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中职生手机管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2016-04-19 09:27康冬冬董春燕
新课程·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子女中职素养

康冬冬 董春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而是集掌上电脑、相机、游戏机、MP3等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多媒体终端,是中职生的必备之物。不可否认,携带、使用手机能为中职生带来诸多便利。目前智能手机作为网络通信的组成部分,也具有网络资源共享、信息传输便捷等特点,中职生使用手机能广泛接触社会,加速信息吸纳,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作为现代科技的新工具,手机好比一把“双刃剑”,为学生提供了诸多便利,但若使用不当,也会给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他们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笔者自制调查问卷,在D校2015级学生中随机选取学前教育、护理、电算会计等4个班的学生作为样本,发出调查问卷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调查发现:

1.中职生使用手机上网现象非常普遍,并且以“玩”(聊天、娱乐)为主要目的

学生手机的预期用途和实际用途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有88%的受访者主要通过手机来上网,在网吧和家中上网的很少。中职生使用手机上网,65%的主要是为了聊天,24%的是无目的地随意浏览网页,6%的是看电影、打游戏,只有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上网主要是为了查找学习资料。

中职生渴望得到同龄人的激励与认同,并从中得到自信和归属感。但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向他人袒露。手机的网络聊天功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中职生强烈的交友欲望,同时又可以隐瞒真实的自己,从而可以畅所欲言。许多学生深陷网络不能自拔,手机的充电频次更是高得出奇,基本上是每天充一次电。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通常情况下,不管课堂纪律要求多严,终究会有一两个学生偷玩手机。

2.中职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指导、监督不到位

手机为家长与子女联系、学校与学生联系、学生与学生联系等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地与学生进行联系、沟通并进行教育。若学生遇有困难、危险时,可及时向家长、教师或警察求助。在上述方面,手机确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并得到了学生、家长认可。所以,多数中职生入校的第一天便配有手机。

在调查中,88%的学生的父亲和95%的学生的母亲,其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接受新事物和辅导子女学习的能力较低。在帮助子女正确使用手机而不是“玩手机”方面,许多家长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59%的家长要求子女正确使用手机(口头要求,缺乏实际指导和监督),35%的家长是坚决反对,仅有4%的家长会监督子女的手机使用情况。

3.网络充斥的大量垃圾信息,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上的信息无所不包,可以满足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明辨信息真假,拒绝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是中职生在网络世界必须要做好的第一要务。关于如何辨别网上信息的真假,只有22%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有验证办法,且从未受骗;有59%的学生是“凭借直觉”,有11%的学生表示不知如何辨别真假,7%的学生认为网上的信息都是假的。可见多数学生在网络信息的辨别上存在误区,其身心健康很容易遭受来自虚拟网络的侵害。

中职生处于性意识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性的理解具有模糊性,时常被“性意识”和“性冲动”所困扰,再加上当前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通畅,使得中职学生往往对性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理。自制力还不成熟的中职生在有意无意地接触到这些色情信息时,即便知道浏览黄色内容信息不利于身心健康,也还是沉迷于此,以达到性心理的满足和自我体验。有学生反映,个别学生利用手机观看色情视频及图片,并在小范围内“共享”。

二、教育策略

1.学校加强对中职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提高自己的点击率及影响力,部分媒介无原则、无底线地“迎合”受众心理,最终走上了一条庸俗之路——靠色情、暴力吸引受众。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养、对于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开设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教育学生学会判断、辨别、区分网络信息质量,自觉远离低劣的网络信息,接触优秀信息,形成良好的使用网络习惯。

2.学校要加快校园网络建设

学校要在做好教育监督的前提下,向学生开放学校机房,或给予学生登陆无线网络上网的权限,满足其正常的上网需求,准许其登陆部分内容健康的网站以获取学习资源、了解社会信息。有条件的学校应在校园门户网站开辟专栏,有选择地链接新闻时讯,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各类新闻动态;开设学校网上论坛,为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及历届校友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满足学生渴望结交新朋友的需求。

3.三方联动,做好学生手机管理

学生尚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社会、学校和家长三方应相互配合,努力营造一个合理使用手机的氛围。学校、家长要加强对学生(子女)的理财教育,引导其减少手机消费;学校要遵循以“疏导”为主、以“防堵”为辅的原则,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实现学生手机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学校、老师要借助微信、QQ和博客等社交手段和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用手机去“学”,而不是“玩”。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子女中职素养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