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2016-04-19 16:58曹胜敏张铜钢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实证研究专业课

曹胜敏 张铜钢

【摘要】厘清了研究型教学的概念,明确了研究型教学的目标,讨论了研究型教学实施的基础和所需条件,总结了在专业课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体会和改进方向。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 专业课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60-02

1.概念界定

1.1研究型教学的概念和起源

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有目的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在于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构建者、研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它倡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并由此带来了更多非预期的学习结果(南京大学汪霞)。研究型教学体现在教师的研究型教和学生的研究型学两个方面。

1916年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概括出了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问题教学法”(清华大学赵洪)。美国数学教师协会于1980年提出“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是一种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教学方式。这是研究型教学的开始,并且在英美等国家得以普及。

就研究型教学法的含义,学者们大抵有两种取向:第一种是面向中小学而提出的定义,如认为研究型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实践活动[1]。目前,在中小学常见的“研究型学习”即研究型教学的延伸。第二种是面向大学教育而提出的定义,如大学研究型教学强调教师研究性地教和学生研究性地学的有机融合,主张师生在共同研究中共享研究乐趣和研究成果,促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发展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模式的综合[2][3]。

1.2研究型教学的基础

研究型教学的基础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BL (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载体,对所提炼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与判断,旨在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可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

1.3研究型教学的目标

研究型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过程是以一系列的研究专题为载体,通过对专题的研究,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习能力,使主动学习成为新常态。研究型教学法的突出特征是强调学习目的,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避免传统教学法给学生造成被动接受的局面。研究型教学的目标之二,是促进教师深层次研究教学,挖掘教学对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和方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使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成为新常态。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备课的大部分精力放在所教授的内容上,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培养等分析较少,这也是存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常常脱节的根本原因。研究型教学法中,教师既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又作为参与者。他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动机,对可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做详细的分析,设计出符合学生条件和课程条件的学习任务或研究专题,对教学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研究型教学的目标之三,是促进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以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成为我院新常态。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是教学的重点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的一贯目标,研究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作为两者的支撑点和着手点。

研究型教学的基础、过程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图1。

2.研究方法和对象

2.1研究方法

采用案例试验、观察比较的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法,对参与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对研究型教学法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实施课程:10、11、12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1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工厂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

学生分组:六个人一组。

2.2工厂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掌握工厂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设计方法和实验技能。通过习题、专题研究、实验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设计、分析复杂电路和程序的能力。

教学目标:掌握低压电器知识;掌握电气控制基本环节;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制动、调速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掌握典型机床控制电路的分析方法;建立PLC控制系统的概念;掌握PLC基本指令应用方法;掌握顺序控制编程方法;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实施研究型教学的体会

3.1研究型教学更注重“研究”

传统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而研究型教学核心在研究。首先要求教师的“教”是研究性的,教师要把研究的思想、方法引入教学活动,以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逻辑顺序来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去科学研究,发现新知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研究型教学和学生自身的研究性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更好地锻炼。

3.2研究型教学更注重教师的能力

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整体、均衡和权威,拒绝差异、怀疑和创新的价值取向根深蒂固。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输者,把教学看作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过程,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教停留在知识填充的层面上。因此研究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需要重新定位。研究型教学中教师不再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而是以培养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经验的能力为主。

在执行专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还可以发现学生接受知识的风格特点,而了解了这些特点,将使教师对学生形成“有意识”的关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活力;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学习动力更有持久性;使教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轻松;使教学效果低耗而高效。

参考文献:

[1]曹娟.关于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2,(6):111-112.

[2]郑贵华.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5.

[3]周振微.我国大学研究性教学初探[D].湖南农业大学,2006.

作者简介:

曹胜敏(1965-),女,河北人,唐山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自动化专业教学及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实证研究专业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