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孩子的行为密码吗(上篇)

2016-04-20 03:52杨婧
现代妇女 2016年4期
关键词:谎话打人珍妮

杨婧个人简历

杨婧,兰州珍妮英语学校校长、珍妮乐幼儿园园长、兰州市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团导师、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在天水创办珍妮英语学校;2001年,成立兰州珍妮英语学校;2003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开办了20多家加盟分校和多家直营学校。2013年,学校又增设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成就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未来。如今,杨婧仍心怀远志:将珍妮打造成一个甘肃本土特色的全科教育知名品牌!

打人、咬人的行为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当小朋友到其身边时,孩子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如带着孩子将自己的冰激凌、毛豆、花生、水果等送到小朋友家,或叫到家里一起吃。这样关系会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会越来越好。

变化:每次出去,孩子都会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了好吃的食物会分享,同时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当小朋友们总做他不喜欢的事时,他就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比如玩游戏时,他拿着小碗,想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却向他的碗里放土,但他认为这是破坏了自己的计划。当他对小朋友叫嚷而对方不听时,就会动手打人。其实他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举动是不对的。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教育他:“你可以直接对小朋友说:‘我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再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是不好的行为。他就会明白。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的成长。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轻打屁股逗着玩)的行为,孩子会进行模仿。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及时改正。

感想: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教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并认真告知孩子打人是野蛮的行为。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懂得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插话的行为

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有这几种情况:

1.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2.别人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急于想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3.孩子独自玩耍时某件事遇到了困难急于求助,可能会不顾场合地打断别人的谈话。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事制宜”。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会伤害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地打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2.当孩子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先征求与你交谈的对方的意见,然后讓孩子参与进来。不过谈完话后,应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刚才随便插话是不对的,这样孩子容易接受批评。

3.“相机诱导”。家长利用一切可以用教育的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例如,爸爸妈妈带孩子上街,看到别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吵个不休时,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4.“言传身教”。孩子的模仿性较强,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父母应树立一个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榜样。

撒谎的行为

“我们家有3个电视机。”

“哎呀,太棒了!”

“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的。”

“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

“当然啦。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睡觉呢。”

而当这个孩子的谎话被揭穿时,受到了妈妈“撒谎就是当小偷的开始”的斥责。

其实,孩子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究竟有什么联系。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如果家里有3个电视机,爸爸和哥哥就不会因为想看棒球赛或足球赛而独占电视,自己也就可以看动画片了”。

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

妈妈的高招:

儿童“撒谎”的种类繁多,有想象谎话、愿望谎话、无知谎话、辩解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其实这些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话,更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小偷行为。家长应该认清隐藏在谎话背后的心理,采取相符的办法解决。

例如,当孩子说“我家里有3个电视机”时,你就应该接着说:“哦,是吗?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然后再说:“真的,如果能有3个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

嫉妒的行为

孩子的嫉妒,是对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的小伙伴们,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

2.当别的孩子取得成功而受到表扬时,会不服气,并中伤、讽刺、排斥他们。

3.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用另外的形式替代。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他就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给那个孩子玩,以借此压倒对方。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孩子发奋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

1.对孩子严格要求。鼓励孩子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浮躁、损人利己的不良的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对孩子的赞许、表扬要恰当。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认自己的成功中有伙伴们的贡献和帮助,不可趾高气扬;同时,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人。

3.激发孩子把嫉妒转化为竞争的意识,使孩子在赶、超先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

4.教育孩子学会将心比心,增强与小伙伴们团结共进的气氛。

重复的行为

孩子有一个奇怪的特点:看过的动画片和图画书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

原因1:孩子的个性正在形成和发展,这正是一部分孩子喜欢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欢重复的个性的一种体现。

原因2:由于孩子的认识、想象和记忆力的发展还很不完善,不可能像成人一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会出现记不住、无法接受的现象,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能避免这一现象,使孩子在重复中检验自己的记忆和期望,从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不合群的行为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门惹是生非,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的“不合群”,表现有:

1.怕生。总是停留在同龄群体之外,郁郁寡欢,孤独沉默,不愿入托或入園,常因此与父母生气。

2.以自己为中心,只要不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会不高兴。

3.由于孩子身上有爱捣乱、爱骂人等缺点,所以,小朋友们不欢迎他加入游戏队伍。

4.因小时候体弱多病而腼腆、懦弱、只缩在家里。

5.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总愿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

6.性格古怪,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内转变。

7.大人怕把屋子弄赃,不让孩子带小伙伴到家里玩。

8.担心出事,干脆谁家也不让孩子去。

家长首先要增强孩子的体质,有了强健的体魄,孩子就会改变过去自卑懦弱的观念。其次,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多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发生争吵和哭闹时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干预。同时,让孩子广交朋友,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让他自己穿衣、吃饭、睡觉、起床,决定一天的活动等,或将他们寄放到亲戚家,让其适应一下离开妈妈的生活。

(本文由珍妮教育提供)(责编 悬塔塔)

猜你喜欢
谎话打人珍妮
烧烤店暴力打人案,我们该如何看待
《太空的故事》
谁是谁的镜子?
珍妮曲奇饼干
打人的年纪
各有解释
懂事的珍妮
说谎话的狐狸
谎 话
谎话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