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川端康成小说《东京人》敬子的形象

2016-04-20 17:10叶婷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徒劳川端康成

叶婷

摘 要: 《东京人》(1955年)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敬子是日本战后积极进取精神的典型代表,是一朵铿锵玫瑰,她想要拥抱生活,开创幸福的未来,但是与她关系亲密之人都背负着战争的创伤,在战后的萧条困苦生活中无可自拔,敬子无法力挽狂澜,孤军奋战然而终究溃不成军。小说由此表现了川端的徒劳主题,努力与奋斗都不过是徒劳,而这正是更为深刻地控诉了罪魁——罪恶的战争。

关键词: 川端康成;东京人;敬子;徒劳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1-0087-04

《东京人》(1955年)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敬子积极追求生活的幸福。她希冀拥有幸福的家庭,健康的儿女,美貌的容颜,甜美的爱情,富裕的生活——她执着于人生的爱欲。然而,她的理想一个接一个的破灭。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的追求非但实现不了,甚至连最基本的平静都不能获得,收获的只是生活的残破与凄惨,让人 “感到世间皆苦、人生无常”[1]4。这源于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世生活的无奈。作者认为在战败后的日本国民的人生是痛苦的,追求人生解脱而无路可走。“人只能在痛苦的连锁反应中蠕动、挣扎、轮回、沉浮于苦海,演出一幕又一幕惨剧。”[1]14《东京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家的徒劳美学观。

一、敬子的积极抗争与希望

《东京人》中的主人公敬子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她身上最突出、最典型的特征是拥有无畏的勇气,旺盛的精力,是一个仿佛不会被生活打败的人。让人联想到著名的《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又或者可以和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相媲美。敬子是地地道道的东京人,她完全是在这座大都会里土生土长的,认真地生活,并且也确实有着极强的生活能力。在日本战后的废墟中她用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尽可能地让生活变得精致、美好而奋力拼搏。毫无疑问,作者是把敬子身上的这种精神看作是日本人的进取精神的代表,而对其寄寓作者最深切的感动。

敬子已经四十三岁,但却比年轻人对生活更有热情。她精心打扮努力工作。敬子家拥有极为豪华的浴室,就连在旅店里生活敬子的日课也是从入浴与化妆开始。她精雕细琢,打扮得神采焕发,洋溢着青春,显得精神抖擞,整洁而又生气勃勃。这一方面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展开工作。因为敬子从事的是宝石行业,打扮得光鲜也是为了顺利成交生意的一种技巧。而敬子的生意也确实兴隆红火。战后的敬子也曾干过小卖部的营生。“国营铁道公司的小卖店并不是人人都能获准经营的。这也是作为对铁道殉职者的家属和穷困的退职者所提供的一种救济。”[2]18敬子的小卖店生意最是兴隆。在国家政策的变化之下,小卖店的营生毫无维持下去的必要,敬子果断地放弃小卖店改操宝石业。

敬子对幸福的美好未来充满期待,相信迟早会迎来幸福。敬子在家里栽培玫瑰,以愉快的心情期待着玫瑰会展。照看花季的玫瑰,使她感到愉快,还能聊以排遣日常生活中的不满。敬子相信:“玫瑰家里摆,幸福上门来。”[2]99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使得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能随心所欲的生活。譬如,子女能够继续求学,毕业后找一份可心的工作。面对穷愁潦倒到处流浪的俊三以敬子的脾气是不会对他弃置不顾的。

而敬子之所以想到要捣腾宝石,栽培玫瑰花正是因为在战争期间受了苦,之后又从车站的小卖店里观察战败后的城市和人。敬子认为在战争期间曾怎样受苦挣扎着过日子,就很希望这些受苦之人能戴一颗美丽的宝石。总之,敬子是一个能够给人以力量的人,她是家庭的主心骨,虽然有众多的不如意,但是在战后一片萧条之中,她也极力将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

二、敬子的无奈与苦闷

敬子是有许多烦恼的,与独子清和独女朝子的关系就极不和谐。作为母亲,敬子是苦闷的。

敬子深深地爱着独子清和独女朝子。自从在仗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孩子们失去爸爸,她就格外心疼起孩子们。可是在母亲骄纵下成长起来的朝子却不懂得感恩体谅母亲。母女之间那柔情的纽带,不知不觉地就断了。敬子心中时时涌现出失去女儿的母亲的寂寥。而战后的清却对消沉的世道感到恐怖,心理阴影深重,对生活充满悲观。

