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PP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2016-04-20 18:34贾康
支点 2016年4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攻坚精准

贾康

核心提示:公共工程的建设,对于地方政府帮助百姓致富、解决特定人群摆脱贫困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我们研究和推行PPP(公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有这么一个说法,PPP在形式上不仅要表现为一场婚礼,而且还要做成一段百年好合的婚姻。但是要把PPP的事项掌握好,我们还要从另一个概念说起,就是扶贫攻坚。

现在,中央对于扶贫攻坚有进一步要求——精准扶贫。即要把所有扶贫对象的致贫原因,做客观的高水平分析定性,然后基于这种判断对症下药。

比如,有的地方致贫的原因是自然生态环境不适合人生存,这种精准扶贫的对策就是易地搬迁扶贫。无论多高的成本,都必须要在另外一个地方建新村,配备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另外一种类型,致贫的原因可能不是自然条件,而是多年种植养殖,生产门路就是打不开。那么,政府就必须组织能够解决问题的高水平专家团队给予指导,让他们脱贫致富。

还有一些扶贫对象,是因病致贫。一个家庭、一个人得了大病,结果拖累全家落入贫困。这时候就要求将大病统筹制度覆盖这个偏远地区,并配套应急的救助服务机制。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情况,某个地方要解决脱贫致富,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需要与之发展相匹配的公共工程建设。这对于地方政府帮助百姓致富、让特定人群摆脱贫困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些具体的措施,都必须放到精准扶贫这个大的设计组合里去,形成全套方案,这个全套方案我们称作理性的供给管理。

那么,接下来我要说说PPP。PPP的一个切入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直观上来说,就是架桥修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切入,切入以后这个建设不是由政府单打独斗地去完成,而是政府通过合理的机制,调动政府以外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政府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在法制化的保障条件之下,形成全套的设计方案。

PPP除了正面效应之外,可以明显缓解政府未来几十年面对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这方面的压力,缓解政府的财政负担。

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一些像太平洋建设这样已经发展起来的资本雄厚的企业,他们有实力在“在商言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社会责任。PPP给了这样的企业一个舞台。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意义就更大了。老百姓过更好的日子的要求被激活以后,形成了要加速发展的社会压力。而政府、专业机构、企业合作起来,利用PPP模式打包综合开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形成1+1+1>3的绩效提升机制。

直观上看PPP是一个投融资机制的创新,进一步看它是管理机制的一个创新,综合在一起看,PPP就是中国走向伟大民族复兴过程中,国家现代化治理模式的创新。

以供给侧改革结合扶贫攻坚、精准扶贫,地方政府通过PPP开拓新理念,让我们看到了进一步超常规发展的新空间。(支点杂志2016年4月刊)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攻坚精准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精准扶贫二首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