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同班上大学,寸步不离的炙烫父爱撒手

2016-04-15 22:07红树阿友
现代家长 2016年4期
关键词:青少年宫女儿学校

红树+阿友

他是一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厨师,相信知识加拼搏会改变命运。因此,他死死看紧女儿,先是希望女儿成为神童,后又希望女儿成为国家足球队运动员。不料,女儿却成了“问题少女”,让他痛不欲生。在极度失望时,他一度和女儿断绝父女关系,但沉重的父爱让他不能放弃。为给女儿补课,他学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为逼女儿高考,他也参加了高考,并以高出女儿26分的成绩成为女儿的大学同班同学。他以为女儿会感激他,没想到女儿拼命不想和他做同学。最终,他将寸步不离的慈爱撒手放飞,懂事的女儿回到他身边回报父爱让他尽享天伦,即将大学毕业的父女吹响崭新的人生号角。

女儿本可是神童

1970年6月10日,苏以彬出生在湖北省公安县狮子口镇横堤子村。苏以彬从小就特别爱学习,但高考时发挥失常考了495分,以15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

1993年初,苏以彬离开家乡,到武汉闯荡。他先是在汉阳火车站当养路工,一段时间后,他去饭店学厨师,学成之后就在武汉大小饭店掌勺。1996年,苏以彬结识了一个做服务员的湖北恩施女孩,随后两人结婚了。1997年3月25日,他们的女儿苏晓梅来到人世。

苏晓梅聪明伶俐,牙牙学语时,苏以彬就教她儿歌,给她读唐诗宋词。每当坐在女儿面前教女儿时,苏以彬就仿佛回到学生时代,心里充满甜蜜和怅惘。

苏以彬有个表哥在英国留学,一直是苏以彬崇拜的偶像。2001年底,因家中有事,表哥回到家乡,苏以彬便带着妻女回家乡看望表哥。闲下来时,苏以彬和表哥等人坐在老家的石头磙子上打牌,调皮的苏晓梅不断地闹,使大家打不成牌。那天,表哥对苏以彬说:“你家晓梅聪明可爱,是个好孩子,但就是太淘了,你得教育培养,不然不会成才。”苏以彬对表哥的话深信不疑,表哥走后,他就将只有5岁半的苏晓梅送去上学,并严格管教起来。

苏晓梅上的学校是私立学校,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女。看着女儿在那些大她两三岁的孩子中应付自如,而且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苏以彬非常自豪,他觉得女儿就是个小神童,但对女儿的管教却一直不敢放松。那时,苏以彬在汉口八古墩开了一家粉面馆,每天都累得瘫软。但晚上只要一回到家,他就像打了鸡血,无论时间多晚、无论女儿睡下多久,都要把女儿叫醒,让女儿把白天学的新课给他说一遍。

苏晓梅读二年级时,就读的那所私立学校被取消了,苏以彬只好带女儿去武汉市青少年宫小学求学。开学第一天,学校老师见苏晓梅太小,想让她留级读一年级。苏以彬让这个老师当场出题考苏晓梅,结果苏晓梅语文100分,数学99分,老师高高兴兴地收下了苏晓梅。这件事让苏以彬非常得意。

苏晓梅读三年级时,正好赶上“非典”,苏以彬就关了八古墩的粉面馆,在青少年宫小学附近的一家餐馆打工。他只干中午档,下午早早回来,看着放学回家的苏晓梅学习。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苏以彬常常给苏晓梅再添加新的作业。

四年级时,苏以彬实在不方便把苏晓梅带在身边,就把她送回乡下,放在苏以彬的姐姐家继续上学。没想到,仅半学期,苏晓梅的成绩就落到了全班最后,这让苏以彬吃惊不小。四年级下学期时,苏以彬承包了武汉市青少年宫附近一家医院食堂后,马上就把苏晓梅接回了武汉,重新送到青少年宫小学上学,每天盯紧女儿的学习。