敬子的丈夫在战争中阵亡后,在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她与岛木俊三相扶着一道过日子,都是属于从战败后的怒涛中泅渡过来的人而相扶着生活。在战败后那蛮荒的城市里,敬子着实是紧紧地抓住俊三的。敬子之家是由两个各有各的孩子的人凑在一起组成的,清和朝子是丈夫的遗孤,弓子是俊三带来的孩子,并非敬子的亲生的闺女。但是俊三的所作所为离间了敬子与清和朝子的关系。首先,俊三一直拖延着不肯与妻子京子离婚,这让敬子没有名分,成为一个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在道义上让清和朝子抬不起头来。清说道:“无论如何,爸爸不是个有太太的人吗!爸爸不是甚至于没离婚吗!”[2]123这样,敬子在孩子们面前就有歉疚感,不断地由于和俊三过日子而受到责备,因而她这个母亲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客客气气,不融洽了。其次,俊三非但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可恨的。他不提供生活费,一切费用都由母亲敬子提供。这样对朝子而言,弓子和弓子的父亲就是多余的负担。而不管是在战争中失去第一任丈夫,还是在战后为了艰难的生活而与俊三结伴过日子,都不是敬子所能决定的,只是出于生活所迫。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清和朝子也是不幸福的。

朝子性情乖僻。这一方面是由于再婚家庭的伤痕,俊三以及弓子的到来,使得朝子觉得她一下子失去了母亲和哥哥的爱。“母亲被岛木夺了去,哥哥又被弓子夺去了。”[2]463朝子的幼年回忆绝不是愉快的。另一方面,因为俊三及弓子都是靠母亲养活,这让朝子觉得极为不满。朝子是满腹牢骚地成长起来的,冷漠而又任性。成年后朝子的事业也是毫无希望。朝子喜欢表演,虽然忙得像红演员一般,其实连名字都还不曾为任何人所认可。而朝子的恋爱更是不如人意。恋人小山不愿做父亲,“还没交换爱的誓言,更没许下终身,就先得吐露怀孕一事,女人的这种处境是何等悲惨啊!”[2]219朝子一再地做人工流产,这对于一个想要孩子的母亲来说是多么大的伤害啊。朝子结婚后不久就有着无法向任何人可以言说的不满。小山锱铢必较,在钱上极为吝啬,使朝子恶心的事层出不穷。敬子认为“朝子要么是个自己把幸福破坏掉的人,要么就是个让幸福溜掉的人呢。”[2]390这样不幸的女儿让母亲敬子感到悲哀。

清畸形的性格与不幸的爱恋。战后年轻人的生活态度普遍是颓废的,清未能例外,清一直有的念头是如今这个世道难以生存,从而有着极为阴暗的青春的彷徨。他的别扭,给敬子留下的是难以捉摸的不安。另外,与弓子的朝夕相处,青梅竹马中,清对弓子产生了炽热的爱情,然而弓子和清是像兄妹一样两小无猜地一道长大起来的,弓子难以把清当作一个男人那样去爱,这种爱情只是单恋,注定无果。这又给清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清日益自暴自弃。

子女不健全的性格以及悲剧性的命运都让做母亲的敬子忧心如焚。而子女的不幸也与战争有着莫大的干系。

三、敬子的失败婚姻与爱情

如果说许多人是为了爱而活着,那么敬子一定就是为了活着而爱了。敬子和清与朝子的父亲是经过相亲平平凡凡结的婚,但是他却在战争中阵亡了,和弓子的父亲是交往了较长时期后互相信赖而同居的。然而俊三的所作所为是让人失望的。不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都不能给敬子以依靠。又由于俊三的缘故敬子被迫和昭男分手。

俊三不能好好抓住生活,很快就丧失了与现实搏斗的精力。俊三的生意萧条,工作连连受到挫折,他已沦落到一筹莫展的地步。他本人因此而为失眠症所苦,脾气变得很糟糕。这是战后的市面萧条所致,“近来不景气,又有好几家出版社倒闭了,”[2]98“公司好像一家挨一家地倒闭,无力偿付债务,宣告破产。这也怪世道糟糕。”[2]156

