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秒V”研究

2016-04-16 14:14林小径
关键词:词族秒杀流行语

林小径



网络用语“秒V”研究

林小径*

(汕头大学 文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

网络中涌现出的大批“秒V”式词语形成“秒V” 词族,通过考察其来源及形成机制,我们发现“秒V”词族是由“秒杀”一词在其扩散传播的过程中,经过语义泛化、框架提取、词语框填而形成。其简洁新颖且略带夸张的修辞效果因符合语言使用的心理,而被广泛用于网络语言中。还未形成的潜性“秒V”式词语,也会在具备它们出现的语用条件时显性化,从而被用于言语交际中。

秒V;词语框填;语义泛化;修辞效果

“秒杀、秒懂、秒删、秒赞、秒停”等“秒V”式词语随着网络游戏、流行语录等的传播而被广泛用于网络语言中,这些“秒V”式词语形成的聚合我们称之为“秒V”词族。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秒”的注释为:“量计量单位名称。a)时间,60秒等于1分。b)弧或角,60秒等于1分。c)经度或维度,60秒等于1分。”[1]也即是说,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秒”是一个名量词,不能用作状语修饰动词。那么,导致相对陌生的“秒V”词族形成的机制是什么?“秒V”中的“秒”与《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秒”在语义和功能上有什么联系?这一表达形式的修辞效果又如何?

本文将就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首先考察“秒V”词族的形成机制,进而分析其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秒V”的修辞效果并预测其发展。

一、“秒V”词族的形成

“秒V”式词语从流行于网络起就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根据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如贾锦锦[2],林筠涵[3],朱文艳、陈小苗[4],我们认为“秒V”词族始于“秒杀”一词,其主要根据是:从出现的时间来看,“秒杀”是“秒V”词族中较早见于网络,被人们使用和熟知的。因此,要探究“秒V”词族的形成机制,我们得先从“秒杀”一词说起。

(一)较早的“秒V”族词:秒杀

1.“秒杀”的来源及语义

“秒杀”最早见于“职业摔跤周刊”(日本体育杂志之一),是为了报道1993年混合摔跤比赛结果而新创的词语[4],指在极短时间内击败对手取得胜利。“秒杀”由日语经“借形”(只借用其汉字书写形式,不借用其读音)[5]进入到汉语,最初只用于网络游戏中,是网络游戏的“专业术语”。例如(1):

(1)一方精灵比对方精灵级数高20级以上但被对方属性克的时候,也能秒杀对方。

2.“秒杀”的扩散及语义泛化

2007年,“秒杀”作为《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6]所列出的171条汉语新词语之一,已不再单用于网络游戏中,也可指在现实比赛中迅速战胜对方。例如:

(2)天津队本以为能轻松拿下冠军,没料到在比赛最后阶段被对手秒杀。

2010年,由《咬文嚼字》读者推荐,经语言文字专家讨论评议后选定的2009年十大流行语中,“秒杀”又跻身其中,由其释义可知,此时“秒杀”不仅用于比赛的场合,还可用于网络市场中,指卖家发布限定数量的超低价格商品,买家在同一时间段进行抢购。例如:

(3)上京东买保利的好房子,全场五折等你秒杀。

作为流行语的“秒杀”,其流行语义没有完全脱离借词“秒杀”的语义,是从后者经语义泛化而来。语义泛化,指的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以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7]。语义泛化最常见的方式有类指、隐喻,类指是语义的直接使用,隐喻还包括了一个从源域向目标域投射然后加以整合的心理过程,且需要处于源域和目标域中的两个对象具备相似关系[8]。现实中的比赛和网络市场中的抢购都因与网络游戏共享了“过程激烈、快速产生某种结果”等特征而形成相似关系,因此,“秒杀”的适用范围得以扩展。

流行语“秒杀”吸引了大量网民及媒体的关注,进而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其高频率使用的过程中,语义也在不断地泛化,某一动作行为只要具备了“迅速制胜或快速解决”这一特征,就可能被视为“秒杀”。因此,越来越多的对象被纳入“秒杀”的指称范围。例如:

(4)他男扮女装秒杀无数女神,男人为他争风吃醋?