问题少女煎熬慈父

苏晓梅回到武汉后,学习忽好忽坏,这让苏以彬非常忧心。正在这时,青少年宫小学选拔足球队员,比同龄孩子长得高、有力气的苏晓梅被教练看中招进了校足球队。这让苏以彬兴奋不已,同时也松了一口气。苏以彬觉得,好好培养女儿踢足球,一旦进了国家队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从此,每天中午苏以彬在食堂卖完饭菜,收拾好后就直奔女儿学校。女儿下午4点放学,之后开始训练到晚上8点。教练对孩子们停止训练时,苏以彬就将女儿叫出来,给女儿加训。青少年宫小学附近有一个湖,周长大约1600米。每天下午,苏以彬给苏晓梅加训的任务是绕着小湖跑10圈。苏晓梅跑时,苏以彬骑着自行车一圈一圈地跟着。刚开始,苏晓梅还能完整地跑下10圈,后来就不行了,跑到七八圈时就跑不动了。当苏晓梅累得趴在地上哭时,苏以彬就站在她身边,厉声训斥她,让她接着跑。苏以彬有他的想法,他觉得女儿如果想进入国家队,比别的孩子多吃苦、额外加练是必须的。

在给苏晓梅加码训练的同时,苏以彬也没有放松孩子的学习。他觉得应该有两手准备,万一苏晓梅进不了国家队,还得上大学。因此,每天下午苏晓梅训练完,一身疲惫地回到家吃过晚饭后,苏以彬还要看着她学习。苏以彬觉得只有看紧女儿,才会学习、训练两不误。但让苏以彬闹心的事发生了:先是苏晓梅在训练场上表现消极,在球场上偷懒,没多久,教练就不喜欢苏晓梅了,将她由前锋改为后卫;紧接着,班主任也频频给苏以彬打电话,告苏晓梅的状。因为苏晓梅在学校非常叛逆,屡屡出语伤人与同学搞不好关系,还经常和老师顶嘴,这一切让苏以彬焦急万分。

2005年暑期,已经读五年级的苏晓梅跟随球队参加当年的“晚报杯”足球比赛,苏晓梅的形体和身体素质引起了武汉某足球学校校长的注意。比赛结束后,在该校长的推荐下,苏晓梅跳级到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读初中。吴家山第三中学曾培养出许多国家队队员,女儿能跳级进吴家山第三中学,意味着离进国家队又近了一步,这让苏以彬兴奋得几宿没有睡好。因为是跳过六年级直接读的初中,苏以彬决定一边盯紧苏晓梅的训练,一边帮她把六年级的课补上,以便将来高考时,女儿的知识链不脱节。

一切以女儿为中心的苏以彬这时又做了一个决定:他退掉了青少年宫小学附近的那家食堂,在吴家山第三中学附近承包了一家食堂。整个五年级暑期,在苏以彬的坚持下,每天早晨6点苏晓梅就起来踢球。踢完球,苏以彬就开始给她补六年级的课程。这个暑假,苏晓梅没过上一天悠闲的生活。

苏晓梅进入吴家山第三中学没多久,因为种种原因,苏以彬和妻子离婚了。为了多挣些钱,他退掉承包的食堂,兑了一家餐馆。这时的苏以彬已经有些焦头烂额了。自从妻子离去,他的生活有些乱套了。与此同时,他发现苏晓梅身上的毛病也越来越多。苏晓梅不但在学校里不听老师的话,和同学搞不好关系,而且还开始和他顶嘴,后来竟然敢和他争吵了。

在和女儿争吵的过程中,苏以彬常常拿出家长作风,气愤不过时就骂苏晓梅,有时也对苏晓梅拳打脚踢。有一次,苏以彬又要动粗时,苏晓梅竟然跑下楼到居委会去告状,这让苏以彬丢尽了脸。苏晓梅读初二时,有一天带一个同学回家玩,苏以彬知道这个同学的父母离异了,怕女儿受到影响,便不顾苏晓梅的反对,将那个同学撵走了。由于苏晓梅平时在班里朋友很少,而唯一一个朋友还被父亲伤了,那次她同苏以彬吵得很凶,随后拿上20元钱离家出走了,直到第三天才回来。那次出走之后,苏晓梅变得更加不听话了。