俊三自私而又吝啬,不给敬子生活费。敬子不仅照料俊三以及弓子的生活,还给俊三患病的妻子寄疗养费。朝子认为俊三是个不负责任的懦夫,是个卑鄙的利己主义者。

最为恶劣的是俊三卷走公司的公款而失踪,造成自杀死亡的假象。“自从俊三失踪以后,敬子的心里就充满寂寞,仿佛是孤零零地被抛弃在荒野上一般。不时地难过到心都冻结了的程度。”[2]236面对俊三的死亡,敬子不胜悲戚。“跟战争时期的阵亡比起来,俊三的下落不明更给敬子以失落感,如今社会稳定了,反而有不易活下去之处。”[2]237父亲渺无消息,这件事给女儿弓子带来心灵的伤痛是巨大的。当弓子被告诉说俊三大概自杀了,她就变成仿佛被风刮倒的浮萍,对自己作为弃儿心怀恐惧。

但是在敬子已经为俊三办过丧事,开完追忆会之后才知道俊三并没有死亡,他只是隐匿起来了。虽然在刚刚过去的战争中已经阵亡并办完丧事的人有不少又回来了,但俊三如此所作所为却是自己的选择。这不啻是一个极度不负责任的人。然而从前的俊三却并不如此,曾经的俊三“把久病的妻子送到山里,自己拉扯着幼女,边维护体面,边与生活搏斗。敬子既同情他,又从他身上感到魅力。”[2]17就是这样一位刚强的男子,也终于在面对战败后市面的萧条打击下一蹶不振。由此可见战争的影响之深远。俊三的悲剧追根究底还是战争的悲剧,因为战后日本的社会世道萧条严酷,极为不景气。战争让平平凡凡的人们做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俊三的行为不管多么古怪都是可以理解的。

俊三的“死而复归”是横亘在与昭男之间的障碍。敬子正是由于与昭男的这场新恋爱,她的生命力才旺盛地涌出来了。昭男长得清新水灵,身材苗条,有着能打动人心那样的气质。但是年轻鲜活的弓子却和昭男彼此相吸引,让敬子大为嫉妒,最终还是以分手告终。

敬子是一个想依赖男人、在男人的怀抱里找到幸福的女人,她希图通过男人来找寻幸福。“日本人心理上有一种‘撒娇的心理原型,那是类似于婴儿对母亲的依恋那样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相互依赖的感情。”[3]118敬子以为昭男是可以依赖之人,但是敬子的命途乖舛,这幸福如此虚幻如此不可靠,如果说与俊三是在战败后的艰难中走到了尽头,那么与昭男的分手则是战争的阴魂不散所致。

四、敬子形象的意义

千叶宣一先生在《认识川端康成的文学(代序)》一文中认为“分析川端康成文学创造之特色时,有一个文学认识根本方法方面的川端之‘存在与时间论的问题——其深层含义即所谓‘无常的美学的思想问题。”[4]7“这种‘无常,即‘诸行无常,也就是佛教的无常观。”[5]159“日本的‘无常,是来自佛教的无常观。”[5]159无常美学堪称川端文学之血液与泥土,无常正是形成川端文学之存在核心、形成其根本的文学认识尺度的母胎。《东京人》将这一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川端认为敬子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斗争也好抵抗也好都是徒劳的。

敬子到底抵抗不了年华的老去,身体出现衰老的迹象成为无可奈何的事情,纵使敬子如此精心修饰自己。“敬子的手曾几何时每一节都添了细碎的皱纹,逐渐衰老了。”[6]146对人由青春的美貌很快地变得老丑不堪,恐惧不已,出现了对无常的忧伤。尽管已经竭尽全力,但是却还是感到如此强烈的恐惧不安,慨叹人生的无常。川村说“为什么非要这样不惜工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不可呢?即使不修边幅,敬子也是位美人儿啊。川村觉得这也是徒劳。”[6]9-10

三个孩子一个也没有让敬子如愿以偿。朝子的婚姻并不幸福。小山没有稳定的收入,对生活心怀恐惧,他的对生活的不负责任终于让朝子离开了小山。清对弓子的苦恋注定了不会如愿以偿,振作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心灵的苦痛持久而又漫长。“近来敬子每逢看到朝子神情郁闷,一阵痛楚就袭上心头,仿佛自己受到谴责似的。她对朝子的哥哥清,也是这样的。”[2]4三岛指出:“川端文学的终极主题就是‘人能够爱人吗?”[4]11敬子对不是亲生的弓子有着满腔不可思议的挚爱,敬子尽力将弓子当作亲生的孩子来对待,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相互偎依,彼此间的感情有时甚至比搞僵了的骨肉之情更为深厚。然而当面对爱情时,一切多么脆弱。弓子和敬子同时爱上了昭男,曾经那么亲密的母女关系竟会因为恋爱的排他性而彼此嫉妒从而有了隔膜,弓子从家里出走,去投靠了父亲的亲属,弓子的默默消失,让敬子担惊受怕。川村说:“太太那样疼爱岛木先生的那位小姐,她怎么会从家里出走了呢?如今的人啊,简直是忘恩负义。”[6]12

