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基本规则之新表述

2016-04-16 14:14邵霭吉
关键词:反例笔顺现代汉语

邵霭吉



汉字笔顺基本规则之新表述

邵霭吉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原有表述过于笼统,叫人没法掌握。而且有大量的反例存在,使它的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受到了挑战。后来有一些著作对它作了一些修补,但这些修补在做法上仍有一些不足。本文针对存在问题,给出了汉字笔顺基本规则的一个新的表述,给各条规则框定了适用对象或范围,明确了什么样的字需要什么样的笔顺规则。

汉字;笔顺;规则;修补;表述

现在,有多种《现代汉语》教材、中小学生语文读物、字典词典(附录)、现代汉字学著作都讲到了“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共7条,即:“1.先横后竖;2.先撇后捺;3.从上到下;4.从左到右;5.先外后里;6.先外后里再封口;7.先中间后两边。”大多数著作还列出几个例字来证明这7条规则,如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等。不过,少数几个例字虽然能够给人自圆其说的表象,但终究解决不了原有表述存在的问题。对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

一、汉字笔顺基本规则原有表述的不足

汉字笔顺的7条基本规则的原有表述,有其不足之处。

先说“先横后竖”,它并没有普遍性。据我们考察,好多汉字都是“先竖后横”的,正好跟“先横后竖”规则相反。比如“上、卡、忐、止、步、肯、齿、凸”等字,哪一个可以“先横后竖”?它们都是“先竖后横”的。这样的字有很多,仅第一笔写“竖”、第二笔写“横”的字,我们就可以举出很多,单《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附件2“笔画检字表”就有这种开始两笔“先竖后横”笔顺的字80多个,例如“卢、卣、虎、贞、占、点、叔、卓、桌、芈、非、战”等。此外还有二三两笔“先竖后横”的,如“延、片、牌、丘、蛋、胥、正”等;三四两笔“先竖后横”的,如“让、虒、侦、倬、企”等;四五两笔“先竖后横”的,如“芷、足、涉、泸、帧”等;还有五六两笔、六七两笔、七八两笔……“先竖后横”的,等等。凡是横在竖的右侧与之相接的(├),或竖在横的上面并与之相接的(┴),都得“先竖后横”。既如此,怎能说“先横后竖”是“基本规则”呢?

再说“先撇后捺”。首先,“先撇后捺”应该说成“先撇后点”才对。因为国家公布的多个语言文字规范中,都采用“札字法”,捺已归入点,5种主笔形中没有“捺”。其次,“先撇后点”也不具备普遍性。许多字不能“先撇后点”而要“先点后撇”,仅第1笔写点、第2笔写撇的字,《通用规范汉字表》就收录了282个,例如:“丫、兰、羊、并、关、羌、兑、弟、单、盖、益、差、养、美、姜、前、火、半、卷、劵、米、类”等。还有更多并非处于第1笔和第2笔的“先点后撇”笔顺的字,例如“伴、倦、镁、隘、溢、弹、粜、伙、说、悦、税、灵、炅”等。有如此之多的“先点后撇”笔顺的字在,“先撇后点”也算不上“基本规则”。

“先外后内”也没有普遍性,它也有很多反例。例如“冈、凶、区”都是外框当中有一个“乂”,除“冈”字外,其余两个都不能“先外后内”。跟“凶”相似、不能“先外后内”的字还有“函、幽、凿、豳、凼、山”等。跟“区”相似、不能“先外后内”的字还有还有“匹、巨、叵、臣、医、匡、匠”等。另外,走之(辶)、建之(廴)左下两包围结构的字,都不能“先外后内”,前者有“辽、边、迂、过、达、迈、迁、迄、迅、进、远、还、返、迎、这、道、迟”等100多个,后者有“建、延、廷”等。既如此,那么笼统地讲“先外后内”,有什么实用性呢?