陪女儿一起上大学

2011年中考,苏晓梅考上了吴家山中学。当时,苏以彬得到一个到四星级宾馆做高级厨师的机会。开学一个月后的一天,苏以彬出去办事路过吴家山中学,就进去想顺便看一下苏晓梅。可是,苏晓梅没在教室,老师说她在操场踢球。苏以彬找到操场,体育老师却说她在教室。苏以彬当时气得火蹿头顶,掏出手机给苏晓梅打电话。见父亲到学校了,苏晓梅急忙赶回学校,刚跟苏以彬解释说她在外面吃点东西,苏以彬扬手一巴掌就扇在苏晓梅脸上。旁边的老师忙过来拉住了苏以彬。

考上高中了仍不好好学习,还对体育老师和班主任两头撒谎,苏以彬当时就决定,不让苏晓梅练足球了,让她专心学习。从那以后,苏以彬又盯紧苏晓梅。每天,苏晓梅晚上8点放学就直接回家自习,苏以彬晚上10点半从酒店回来再看着她学习。那段时间,苏晓梅每天都要在父亲的监视下学到夜里12点,甚至学到深夜一两点钟也是常事。让苏晓梅崩溃的是,苏以彬不仅仅看着她学,他自己也跟着学。他把苏晓梅学的高中课本找来一套,超进度地学,然后出题考苏晓梅。在苏以彬紧盯之下,苏晓梅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高一期末考试时考了400分,这在体育生中是高分。那天看着苏晓梅的考试成绩单,苏以彬感到非常欣慰。

2012年3月的一天,苏以彬见苏晓梅专注地翻看手机,直觉告诉他女儿的手机里一定有什么秘密。他向苏晓梅要手机,苏晓梅不给,他一把就将手机抢过来,一翻看,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手机里满是一个男孩发来的短信,都是情啊爱啊的话,还叫苏晓梅老婆。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气恼的苏以彬挥拳打过去,苏晓梅的眼睛立刻充血、红肿起来。那天,苏晓梅离家出走来到武汉,住到了母亲那里。

2012年5月,苏以彬接到校长的电话,说苏晓梅白天在课堂上睡觉,晚上去网吧上网,让苏晓梅退学。没办法,苏以彬去学校把苏晓梅领了回来,同时跟校长说,让学校保留苏晓梅学籍。可是,苏以彬将苏晓梅领回家的当天,女儿就失踪了。后来,苏以彬在一所美容美发学校里找到了苏晓梅,她在那里学上了美容美发,死活不想再读书了。费了好大的劲儿和美容美发学校交涉后,苏以彬才将苏晓梅领回来。苏晓梅安静了一段时间,期末也去学校参加了考试。可是一考完试,苏晓梅就又跑到美容美发学校去了。至此,苏以彬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他决定放弃女儿。

2012年7月,苏以彬离开武汉,到北京右安门附近的一家“老北京炸酱面”馆做厨师,一干就是4个月。毕竟是骨肉相连的父女关系,苏以彬开始强烈地想念、担心女儿。2012年9月初,他让前妻将女儿带到北京,想让她见见世面。

苏晓梅来到北京后,苏以彬一见心就掉进了冰窖。仅仅4个月没在眼前,苏晓梅完全变了。她染了黄头发,说话流里流气,瞅苏以彬的眼神里充满了放肆和不屑。2012年10月中旬,苏以彬认真地和苏晓梅谈了一次,让她无论如何也要参加高考。苏以彬用严厉的口气对苏晓梅说:“你如果参加高考,我们还是父女。现在离高考只剩7个多月时间,就是滚钉板,你也要滚下来。如果你不参加高考,我们就断绝父女关系。”苏以彬同时也表示,他将陪女儿一起高考。