(5)这个女人没有任何动作就足以秒杀在场所有的男人。

(6)总有人在你切水果时秒杀一道难题,总有人在你打dota时看完一本好书,总有人在你熟睡时回想一天的得失,总有人比你努力,可怕的是比你牛的人比你还努力。

由于“秒杀”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适用范围越来越广,201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正式收入“秒杀”一词。

综上所述,“秒杀”最初由日语经借形进入到汉语用于网络游戏中,表示在极短时间内击败对手取得胜利,经过构建隐喻使其得以用于现实比赛和网络市场中,作为流行语,“秒杀”高频率和大范围的使用又使其语义不断泛化,只要具备了“迅速制胜或快速解决”这一特征的动作,就有可能被视为特殊形式的“秒杀”,从而使得“秒杀”的指称范围越来越广。

(二)“秒V”词族的形成机制:词语框填

“秒杀”最初作为日语借词,内部结构比较紧密,以整体作为一个结构单位,不可对其语言成分进行替换而组合成新词,那么,“秒删、秒懂、秒赞、秒分”等“秒V”族词形成的动因及机制又是什么呢?

“秒杀”出现之前,汉语中表达相应概念时必须用一个短语或句子才能将“秒”带有的特殊语义表达出来,这不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因此在词汇系统中便存在一个空符号。“秒杀”的出现将“秒”表“快速”的用法引入到语言使用者的言语交际中,填补了语言中原有的空缺。因此在“秒杀”扩散的过程中,虽然语义不断泛化,但不断磨损的是“杀”的含义,“秒”的“快速”义不仅未受到泛化的影响,还越来越凸显,有些情境下甚至可以直接用“秒”代替“秒杀”。例如:

(7)昨天PK遇到高手,我被秒了。

(8)低价限量秒杀指商家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直至秒完即止。

框填理论认为流行语义并不总是附着在一个语言单位的全部成分上,有些成分与这些语义密切相关,离开了他们流行意味便消失殆尽;有些成分仅仅指向具体的表达情境,他们的替换并不影响流行语义的存在[8]。“秒杀”的流行语义虽然最初由整体承担,但在其扩散过程中,表“迅速”义的简洁表达在词汇系统中的空缺使得“秒”的语义特征不断凸显,语言使用者便更易于提取出“秒V”框架,并且在类推的作用下创造出一系列的“秒V”式词语,以适用于更多的对象。例如:

(9)一张图让孩子秒懂全部英语介词!

(10)去年以来,曾有多只个股也上演了秒停秀,以山煤国际最受市场关注。

(11)这个信息泛滥时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能够秒回是一种极大的奢侈。

在“秒V”族词框填的过程中,变化的是充填成分,即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不变的是框架成分,即“秒[ ]”。语言使用者通过往空位上充填不同的语言成分而不断创造出一系列的具有同一结构的新词语,形成“秒V”词族。

二、“秒V”词族的结构特点与句法功能

正如上文所述,“秒杀”最初作为日语借词,不能按照汉语合成词的结构进行分析,但在其扩散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会受到汉语语法的影响将其语义“迅速制胜或快速解决”分担给各个语言成分,而“秒”作为最小的时间单位,用“秒”表“快速”义,有其语义上的联系。因此,“秒杀”在汉语中的扩散和高频率使用使得其逐渐具有合成词的结构特点,通过框填形成的“秒V”族词也可按照汉语合成词的结构进行分析。

“秒V”词族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秒”用在单音节“V”之前,构成双音节合成词,如上文提到的“秒懂、秒删、秒分、秒赞、秒停、秒赚”等。“秒”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快速”,并且只能用于动词之前作状语,因此“秒V”词族中的“秒”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副词的语法特征。

从词性上看,“秒V”族词基本上是动词性词语,主要充当谓语,后可跟宾语。例如:

(12)林心如秒删孕肚照,要大家别瞎猜了。

(13)金融市场行情不好,很多投资者都持观望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秒赚15万呢?

