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汉字艺术表现

2016-04-18 15:22郑强羽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5期
关键词:武侯祠戏楼祠堂

郑强羽

借几个粗浅的例子,来说明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这样的文化现象,希望借此体味传统文化精要所在的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汉字,实为中华文化之最重要的载体。文章、诗词、歌赋自不必谈了,乃至书写汉字本身就是中国艺术响当当的一项大门类,传统的绘画艺术又与书法艺术联系紧密,这就使得汉字在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无处不在。建筑自然不能有所例外,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文字往往赋予传统建筑所塑造的空间以具体的内涵,提升建筑及其所塑造环境的意境美,是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文字于建筑上的应用,常见的手法即为匾额、楹联,以及牌坊上的题字。西安钟楼或许为来到西安旅游的人士必到之首要景点,这座著名古建筑四面皆有楹联。

北面为: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

西面为:十代京畿六合一统,九州奥域八分水流

南面为:古城远韵承至宝,新风开元焕物华

东面为:贤哲东来海纳百川方浩瀚,丝绸西去路通万国乃繁荣

这四面的文字,并不单从钟楼本身着眼,而是将整个西安的历史延年(北联)、地理要素(西联)、人物辐辏流转之盛景(东联)以及文化启承之关联(南联)皆一一尽道,观此四联,即知西安历史格局之大概,会游者先登钟楼,继而读此四联,有了一个对西安历史文化的整体认识,再去各处游览时,便不至于懵然了。

泰山西溪有一千年古刹“普照寺”,寺北院有一亭,名为“筛月”,平日到此亭观览,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周遭景观也没有那么引人入胜。然而此亭四面亦有四联,透露出了这座亭子的玄妙之处。

南联:引泉棰竹开三廷,授释归儒近五贤;

西联:曲径云深宜种行,空庭月朗正当株;

北联:收拾岚光归四照,招邀明月待三分;

东联:高筑两橼光得月,不安四碎怕遮山。

原来这筛月亭的东侧,有一株古松,名为“六朝松”,传为六朝人所栽,树龄近1600余年,树干苍劲,树冠则亭亭如华盖,亭半覆于盖下。入夜若朗月升空,其银光乍泄,经古树枝叶筛漏,亭前地面上散落一地细碎的光斑,粼粼闪闪,变幻莫测,故此亭得名“筛月”,实在是一处赏月的胜地。游客白日而来,便不能得此亭真趣,实为憾事,于是在亭四周挂上如许楹联,将空庭、古树、明月、岚光等等筛月之景的要素一一于文字中组合联系,使游人得以想见此地月色过人之处。可惜的是,由于近年普照寺内施工,造成六朝松枯死,这筛月亭自此平平无奇,名不副实了。也惟有靠四面楹联,后人才能得知此处当年的光采了。

也许还有人认为文字不过是建筑物的点缀而已。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有时候你很难在一处古建筑营造的场所中分清建筑和文字的主从关系,有时候在这种场所,却明明白白显示出文字的中心地位。

我们可以看看汉中勉县武侯祠的例子。勉县武侯祠位于定军山附近,旧为诸葛亮丞相府之所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下诏于其府邸旧址修建该祠,为国内最早修建的武侯祠,故称“天下第一武侯祠”。一进祠堂大门,便可看到一处牌坊,上书“天下第一流”,穿过牌坊后面的琴楼,便进入祠堂的第一重院落,这时你站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向后面的主要院落空间张望,便可明显看到一重重的牌匾第次显扬。笔者认为,这些建筑的高度、比例与院落空间的尺度设计,明显是服务于牌匾的观瞻需求的。自魏晋以来,历朝文人于此题字存墨甚多,祠内遍悬的匾额、楹联,正是对于这种历史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于后世所赞扬武侯精神的精要提炼。修建祠堂为的是使后人瞻仰武侯,铭记其可贵之处,继而反省自身,达到一种教化目的。要实现这种功能,恐怕这些文字,才是整个建筑场所的关键所在了。继续向内行进,走到祠堂主院落前,再抬头看时,左中右三路遍悬匾额,你很难注意到其它的建筑构件了。并且在院前檐下,基本上每个牌匾的内容都能一览无余。这一处祠堂,便是建筑和院落空间在为文字而服务的一个明证了。当然了,文字是为了传承文化的精神,伸通教化的功能。或者说,传统建筑群落为了实现其功能和意义,常常需要依托文字,故而将文字设于建筑场所中十分显要的位置予以突出。

文字与建筑的关联,几乎是渗透到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名胜古迹,钟鸣鼎食的世家大族的府邸,名噪一时的文人墨客的宅邸,就算是市肆街巷,酒馆戏楼,也处处可见文字运用之妙。《水浒传》中景阳冈下的酒店,挑出个酒幌子,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冈”,极平实的文字,却尽道小店美酒之醇烈,是酒店极好的招牌。当然了,现实中各种店铺的楹联更是精彩纷呈:

客栈:充饥不必描画饼;止渴何须望梅林。

药铺:只望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竹器店: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

真是处处可见汉字之妙处,也正是处处仰赖这汉字的妙处,各行业的建筑在街市之上分别体现了各自的特色,焕发各自的光彩。北京有一处保存至今的传统戏楼——正乙祠戏楼,在北京曲艺界声名隆盛。不惟是有多少名家曾在这里演出,就是戏楼内的一副对联,便可见这里的好处:

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

观抑扬褒贬,剧中常有座中人。

真乃妙不可言,一下子说出了戏剧里演说不尽的妙处,一下子戳中了观剧人心中的丝丝酸楚。要是没有这样的文字提点,我想正乙祠戏楼的文化艺术内涵将会大打折扣。

文字在传统建筑领域的应用,还有数不尽的经典案例,也还有本文没有述及的方面。笔者只是想借几个粗浅的例子,来说明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这样的文化现象,希望借此体味传统文化精要所在的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武侯祠戏楼祠堂
过武侯祠
梁家祠堂史话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及其戏楼考述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戏楼
武侯祠
谒成都武侯祠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修武一斗水关帝庙戏楼及其碑刻考述
沈家祠堂
祠堂,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