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徽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视域下校企合作地位的思考

2016-04-16 14:14李国强
关键词:校企大学发展

李国强



对安徽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视域下校企合作地位的思考

李国强

(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安徽正在实施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计划,意在增强高校服务、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应对校企合作作战略性思考,要从高教职能发展史的高度、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及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校企合作,自觉把校企合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改革体制机制,切实增强高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中部崛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地方高水平大学; 校企合作 ;战略地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省《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皖发〔2010〕9号)、《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4年,安徽省提出了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2015年又批准包括阜阳师范学院在内的8所高校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意在落实“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应用性高等教育发展方针,破解高等教育趋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矛盾,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增强高校服务、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服务“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战略。两年来,试点高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笔者以为,应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对校企合作予以战略性的思考,要从高教职能发展史的高度、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及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校企合作,自觉把校企合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改革体制机制,切实提高服务、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中部崛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社会服务功能使美国高校、产业后来居上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于1904年提出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 Idea),即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1),积极促进全州社会和经济发展, 威斯康星大学成就卓著,其办学理念影响深远,使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并列为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2)。

秉承这一理念, 二战中,罗斯福总统决定围绕国家备战需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成立了国防委员会,后改称为科学研究与发展局,该局于战后推出了著名的《科学——无止境的疆界》国家政策报告,指出国家利益要置科学于中心位置,大力资助高校。美国联邦政府采纳了报告主张,通过实行项目合同推动大学科研、在大学建立国家实验室、推动大学对小企业进行技术转让等政策,开创了大学研究的繁荣时期,也助推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两者的良性循环,也使得美国的高校和高科技产业后来居上,独霸全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出台的《拜杜法案——大学、小企业专利程序法》使大学获得了政府资助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大学要向小企业积极开展技术转让,成果研究者获准取得一定比例的转让费,从而实现了研究与产品的沟通、高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

二、后工业社会转向再工业社会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而全球亦然。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其结果导致了发展政策的重大变化——从后工业社会转向再工业社会。

美国专家认为金融危机祸起于近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新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实体创新而非金融创新,因为后者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金融市场过度扩张及金融资产过度升值、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经营风险无法控制等等。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振兴美国制造业法案》,重点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重振制造业战略,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回归实体经济。2011年又颁布《美国创新战略》,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劳动力。

德国以其强大的实体经济而执欧洲经济牛耳,而支撑实体经济的即是从“双元制”的中职到高等专业学院再到工业大学对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以及长期保持紧密联系的校企合作。英国也推出《为增长而提高技能:国家技能战略》《新机遇、新挑战:创造世界一流技能体制》《为可持续发展而提高技能》等政策,意在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而支撑实体经济和现代产业的发展。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也都实施了类似政策。这些政策的共同之处就是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力协作,共促经济发展。

三、国家和安徽省发展规划均重视校企合作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

安徽省十三五规划则强调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从国家和安徽省的十三五规划可以窥见,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无不高度重视企业、高校等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四、经济发达程度与校企合作开展及研究高度吻合

浙江工业大学刘晓博士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校企合作研究的绝对优势地区为江苏、浙江,其研究论文数量都占全国比重的10%以上,两者合计占到31.53%。相对优势地区为广东、山东、北京,其研究论文数量均占全国比重的5%-10%之间,合计共占23.10%。这两类地区的总量占全国半壁以上江山,达54.63%。潜力地区为河北、湖南、天津、河南等11个地区,其研究论文量占全国比重的2%-5%之间,合计占37.92%。相对劣势地区为四川、吉林、黑龙江,其研究论文数量占全国比重的0.5%-2%之间,合计只占5.83%。劣势地区为贵州、海南、山西等7个省(自治区),其研究论文数量占全国比重不足0.5%,合计仅占1.61%。笔者查阅了2015年全国GDP 排名,第一梯队4个,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第二梯队15个,为河南、四川、河北、湖北、辽宁、福建、上海、北京、安徽、陕西、内蒙古、广西、江西、天津、重庆;第三梯队11个,为黑龙江、吉林、云南、山西、贵州、新疆、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从中不难看出, 校企合作研究的绝对优势地区和相对优势地区共5 个省市,除北京外,其余4个与GDP排名第一梯队全部重合;校企合作研究的潜力地区11个,与GDP 排名第二梯队基本吻合;而相对劣势地区和劣势地区13个,也与GDP 排名第三梯队大体重合。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研究力量强弱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当然除此以外还与拥有学术期刊、研究基础的积累等因素有关,但毋庸置疑的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决定意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客观上需要高校提供科技、技术、人才支撑,而高校适时地呼应了这一需要,双方优势互补,相向而行,合作共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潘璋德等人的研究可资佐证。这些地区的高校主动服务区域企业,发挥学校、企业、政府的三方联动作用,企业、产业、行业互相依托,紧密结合,建立了校、企、政三位一体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校地、校政、校企、校校、校协、校银、校村等多元合作格局,高校成为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高等技术应用研发和推广基地,既有力推动了地方的产业发展,同时也在服务企业发展中赢得了地方政府、企业的信赖和自身的地位[3]。

五、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的科学路径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对此已进行了科学的规划,一是要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方案;二是要聚焦聚力,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加强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设计,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作为根本任务,完善“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开放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人才培养制度;要强化产学研用结合,改革科研管理与评价体制,主动服务支撑地方产业发展。三是要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各种关系;四是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内涵建设,要重点建设应用型学科和特色专业群,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师生积极申报各类发明专利,发展应用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着力实施卓越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要大胆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标准;引入行业标准,修订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开展专业资格认证;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修订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加强应用型课程、网络课程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引入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建成一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团队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团队;引入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在院系、专业和学生导师等多层次上实现校企深度“双元”合作。要以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信息化为手段,依托各类联盟,在校际课程互选、教师互聘、学分互认、证书互发等方面改革创新[4]。

综上所述,足见在世界经济进入依赖科技进步与高素质劳动力时代以后,高校就从象牙塔走向了时代的舞台中心,与企业一道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这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与职能,而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开展校企合作,舍此别无他途。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已经先知先觉,安徽高校应奋起直追,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视察安徽时指出的,安徽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安徽高校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直面时代挑战,学习借鉴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把校企合作置于学校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校企合作,加强顶层设计,改革体制机制,统筹配置学校人、财、物等各类教学资源地位,以全面服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性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以省市共建为抓手,以应用型学科和专业群、“双能型师资”、模块化课程等为重点[4],集聚社会资源,共建共享资源,形成校校、校企、校地及国际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推动地方经济优质发展。

注释:

(1)引自百度百科“威斯康星思想”。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规划纲要(全文)[Z].新华网,2016-03-17.

[2]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规划纲要(全文)[Z].中安在线,2016-05-12.

[3]潘璋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021).

[4]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皖教高[2014]17号)[Z].安徽教育网,2014-12-25.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6.28

G642.44

A

1004-4310(2016)06-0130-03

2016-09-21

阜阳师范学院2012年就业专项科研课题“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研究——以数科院与温州联欣公司校企合作为例”。

李国强(1968- ),男,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校企大学发展
“留白”是个大学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