“先中间后两边”也有反例。能分出中间和两边的字,有的要从左到右写,例如“街、衙、斑、班、辫、辨、粥、弼、榭、树”等;有的反而要“先两边后中间”写,例如“火”,上面的两点虽在两边,却要先写,后面的两画虽是中间,却要后写。含部件“火”的字很多,其中的“火”都要先写两边后写中间,如“炎、焱、燚、吙、邩、钬、灵、炅、灭、灰、炙、灾、耿、烫、熨”等;以“火”作左偏旁的字有70多个。再如“坐”字,上面两个“人”是两边,要先写,下面的“土”是中间,要后写。部件“忄”要先写两边的点后写中间的竖,通用规范汉字中含“忄”的字至少有120多个。“脊”的上部先写左边的点、提,后写右边的撇、点,最后写中间的“人”。“爽、奭”在写完首笔后,也是先写两边,后写中间。

以上规则有如此多的反例存在,使得这些规则的科学性、权威性受到了挑战,使这些规则缺少了实用性。其余三条,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再封口”,虽无反例,但未指出什么样的字需要用这样的规则来写,也不算十分完美,并不是任何字都可以应用这些规则来写的,具体的补正下面还要讲到。

二、对汉字笔顺基本规则的修补仍有不足

许多学者也都发现汉字笔顺基本规则的原有表述有问题,从而对它进行了一些修补。修补的方法大致有三类:一是将基本规则的反例,也作为“基本规则”列出来;二是将基本规则的反例,作为基本规则之外的“补充规则”列出来;三是将基本规则的反例,作为“特殊规则”列出来。不过,这些的做法仍有不足之处。

对于“先横后竖”的反例——“先竖后横”,傅永和《汉字的笔顺》把它列为汉字笔顺“基本规则”的第二条,跟第一条“先横后竖”并列[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把它列为汉字笔顺“基本规则”的第四条,跟第三条“先横后竖”并列[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把它列为“特殊规则”的第一条,放在“基本规则”之后[3]。

对于“先外后内”的反例——“先内后外”,唐生周《汉字学教程》把它升格为基本规则:“八、先中间后加框:山、函、丞。”[4]这样他的笔顺基本规则就一共有8条,其余7条与大家所说的7条基本规则同。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附录《汉字笔顺规则表》把它列为“补充规则”的第4条和第7条:“4.左下两包围结构中‘走之’‘建之’的字,先内后外:过、延。”“7.左下右三包围结构的字,先内后外:凶、函。”[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把它列为“特殊规则”的第3条:“3.从内到外:边、延、凶、函。”[3]

对于“先中间后两边”的反例——“先两边后中间”,邢福义《现代汉语》把它升格为“基本的书写笔顺”中的一条[6],这样他的基本规则比大家所说的“7条基本规则”多了一条,共8条。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把它列为“特殊规则”的第5条:“先两边后中间:火、爽。”[3]

不过,这些本来是“基本规则”的反例,无论是把它增加为“基本规则”,还是把它列为“补充规则”“特殊规则”,总还是叫人难以接受。因为把正例、反例都称为“规则”,会让人无所适从,这绝对不是科学的理论。

其实,汉字笔顺基本规则表述的不足,并不在于是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它没有限制其适用对象或范围,从而造成了错乱。打个比方来说,你说“去北京必须往北走”,这对居住在北京以南的人来说,一点儿问题也没有,是很自然的规则。但对居住在北京的北边的人来说,这样的说法便有问题了,便不是规则了,因为居住在北京的北边的人,他“去北京必须往南走”。即使你把“去北京必须往北走”和“去北京必须往南走”两条都说成是基本规则,那还不行,因为还有居住在北京东边(例如廊坊、天津)的人、居住在北京西边(例如包头、银川、青海)的人去北京既不能“往北走”也不能“往南走”。因此,修订“去北京必须往北走”这一规则的最好办法,是给它加上范围限制,说成“居住在北京以南的人去北京必须往北走”才完善。

如此,汉字笔顺的7条基本规则也需要加上适用对象或范围,才会消除瑕疵,方便适用。

三、汉字笔顺基本规则的一个新表述

现在,我们给出如下汉字笔顺7条基本规则的一个新的表述,希望得到行家的批评指正。

1.有上下之分者,从上到下。

2.有左右之分者,从左到右。

3.横竖相交者,先横后竖。

4.撇点相交者,先撇后点。

5.“月”类结构者,先外后内。

6.“日”类结构者,先开门后进人再关门。

7.“小”类结构者,先中间后两边。

以上7条规则分为3组:

第1、2两条为一组,合起来可称为“普遍规则”。汉字是方块型平面组合,笔画之间一般总可以分出个上下、左右的,凡有上下之分者,从上到下;凡有左右之分者,从左到右。

分析汉字笔画与笔画的上下左右,我们有一个原则,这就是:“相交者整体看,相接者分开看”,把相接笔画从接点处分开来看上下左右。如“乡、久、弓、卫”,三画相接,但把它们从接点处分开来,立马看出它有上下之分,应当从上到下写。“从、以”4画,把它们从接点处分开来,立马看出它有左右之分,应当从左到右写。

第3、4两条为一组,是对两种特定笔画组合体讲的,可称为“特定规则”。“横竖相交”“撇点相交”是汉字中数量最多的两种相交组合。由于笔画相交,难以说清其笔画位置的上、下、左、右,所以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规定其笔画先后。

第5、6、7三条为一组,是对“月、日、小”三类结构的字和部件讲的。前面已经说过,汉字除了相交者以外,一般总可以分出上下左右的,“月、日、小”也是这样,因而可以认为它们是按照“普遍规则”来写的。这三条规则,是从普遍规则衍生出来的,可以称之为“衍生规则举例”。“衍生规则”还有很多,但也无需穷尽。

下面分开论说。

(一)关于“有上下之分者,从上到下”

我们给“从上到下”规则加上“有上下之分者”的范围限制,是因为汉字和汉字的部件不全是上下结构,不能全都从上到下写。

“上下之分”有两层意思:一是“有上下之分”的独体字,“从上到下”写笔画,如“二、丁、了、三、彳、亍、亏、工、卫、之、乡、亡、已、弓”等。二是“有上下之分”的合体字,“从上到下”写部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要先写上面的部件,后写下面的部件,如“吉、杏、李、香、思、想”等;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要先写上面的部件,再写中间的部件,最后写下面的部件,如“曼、衰、贲、寒、暴、寨”等。

(二)关于“有左右之分者,从左到右”

我们给“从左到右”规则加上“有左右之分者”的范围限制,是因为汉字和汉字的部件不全是左右结构,不能全都从左到右写。

“左右之分”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左右之分”的独体字,要“从左到右”写笔画,如“卜、八、人、入、儿、几、川、州”等。这类字不多。二是有“左右之分”的合体字,要“从左到右”写部件,由左右两部分组成的,要先写左边的部件,后写右边的部件,如“现、代、汉、语”等;由左中右三部分组成的,则先写左边的部件,再写中间的部件,最后写右边的部件,如“街、粥、班、辩”等。

(三)关于“横竖相交者,先横后竖”

我们认为,“先横后竖”是专为“横竖相交”组合体而定的笔顺规则。因为除了“横竖相交者”以外,其余“横”和“竖”的书写顺序都可以用“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规则来解释,例如“丁、亍”先横后竖,其实是“从上到下”;“工”先横后竖再横,也是“从上到下”;“上”是先“从左到右”,再“从上到下”。

“横竖相交”有6种形式,这就是:一横一竖相交(十),两横一竖相交(,举字底等),三横一竖相交(丰),一横两竖相交(艹,草字头、贲字腰,等),一横三竖相交(,带字头),两横两竖相交(,“寒”的4—7画),一横四竖相交(卌,“舞”的第3—7画)。凡“横竖相交”者,必定“先横后竖”。在2013《通用规范汉字表》8 105个规范字中,含有“横竖相交”组合体的字大约有3 500多个。“先横后竖”规则应该是为这3 500多字中的“横竖相交”组合体而定的,这是它的价值所在。

(四)关于“撇点相交者,先撇后点”

我们认为,“先撇后点”是专为“撇点相交”组合体而定的笔顺规则。因为除了“撇点相交者”外,其余“撇”和“点”的书写顺序都可以用“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规则来解释,如“关、首、兰、半、益、羊、曾”开头两笔“先点后撇”是从左到右,“公、分、兮、父、全、创、谷、邻、颁”的开头两笔“先撇后点”也是从左到右,“水、艮、畏、展、表”的最后两笔“先撇后点”是从上到下。