纵使能够偶然遇到一位对自己来说是最佳的异性,却还是不可能与之结合,这就是人生。敬子深恨自己未曾在更年轻的时候与昭男相遇,昭男后来爱上弓子不正是因为弓子的年轻与鲜活吗?小说中描写的敬子与昭男缠绵哀怨的恋爱故事,表现的却是人生无常的佛教观。谁会想到敬子和弓子同时爱上昭男呢?谁会料到本来爱着敬子的昭男也会被更年轻的弓子心动呢?谁会料到一个已经被认为自杀的俊三会突然被告知并没有逝去呢?年龄、俊三和弓子都是横亘在敬子与昭男之间跨不过去的阻挠,人生其实是太无常了啊。面对压力,昭男也说出了极为没出息的话。跟情人分手的悲哀,比把过去几次使敬子哭泣的悲哀加在一起还更难以排遣,敬子心里唯有痛苦在狂旋着。作家慨叹的是人生的虚幻与无常。到最后,俊三与峰子出行,而敬子默默地为昭男去国外送行。即是说,敬子在失去俊三的同时也失去了昭男。

家庭、子女、爱情都已经脆弱不堪,不可成为心灵的寄托,那么唯一值得安慰的应该是敬子的工作了。虽然敬子的工作一帆风顺,但做活挣得钱是有限的,花的钱却没有止境,尽管境况不错,也不过是一家人能维持生活罢了。邻居家的火灾这一飞来横祸,虽然敬子的店铺未收到影响,但是却足以让敬子恐怖不已。

在旁人眼中过得很安逸的敬子其实烦恼是如此众多:年华的老去,为清和弓子担心,恋爱的烦恼,对将来感到不安……就连最得心应手的工作的事情似乎也充满了风险,敬子忧心忡忡,“对敬子来说,化妆品的气味、衣着的色调,宝石和玫瑰,一切都是空虚的。”[2]276

“个人的遭际、个人的体验、个人心理的刻画、个人的喜怒哀乐虽与社会有关,但作家们并不着意把个人放在社会的大视景中去表现,”[3]112川端康成不是政治主义者,却是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者。所以当面对二战这个大事件时,川端康成却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川端康成反对的也并不侵略本身,他只是哀叹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同胞。敬子的悲剧说到底也还是战争的悲剧所致。战争让敬子的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己的子女命运也与战争不能毫无瓜葛。都不过是在挣扎在战争伤痕之中的人罢了。

幸福是自己缔造的,可又不是单凭自己一个人就能缔造的。在战争的灾难性的创伤之中,敬子无能为力,她无法拯救身边备受战争心灵伤害之人,在战后的萧条之中,也无法执起他们的手一道前进,她孤军奋战,到底是过于孤单了。这印证了堀田的识见——“所谓历史,就是人类与虚无的对抗。”[4]9

五、结语

《东京人》作为川端康成最长的小说,极其鲜明地贯彻了徒劳的主题。面对日本战后的萧条,强悍如敬子这个土生土长的有韧性的东京人,也无能为力,她的所有努力与抵抗都是徒劳,她希图的幸福全都如一场幻梦,求而不得。这种弥漫全书的深深徒劳感却潜在地批判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不幸的战争。

[参考文献]

[1]程亚林. 诗与禅[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

[2](日)川端康成.东京人:上[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5.

[3]王向远. 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叶渭渠,等. 不灭之美 川端康成研究[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5](日)铃木修次.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M].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

[6](日)川端康成.东京人:下[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On the Image of Tokyo People of Kawabata Yasunari

YE 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273165,China)

Abstract: Tokyo people(1955) is a novel of the famous Japanese writer Kawabata Yasunari. Its main character Keiko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postwar Japan enterprising spirit. Like a sonorous rose,she wants to embrace life,creates a happy future, but her intimates are all burdened with the wounds of war, and extricate themselves in the misfortune of post-war downturns. Jing son wants to change it but finally she fails. The novel states Kawabata theme about vain,which indicates that efforts and struggle are nothing but in vain. And this is also a kind of complaints against the evil of war.

Key words: Kawabata Yasunari;Tokyo people;Jing Zi;vain

猜你喜欢
徒劳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肖像(素描)
情绪不好,所有养生都是徒劳的
一切如常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长相思
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爱情观
川端康成共生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以《抒情歌》为中心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