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到陶的出生礼

2016-04-15 00:39
科学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坯体泥料黑陶

一、选料

制作黑陶选用的泥料是黄河故道河床下纯净而细腻的红黏土。这种黏土富含硅、铝、铁、镁、钙、钾等多种化学元素,它构成的黏土矿物有高龄石、蒙脱石、伊利石、水铝英石、石英、长石、铁质矿物和含钙、镁的碳酸盐矿物。但是,并非所有的黏土都能满足制作黑陶的要求。制作黑陶的黏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塑造、烧灼后的固结性和微细的粒度。

二、制泥

(一)成浆

把选好的红胶土块放入打浆机或球磨机中,适量加水后,制成泥浆。采用球磨法制得的料浆细度颗粒适当,能使坯体中各种原料混合均匀,颗粒达到工艺所要求的细度,从而提高坯体组织的致密性和可塑性,降低烧成温度。

(二)过滤

球磨后的泥浆要用80目的细箩过滤。过滤的目的是为了筛除有害的杂质,使颗粒适合下一道工序的需要。

(三)练泥

脱水后的泥料含有7%~10%的空气(体积百分比)。泥料在陈腐过程中通过水解、生物活动和物理化学变化,会有气体生成。把陈腐的泥料放入真空练泥机中进行练制,将泥料中的残留气体排除至最少限度(0.5%~1%),使泥料组织均匀,提高泥料的可塑性,增强坯体的致密度和干燥强度。

三、成型

成型就是将坯料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的操作。黑陶成型的方法主要有2种:拉坯和注浆。此外,还有印坯、盘筑、雕塑等成型方法。

(一)拉坯成型

拉坯是一种传统的成型方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也是现在黑陶成型的常用方法。拉坯需要拉坯机。拉坯机是一个电动机带动的圆盘。拉坯法是利用圆盘的旋转力量,配合双手的动作,将泥团拉成各种形状的成型方法。拉坯成型适合生产旋转体形的器物,如瓶、罐、盘之类。

(二)注浆成型

注浆成型是把泥浆注入模型内,借助模型的吸水能力而成型的方法。这种成型方法对器物的适应性较强,对一些形状复杂、不规则、胎壁或厚或薄的制品,均可采用此法生产。

四、雕刻

雕刻是指拉坯成型的坯体的装饰工艺手法。它同注浆成型的雕刻不一样,是一种修整手法。拉坯成型的坯体的装饰工艺手法繁多,主要的装饰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砑光

砑光是用比较光滑的物件,如有机玻璃、鹅卵石等,对坯体表面进行反复擦磨,使其表面光滑、明亮的工艺操作。

(二)印稿、划线

印稿也称复稿,是将设计的图稿复制到坯体上的一种方法。印稿是雕刻工艺的前提和基础。把稿放到指定的位置,用划针按图稿描线,注意轻重、深浅。划针不论是铁丝或竹签,都不要太锐利,要光滑、挺直。

(三)刻线、镂空

刻线同划线不一样,它是用刻刀刻出,线条锋利、清新,更富于深浅、粗细的变化。镂空通常与刻线同时进行,也是用刻刀刻出,但刀法不一样。刻线的刀触是线,镂空的刀触是面;刻线用刀较浅,镂空用刀较深,属于“地”的地方一般刻透。不刻透,何谓镂空。镂空的陶件给人一种玲珑剔透的美感。

(四)平面挑点、扎点

平面挑点、扎点是对于深层挑点、扎点而言,点较浅,一般不破坏坯体胎壁。挑点或扎点都是在图案的“地”上进行了,同图案形成点线对比、涩光对比,从而使图案更加清晰、突出。扎点是垂直扎出,挑点是垂直落刀,然后挑出。虽然都是点,但表现效果不一样。

(五)深层挑点、扎点

它同平面挑点、扎点工艺手法基本一样,只是点的深度要求在1.2~2毫米。挑点最大的不同是,挑时要把坯胎的面挑掉,“地”比面要凹陷1~2毫米,使图案产生浮雕感。深层挑点、扎点的要求同浅挑点一样,也是点状大小、深浅、疏密要均匀。

(六)平雕

平雕类似于深层挑点,不同的是,图案的“地”是刮出而不是挑出。平雕要求刮出的底面平整,有的需要砑光,深度在1~2毫米之间。图案的边缘线要流畅,不能深浅不均。整体造型要准确,不能脱稿、变形。

(七)浮雕、雕塑

浮雕同平雕、深层挑点所产生的浮雕感在工艺上不一样。它是将泥团根据图案形状、大小贴到胎壁上,然后进行雕刻,或者先雕刻好再往上贴,同陶瓷的贴花工艺差不多。浮雕的立体感较强,有三维空间,比平面图案的视觉效果要强烈。

(八)黏结

坯件的一些附件通常是印坯成型。成型后,要进行黏结。黏结前,首先要检查黏结部位的软硬度是否一致。干的,要洒水;太湿,要等干到适中。必须等到干湿度一致时才能黏结。

(九)印章

在陶器的底部加盖印章,标示厂家标记或制作者名字,这种做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质量上的承诺,也是制作者的一种责任。

(十)擦光

擦光同砑光不一样。砑光是在坯体还比较软的情况下,用较光滑而硬的物件擦砑,使坯体表面密实、光滑;擦光是在坯体表面相对较硬实时,用柔软的绒布擦磨,使其光洁、亮丽。擦光是在砑光的基础上进行的。

五、干燥

干燥是雕刻工艺完成之后至入窑前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如果掌握不好,最容易造成干裂,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六、烧成

烧成是黑陶制作工艺中非常重要的工艺。通过制泥、成形、雕刻、干燥等工序,生产出来的东西还仍然是陶坯,必须经过高温烧制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黑陶,成败在此一举。所以,对烧成阶段的装窑、烧制、降温、封窑、出窑的各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

(一)装窑

不同的窑类和不同的窑具,决定不同的装窑方式。陶瓷窑炉的种类很多。黑陶窑炉一般采用传统的倒焰式窑炉,窑室内主要窑具是钢铁分成棚架,陶坯可分成放置,装窑方式为无匣钵直接装窑。

(二)烧制

黑陶烧制方法为一次烧制,烧结温度为800~950 ℃。坯体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的温度阶段进行,它决定了黑陶的质量和性能。因此,在烧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升温、保温、降温的有效控制,把握好三个阶段的时间是烧制的关键。

(三)封窑

封窑是为了让坯体在还原焰的作用下进行渗碳。烧的质量怎么样?黑不黑?这是一个关键的工艺,要掌握封窑的时机和温度。

封窑时要根据窑室内陶坯的大小和数量多少,放入相应数量的渗碳材料。封窑后要保守窑炉一小时,观察窖体内是否漏气,以免渗透过程中出现问题,达不到黑的效果。

(四)出窑

出窑前,首先要拆开窑门降温。在保证烧制质量的前提下,及时清除炉条上下的灰渣,使窑内产品安全顺利降温。

当温度降到安全温度时,就可以出窑。工作人员还是要戴上手套,避免烫伤,保证安全。出窑时,要按产品的摆放顺序,轻拿轻放。

猜你喜欢
坯体泥料黑陶
黑陶:给人们带来宁静的古风藏物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当代黑陶艺术发展方向初探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添加剂种类对以稀土尾砂为原料制备的陶瓷坯体强度的影响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试论黑陶工艺品包装对于黑陶品牌的影响
传承与创新 打造黑陶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