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开放式教学,构建全新化学课堂

2016-04-18 12:46张华伟
求知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单质混合物晶体

张华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5

一、开放式问题,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是化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它是连接师生思维的桥梁,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而如何通过问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就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中为学生设计开放式问题,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同学们,这有两瓶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你如何将这两种气体鉴别出来?”这时候学生都陷入了思考中。

生1:“老师,我想到了。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放入这两个瓶子内,小木条立即出现旺盛的火苗的瓶子里装的就是氧气,因为我们上节课学了氧气支持燃烧。如果小木条立即熄灭,则盛放的是二氧化碳气体。”

生2:“还可以用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和石灰水接触不会有任何现象发生。”

生3:“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碳酸,碳酸可以用石蕊试纸来检验,而氧气与水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所以,我可以让这两种气体分别与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之后用石蕊试纸来检验,石蕊试纸由紫色变成红色的瓶内就是二氧化碳。”

师:“你们回答得都很棒!想到了这么多种方法,值得表扬。”

二、开放式任务,增强学生创造能力

如今的课堂已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抓住时机,在化学课堂中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式任务,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能够在任务中大胆地想象,自由地发挥。

例如,在教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时,在引导学生学习到“单质与混合物”的知识点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同学们,请思考单质和混合物的特点。然后动手制作一个作品,要求这个作品能充分体现出单质和混合物的特点。”学生听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都很兴奋,从而积极地去思考和回忆单质和混合物的知识点。之后,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了作品的制作,很快学生就完成了这项任务。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发现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有着很强的创造力:有的学生是以作画的形式展示出单质与混合物,单质处画了许多相同的圆圈,混合物处画了一些不一样的圆圈;有的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工艺品。

生:“我用纸团代表元素,并在纸团上做一些不同的记号;我用我的笔袋代表纯净物,笔袋的两端分别代表单质和混合物,然后,单质这端放的是做了同一种记号的纸团,混合物这端是将不同的记号的纸团放在一起。”

总之,学生都别出心裁,每个人都创造出了很棒的作品,教师对其给予了表扬及鼓励。

案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开放式实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化学教学中伴随着许多实验,学生也对这些实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而教师总是习惯于自己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这样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实验的本质。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主动将实验交给学生,以开放式实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

例如,在教学“物质的溶解性” 时,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设置了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化学奥秘。师:“溶质能否无限溶解在溶剂里呢?请利用手中的实验用品,展开探究。注意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学生都很兴奋地进入到实验探究中。学生积极思考,从脑海里搜寻可行的方法。这时候,有学生选择了硝酸钾晶体和水来进行实验:学生在烧杯里放入一定量的水,之后慢慢地向水里加硝酸钾晶体,并不断搅拌,发现硝酸钾晶体被溶解了。在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后,烧杯中开始出现晶体。一开始,学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继续加硝酸钾晶体,但发现越是向烧杯里加硝酸钾,烧杯中的晶体越多。于是,学生就得出硝酸钾晶体不能无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的结论。此时,学生就大胆地猜想:溶质不能无限溶解在溶剂里。为了确认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有学生又选择了其他的溶质和溶剂,继续探究。

总之,开放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化学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开放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去发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都能够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单质混合物晶体
诸单质运动的含义
《铁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巧用1mol物质作标准 快速确定混合物组成
显微摄影呈现晶体梦幻色彩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知识初探
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求解方法归纳
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几种“反常”
一道高考题对化学教学的启发
感受一题多解 拓展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