三、“秒V”词族的修辞效果及发展预测

修辞活动其实就是在得体性原则指导下对同义手段的选择活动[9],在“秒V”族词出现之前,需要“秒V”族词的语境中都有各自的同义语言表达形式,如“秒回”用“很快回复”,“秒删”用“迅速删除”表达等。“秒V”框架的提取使得语言使用者创造出大量的“秒V”式词语,以代替之前具有相同意义的短语或句子的表达形式。“秒V”族词语简洁新颖而又准确的特点及略带夸张的修辞效果正是语言使用者追求的目标。

在现代汉语中目前已出现了“秒杀”“秒灭”“秒升”“秒退”“秒聘”“秒拍”“秒赚”“秒购”等等,这里“秒”之后的动词多为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在生活中,这样的动词还有许多,因此在现代汉语中还潜藏着许多“秒V”式词语,如:秒开、秒锁、秒哭、秒发、秒揭、秒分、秒改、秒掐、秒推、秒筑……王希杰认为,语言的一个完整概念应当是:“语言(A)=显语言(AX)+潜语言(AQ)”,客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语言为“显语言”,历史上出现过但是已经消失的语言成分和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便是“潜语言”[10]。这些还没有出现的“秒V”式词语,便是我们语言中的潜词,但我们不能因为它们还没有出现就否认其合理性,因为一旦具备或者满足了它们出现的社会文化条件,这些词语就会由潜性转为显性,成为“秒V”词族的一员。

四、结语

本文通过探讨网络用语“秒V”词族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发现“秒V”词族始于日源借词“秒杀”一词,“秒杀”经过经过构建隐喻使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在其扩散的过程中,表“迅速”义的简洁表达在词汇系统中的空缺使得“秒”的语义特征不断凸显,语言使用者便更易于提取出“秒V”框架,在词语框填的作用下创造出一系列的具有新内容的变体形式,形成“秒V”词族。其简洁新颖的表达形式及略带夸张的修辞效果因符合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而被广泛用于网络语言中。现代汉语中还潜藏着许多“秒V”式词语,一旦具备了它们出现的社会文化条件,这些词语就会由潜性转为显性,被用于人们的话语交际中。

注释:

(1)本文例句均来自网络,主要是百度、人民、新浪等网站,包括报道、博客、广告等。为便于行文,文中所引例句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标注具体出处。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01.

[2]贾锦锦.从“秒”到“秒X”现象分析[J].现代语文,2012(1):30-32.

[3]林筠涵.从“秒杀”看“秒+V”结构的由来[J].现代语文,2013(8):93.

[4]朱文艳,陈小苗.日源借词“秒杀”探究[J].名作欣赏,2016(12):166-167.

[5]邓小琴. “一级棒”的构词特点及用法[J].辞书研究,2006(2):215-217.

[6]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65.

[7]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4):33-37.

[8]辛仪烨.流行语的扩散:从泛化到框填——评本刊2009年的流行语研究,兼论一个流行语研究框架的建构[J].当代修辞学,2010(2):33-49.

[9]王希杰.汉语修辞学:第3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21.

[10]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219.

A Study on the Cyberspeak “Miao Verb”

LIN Xiao-j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515063, Guangdong)

The springing up of words which formed by “Miao Verb” in network develops a new word family. Through discussing the origins and productive mechanism of “Miao Verb” word family, we find it develops through semantic overgeneralization, abstracting “Miao Verb” and then filling the fixed format during the spreading process of “Miao Sha”.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network language because of its novel form and slightly exaggerated rhetorical function which accord with language users’ psychology. With the pragmatic conditions, those words which belong to “Miao Verb” word family but haven’t appeared would also turn to prominence from potentiality and be used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Miao Verb”; semantic overgeneralization; box-filling; rhetorical function;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6.10

H146

A

1004-4310(2016)06-0048-03

2016-10-02

林小径(1992- ),女,河南周口人,汕头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词族秒杀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常爸:学好“词族”,英语词汇量能猛增
巧借 流行语
文人吐槽,秒杀段子手
秒杀
“X系”词族初探
秒杀一切的街头爆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