在这种情况下,苏晓梅在吴家山中学报了名准备参加高考。苏以彬则回到公安县报名,以社会人员身份参加高考,满怀希望圆自己的大学梦。这之后的3个月时间,苏以彬和苏晓梅一起自修完了整个高三的课程。

2013年6月7日至8日,苏晓梅在武汉参加高考,苏以彬在湖北公安县参加高考。6月24日,高考分数出来了,苏晓梅考了270分,苏以彬考了296分,比苏晓梅高出26分。高考结束后,父女在一个机房里填志愿,但位子是分开的。苏晓梅悄悄告诉父亲:“我第一志愿报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填完志愿,女儿问爸爸,“你填了什么?”父亲说他也填了这所大学。

2013年8月,苏以彬、苏晓梅接到录取通知书,父女俩同时被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录取,并且是同班同学!原来考录进了这所大学,专业是自动分配的,父亲与女儿居然分到了同一个专业,真是太巧了!然而这个好消息却令苏晓梅绝望:“天啊,他都陪了我10多年,让我没有丁点独立的空间。与父亲同在一个学校我能忍,但还要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我将来一切都被他控制日子怎么过?!”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苏以彬父女俩暂时口头上达成了一项“互不干涉协议”:只要女儿没有做违反学校规定的事情,父亲就不要再干涉她的生活。

2013年9月1日,苏以彬带着女儿来到位于武汉市的江城学院报到。为了给予女儿尊严与自由,他将自己转到了江城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学校对苏以彬这个特殊学生给予了最大支持,让他在读书的同时担任两个会计电算化班的辅导员助理,每月报酬1800元,还破例给他分配了一间只有教职工才享有的单间宿舍,配有空调、热水器,每月房租60元。在校园里,年轻的老师不直呼其名,而是亲切地叫他“苏爸爸”。而苏以彬的这份管理工作也让他对女儿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我的管理方式就是和他们打成一片,以交朋友的方式去管理他们。”因此,他和包括女儿在内的晚辈级同学们相处得相当融洽。

大一第一学期,43岁的苏以彬微积分考了年级第一名,英语、会计学两门基础课也是全专业第一,在同学们中有了“学爸”“超爸”的美誉。而苏晓梅的学业却时刻处于挂科边缘,她不得不走进了辅导员教室,因为这里有一个学习成绩让她骄傲的爸爸在做辅导员助理。通过父亲的补课,苏晓梅把即将挂科的课程一门门解决,大二第一学期不但数学考了91分,英语成绩也在班级排名前列。女儿高兴极了,这让她有更多的精力去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精神面貌自然焕然一新。在同学面前,苏晓梅开始以学霸父亲为荣。

大二结束时的那年暑假,苏晓梅第一次用打工挣的钱,给父亲买了一双皮凉鞋。苏以彬收到礼物后乐得手舞足蹈,觉得女儿开始懂事了。苏晓梅告诉父亲,礼物并不是只有他有,她也为母亲买了礼物,她要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独立,并且已经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现在,一到周末,苏晓梅就会主动到爸爸的学生公寓帮忙打扫卫生,苏以彬则炒两个好菜打打牙祭。接下来,父女俩交流一下学习心得,聊聊家常,其乐融融。双休日,父女俩还经常一同出门逛街,骑车郊游品小吃,一对亲密的父女惹人艳羡。

2015年暑假,父女俩都没回老家。苏以彬在学校附近一家酒店打工做厨师,给自己和女儿挣新学期学费,苏晓梅则在汉口一家商场做暑期工。还有一年就大学毕业了,苏以彬感慨万千:“我们家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我与女儿要靠知识改变命运,打造书香门第!”苏以彬表示,大学毕业后,他想考硕士,希望将来成为一名正式的数学教师,这是他多年的夙愿。

【编辑:吴万夫】

猜你喜欢
青少年宫女儿学校
象山县青少年宫书画中心学生书画作品
《晨曦》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3
和女儿的日常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