MC”。韩国一家知名民意调查机构曾对境内年满13周岁的1703名观众进行抽样调查,刘在石以43.3%的支持率成功问鼎“2014年度发光的Gag Man”。而在同一个调查中,电视剧演员的第一名是金秀贤。

此外,与国内超豪华的明星阵容不同的是,韩国本土认可度高的“超一线”大牌基本不上综艺节目。即便有些当红艺人因为作品宣传临时加盟,数量也不是很多。反倒是那些身处“演艺圈生态链”最底层的歌手,常常通过参加综艺节目提高知名度,之后才有机会接拍电视剧,成为演员。无论是早年的神话、东方神起、Super Junior、李胜基,还是最近的T-ara、EXO,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这一段路。

尺度大得叹为观止

说完了节目本身,再来看看综艺节目的播出平台。

韩国一共有三家免费公共电视台——KBS、SBS和MBC,和若干收费的有线台。无论是财力雄厚的公共台,还是自负盈亏的有线台,电视台高层们都有个普遍认知:“在韩国,综艺节目无论是地位还是收视成绩,都很难赶上电视剧。”

即便是这样,一周7天,韩国6大知名频道为全国5000多万电视观众制作播出的综艺节目,仍然有60档之多。

纵观韩国综艺节目表,无论是公共台还是有线台,周一到周日每晚19点到21点的黄金档,都是要留给新闻和电视剧的。21点过后,才是综艺节目的天下。

和中国荧屏相同的是,亲子和户外两大类型的综艺,仍是韩国各大电视台的主打。不过,仍然有一些标新立异的韩国有线台的付费节目,坚决不走寻常路,愣是刷新了普通观众的“三观”,开创了综艺节目新天地——这两年,韩国人民的想象力飞速赶上了日本,各种YY、整蛊、高智商节目均手到擒来。

不得不提的一档恋爱实镜节目,叫作《我独自恋爱中》,在它面前,另一档韩国综艺《我们结婚吧》简直弱爆了。这个节目几乎碾压了所有“代理满足”(帮助观众满足愿望,比如与明星恋爱)的综艺节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该节目是以第一人称进行,这已经打破了以往明星双人CP的设定。其次,该节目是让明星独自出现在荧屏中,对着电视机前的观众,做出各种情侣间的亲昵动作——即电视机里的Ta,只属于电视机前的你,Ta会对你说情话、道晚安,对着镜头抚摸你、亲吻你……看这个节目,观众要自备小手绢,不是用来抹眼泪,而是用来擦口水或者擦屏幕。

由于付费才能观看,韩国有线台的综艺尺度往往令人叹为观止,有些节目轻而易举地就被贴上了“××禁”的标签。

不过,大多数综艺节目,最终还是要靠广告收入。韩国的综艺节目没有商业冠名,其商业价值完全就体现在它的广告率上。法律规定,在每一档韩国综艺节目的播前与播后,最多可以播出24支广告,前后各12支。如果全部满档,就可以自豪地称“广告率100%”,这也是制作组最值得显摆的数据之一。但这24支广告只能“一次播个够”,节目播出时,是不允许有任何插播广告出现的。

除了插播广告有限制,就连软植入也有精细规定:凡涉及文字的商标、logo,在电视上最多只能露出2个字母。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往往在一个节目的策划阶段就已经预设: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在什么样的场景植入,随时Ready,就等厂商自投罗网。

例如,场地赞助时,即使只是让摄影师“不小心”扫到店内标志性的物件,费用也是不菲,市场价大约在1亿到2亿韩元(约60万到120万人民币)之间,这还不是你有钱就一定能获得赞助身份,一切还得以符合节目内容为准。

韩国的厂商们也不会坐以待毙。例如,某饮用水制造商,早在设计外包装时,就想到了植入的可能性。所以,他们家水瓶设计得“非同一般”,只要看到瓶身的曲线就能一眼识别。

随着韩国电视节目的发展,综艺节目在内容不断更新、改进、丰富的同时,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地加强,从单一的在节目中插播广告,到现在的全产业链运营,开发一切基于IP 的商业机会,如节目版权模式销售、品牌授权、虚拟与实物衍生品等,无不在尝试着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中韩综艺“跨国恋”

十多年前,台湾娱乐业对于大陆的影响,比今天韩国娱乐业对于中国的影响要大得多。综艺节目的影响更加显著——《康熙来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这样的节目,顺着网络进入了大陆年轻人的娱乐生活,并且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

如今,类似的故事差不多在韩国人身上重演了:大陆娱乐业正在模仿韩国。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卫视引进韩国综艺12个,6个超过1%收视率。在 2015 年的前 11 个月,中国收视最好的10档综艺节目中,有 6 档来自韩国。《我是歌手》四季的总收入超过40亿,相比之下,在国内经营了接近 20 年的《快乐大本营》,全年冠名费也就是7亿元。

可以说,如火如荼的“中韩跨国恋”正在上演,通过模式购买、联合研发等方式,韩国的“现象级”大型热门综艺已经尽数登陆国内各大卫视,就连高大上的央视也去了思密达“扫货”。

据艺恩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已经有72.45%的韩国热播综艺节目被引进到中国,而剩下不到30%的节目中,诸如去农村做饭的《三时三餐》、现场推理断案的《犯罪现场》等节目,也早已被中国“姑爷们”看中,其“单身”的状态也维持不了太久。

如此僧多粥少的情况下,韩综模式的版权费也是跟着水涨船高。据圈内人士介绍,随着两国节目合作的深入,韩国电视台在收取模式授权费的同时,还会增收节目制作费用。目前,“模式费+制作费”的打包价格几乎都在千万以上,并且仍在继续飙升。

而一些韩国制作公司虽无模式可卖,却因中国电视台人力紧张而获得机会,直接从中方团队“承揽”制作业务。在《奔跑吧兄弟》的制作组里,中方团队和韩方团队的比例是 2∶1。

同时,韩国的人才和资源也开始向中国大陆流动,而且流动得非常明显。2015 年,一家新兴的中国公司蓝色火焰传媒成立,韩国版《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的制作人兼导演金荣希,带着他的团队加盟。韩方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做节目不用担心钱的问题,还可以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但韩国人也有担忧的问题——小市场让位于大市场,最终被侵蚀。最近,韩国文化振兴院预测了 2016 年文化产业的十大趋势,其中就包括“中国资金的扩散,中国文化的逆袭”——中国资本将对韩国文化产业持续投入,同时中国制作的文化产品也可能进军韩国。

在一篇韩联社的报道中,一些人表达了对中国资本积极进军韩国娱乐市场的担忧:“虽然这种现象为面临资金短缺、谋求进军国外市场的韩国娱乐公司提供了新机遇,但从长远角度看可能会弊大于利,因为中国公司投资韩国企业后,韩流文化内容制作技术和人才或将流失,致使韩国企业沦为中国企业的外包商。”

猜你喜欢
情书综艺卫视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一封情书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暖暖的等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