“撇点相交”组合体,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撇一捺”相交(乂),一种是“两撇一点”相交(匆字心)。它们能够出现在很多汉字中,是参与构字数量仅次于“横竖相交”的组合件。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含“撇点相交”的字有320多个。含“一撇一点相交”组合体的有“杀、刈、艾、凶、冈、网、区、风、希、肴、赵、刹、哎、刚、欧、呕、殴、鸥、瓯、沤、疯、讽、蚁、仪、议、稀、烯、郗、殽、淆、崤、离、璃、篱、漓、胸、匈、汹、兇、效”等。含“两撇一点相交”组合体的有“匆、葱、偬”等。

(五)关于“‘月’类结构者,先外后内”

“月”类结构,就是左上右三面包围结构,我们以“月”为代表。在8 105个通用规范汉字中,总共有670 多个含左上右三面包围结构部件的字,其中含“月”部件的字有350多个。

根据我们“相接者分开看”上下左右的原则,“月”的第一画在左,第二画在右,一、二两画是按照“从左到右”规则写的。三、四两画在框内,在第二画的起笔之下,有上下之分,按照“从上到下”规则写。

“月”类左上右三面包围结构,还可以包括“用”字框类(周、甩)、“同”字框类(冈、网、罔、甩、冏)、“风”字框类(凤、凰、夙)、“门”字框类(闩、闵、闽、闷)等。

(六)关于“‘日’类结构者,先开门后进人再关门”

“日”是四面包围结构,因此这条规则也可以表述为:四面包围结构,先开门后进人再关门。

四面包围结构的汉字不多,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总共只有34个,这就是:“日、曰、目、且、田、皿、囚、四、团、因、回、囡、园、围、困、囤、囫、囵、国、固、囷、囹、图、囿、圃、圄、圆、圊、圉、圈、圌、圜、圐、圙。”但这些四面包围结构的字多数都能作为部件参与组字,因而含四面包围部件的字就很多。此外还有一些不能成字的四面包围结构,如“罗字头(罒)、临下角()”等也参与组字,“囟、囱、卣、具、面、曾”等含有四面包围结构的字也作为部件参与组字。据我们调查,《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共有1 390多个字中含四面包围结构的字,其中以含部件“日”的字最多,有650多个。

“日”类四面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是“先开门后进人再关门”,遵从的也是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规则。“开门”“进人”如同“月”类结构,最后写一横“关门”,遵从的是“从上到下”规则。

(七)关于“‘小’类结构者,先中间后两边”

需要“先中间后两边”写的字很少,最典型的就是一个“小”字。不过,作为部件的“小”却能包含在很多字中。在8 105个通用规范汉字中,含部件“小”的字有290多个。例如“示、标、蔡、票、尖、尘、尚、光、肖、常”等(“”是“小”的变形写法)。“办、水”也需要先中间后两边写,如“苏、泉”等,但用它们作部件的字很少。不成字部件“氺”(水底)、“⺗”(恭字底)也是先中间后两边笔顺,如“泰、慕”等。

“小”字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先中间后两边”体现了“从上到下”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忄”的笔顺,跟“小”的笔顺不一样,而跟“火”的笔顺一样。我们的解释是:“小”字两边的点偏于下,先中间后两边体现了“从上到下”规则,“忄、火”两边的点偏于上,先两边后中间也是体现了“从上到下”规则,杨泽生《笔画规则新探》也认为“忄”的笔顺是“从上到下”[7]。

汉字笔顺问题,比较复杂,主要靠以上7条基本规则,特别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两条规则来处置。至于规则管不到的或者管得不很明确的字和部件,则应当比照7条规则管得到的字的笔顺来写。总之,细心领会以上7条基本规则,对照国家公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文件,笔顺问题就能够彻底解决。

[1]傅永和.汉字的笔顺[J].语文建设,1992(10).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唐生周.汉字学教程[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5]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14.

[6]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7]杨泽生.笔画规则新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6.11

H124

A

1004-4310(2016)06-0051-04

2016-10-11

邵霭吉(1947- ),江苏东台人,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和汉字研究。

猜你喜欢
反例笔顺现代汉语
几个存在反例的数学猜想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笔顺游戏:用手指描画
这些笔顺,你都写对了吗?
课本内外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活用反例扩大教学成果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