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

2016-04-18 12:42肖宁
求知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整理思维能力教学内容

肖宁

摘 要:当今教育是素质教育,高中历史教育已不再满足于历史知识的传播,更应注重在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以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教学为例,对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思路,总结出几个可供借鉴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中教育;历史教学;思维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5

一、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发展思维能力与掌握知识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相互促进,必须使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学生的认识顺序结合起来,这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先决条件。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中,为了做好准备工作,开课前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理,列出了四个表格。这四个表格揭示了四个革命时期主要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革命斗争的线索。另外,每一节历史课在不影响逻辑系统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与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联系面越广,越能促使学生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根据教材内容,我又列出了四个发展变化。通过对全书线索进行这样的整理,胸中有了全局,为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准备了条件。

组织教材时,尽量做到一个课时环绕一个中心,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个中心是必须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得出来,而且必须做到一个专题中各个课时的中心联系起来就是教学大纲对本专题的基本要求。环绕中心把全部教材带动起来。

二、设置疑难,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铺路搭桥

历史研究的是已经过去的人类社会的现象,要使学生掌握这些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发展规律,虽然可以通过多媒体尽量展现一些文物、模型、图片、地图等,主要还得依靠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根据当前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对于教材的处理,我的具体做法是:历史事件由教师讲解(包括使用直观教具),历史现象的叙述由学生阅读,结论则启发学生自己得出。

对于学生的阅读也要给予启发。一种做法是提出阅读要求,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例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要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列一个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的过程表,并要求学生能运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这样学生始终是带着问题在阅读教材,能够起到启发的作用。有时候在阅读前干脆提出几个问题。如阅读本节时,提出“为什么党的二大要分别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国共两党阶级本质不一样,为什么能、为什么要进行第一次合作”“中国的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等问题,然后通过交流逐个解决,脱离本课时中心的问题则放在以后处理。

三、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

严格要求学生结合“史”“论”来掌握知识和回答问题,是促进学生提升分析、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讲述具体史料的时候,总是以结论和揭示规律的要求为指导;而在要求学生概括出概念或规律时,则必须以史实为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我严格要求有史有论,称之为“摆事实,讲道理”,否则我要追问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这样经常反复训练,不但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和更深入地掌握规律性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单元复习课,我还注意教会学生如何系统地整理知识。如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复习课上,我先提出古代政治制度的总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然后要求学生归纳出封建社会的中国主要在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由学生回答一些基本史实以后,师生通过共同讨论,在黑板上列出了一张图表,形象地把该专题的脉络展示出来。后来第二专题和第三专题的复习,都由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列出图表。经过这样的整理,学生觉得线索清楚,条理分明,对如何整理知识有了门路。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方式方法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了提高:思路开阔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对历史概念的掌握比较完整,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回答问题较有条理,而且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这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雪辉.中学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6,(1).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整理思维能力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