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老师伊丽斯

2016-04-15 10:09严文华
大学生 2016年5期
关键词:丽斯邮件督导

严文华

认识伊丽斯的人都叫她奶奶。不是她的模样像老人,而是她已年过80,孕育了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每年11月的CAPA毕业季,伊丽斯都会带一批CAPA老师,从美国飞到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地,最后到上海。她举办学术研讨会、进行个案督导,亲手把每一张证书颁发给每一个毕业生。与伊丽斯共事,没人会觉得她是奶奶。每次伊丽斯来上海,帮她安排日程是一件头疼的事:她的每一分钟都需要被安排,讲座、个案督导、开会、找人谈事……即便是吃饭,伊丽斯也想与中国学员一起吃,边吃边开会,早餐、午餐、晚餐都是如此。换句话说,从早晨六点多睁开眼到晚上十一点,她都要做事。伊丽斯的计时方式是分钟,即使在上海只呆一天,她的日程表也是密密麻麻。一个人从早到晚陪她是陪不下来的,强度太高,所以我们轮番上阵,每个时间段里都安排人陪同。

几百封邮件安排中国行

2015年3月,伊丽斯发邮件给我,让我帮着安排她11月的上海日程。我真的傻眼:相隔8个月,做一份精确到分钟的日程表?好多事根本没提上日程,太多信息不清楚,怎么安排?与CAPA上海委员会理事们商量后,我回信告诉她晚些时候再确定细节,我们一定会安排好。后来她解释:美国人都在年初计划和安排全年的事,到中国对很多咨询师来说是一件大事,他们需要安排和调整很多事才能成行,包括告知自己的来访者、调整课程等,所以她必须提前很久安排。

7月,伊丽斯开始与我邮件商量具体事。只要我回复慢了些,伊丽斯就着急,发邮件催问。她每次都会很快回复我的邮件,我无法想象她是如何处理这么多邮件的,她可是CAPA主席,会员包括几百名老师、几百名学生。伊丽斯后来说,她在纽约的家中有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她整天坐在那儿,不停地打电话、回邮件。“每一张毕业证书都是在那里打印的。”她说。

八九月时,伊丽斯的邮件越发密集。我有些头疼,用英文看长长的邮件已很花时间了,再用英文写长长的邮件、讲清每个细节,更是花时间。我建议网络视频,伊丽斯也同意,但我约不到她的时间,要不参加学术会议,要不外地旅游去了。我建议用微信,我知道她是中国通,每年来中国至少一次,不可能没有微信。我加了伊丽斯的微信,留下第一段语音。结果她发来邮件,告诉我她不喜欢在接待来访者时被打扰,也不喜欢在电脑前工作时被干扰,而且她需要书面文字记录,请我仍用邮件与她沟通。好吧!通过数百封邮件的往来,终于把毕业季的每一个细节都安排妥当。伊丽斯细致到需要一一谁去机场接她?电话号码?电子邮件?从宾馆到做报告的地方怎么走?报告有翻译吗?如果有,翻译是谁?电话号码?电子邮件……细致在伊丽斯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我们觉得她只管来就好了,我们会安排好一切,她不用了解细枝末节,不用操心琐碎事。

伊丽斯创立的平台是CAPA。这是一个公益组织,招募了一大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精神分析工作者,帮中国培训精神分析师。我曾听伊丽斯说,最初有些中国人跟她表达了想学习精神分析的强烈愿望,她也愿意帮助。回到美国,伊丽斯发动了一批志愿者,通过网络教授精神分析的课程。尽管是志愿者和网络课程,伊丽斯做得一丝不苟,所有学生都要参加两轮甚至更多轮面试才有机会获得学习资格;所有教程都严格按照美国专业培养的方式,一周一次理论课、技术课和案例研讨,课前须读几十页文献,课后交作业。每个学生都有个人督导和个人分析师——这是奢华无比的配置。基础项目学制两年,每年三个学期。每个学期结束时老师会给学生打分、写评语。我于2013年加入CAPA,获益匪浅,而2006~2015年十年间,每个参加CAPA的人都像我一样从中受益。

做事方式太生猛

我一直好奇伊丽斯是怎样动员数百名专业工作者成为CAPA老师的。

CAPA老师中既有长年从事咨询工作的,也有大学老师。给我上过课的就有William Alanson White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的老师。以每个学生2.5个老师左右的高配,整个CAPA项目需要很多老师。我问过伊丽斯,她说她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寻找更多更好的资源,她在各种场合都会解释CAPA使命。很多人愿意贡献,就参加了;教了第一次,就愿意教第二次,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他们留在CAPA,成为连接中国和美国精神分析界的桥梁。

与伊丽斯的交往中,我发现她做事方式“生猛”——只要有可能,她就会给人派活儿。我刚加入CAPA时,给伊丽斯提建议:应把更多的英文资料翻译成中文,满足CAPA学员和更多中国人对精神分析的学习需求。伊丽斯马上指派我做这件事,尽管她当时完全不了解我(除了知道我是CAPA学生外)。在反复的沟通中,这个想法渐渐演变成一个项目:经过自愿报名和严格的双盲翻译选拔,成立了一支CAPA自己的专业翻译队伍,并与出版社合作,出版系列精神分析译著,所有的译著都是CAPA师生投票选出的。尽管后来这件事我移交给其他人负责,但伊丽斯的指派和行动力确实有推进作用。

伊丽斯推着别人向前走,她也被别人推着向前走。

伊丽斯刚开始组织了两年的初级项目。学完后,第一批学员要求学更多,伊丽斯便组织两年的高级项目。学完后,学员们还要学,她就组织了督导班。督导班学完后,还有人想继续深造。伊丽斯就与美国顶尖精神分析学院一个个谈,最终有四所学院同意接收中国学生,通过网络可全程参与培训课程,学习结束颁发正式证书。这在美国也算是先例。

有一次,学生在面对面的反馈中向伊丽斯提出,阅读资料的扫描质量太差。她笑着解释:“这是一位老师的儿子帮着扫描的,请你把不清楚的地方写邮件给办公室,他们会解决的。”那一刻,我突然被打动,突然理解有多少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那个扫描的孩子,可能正值玩耍的年纪,却被抓来做这种单调的事。他可能并不知道他扫描的资料会被这么多人读吧?

伊丽斯离开上海的那天晚上,我非常难过,因为发现伊丽斯真的老了。颁发证书时,她不时要坐下一小会儿,我知道,如不是身体实在受不了,她绝不会坐下。我们都知道她的腿部动过手术,2014年毕业典礼时,主持人体贴地给她搬了把椅子,但她坚持站了全程。而这次在毕业生谈感言时,伊丽斯坐下休息,她取消了自己一个长长的演讲,告诉我是为了节省时间。我忐忑不安,反复与她确认,她坚持取消。我猜测可能因她精神不济。果真,她回到美国缓过劲后给我发来邮件:在上海时她身体不适。

我有点怕她老去。我无法想象没有她的CAPA会怎样。伊丽斯曾想找接替者,但一直没有找到,因为没人觉得自己能胜任伊丽斯所做的事。记起有一年春天时伊丽斯曾来上海,一天开了七八个会,见了无数个人,依然精神抖擞。我在桌上放了些零食,挑了适合老人吃的东西递给她,她不要,专挑花生、胡豆和瓜子吃。听着脆生生的声音,我真不敢相信这是80岁老人的牙口。伊丽斯用的手机屏幕很小,她居然用它处理邮件。伊丽斯的一头白发看上去有些金色,大大的眼睛永远闪烁着激情,我很难把她和“老人”联系在一起。

责任编辑:尹颖尧

听着脆生生的声音,我真不敢相信这是80岁老人的牙口。伊丽斯的一头白发看上去有些金色,大大的眼睛永远闪烁着激情,我很难把她和“老人”联系在一起。

猜你喜欢
丽斯邮件督导
维丽斯作品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来自朋友的邮件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在诗歌创作与诗歌批评之间:德里安·丽斯-琼斯①教授访谈录
CMailServer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