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纤原丝粘辊及采取的措施

2016-04-21 03:37石景美扬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扬州225200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油剂分子结构

石景美(扬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扬州225200 )



浅析化纤原丝粘辊及采取的措施

石景美
(扬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扬州225200 )

摘要:针对前纺原丝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粘辊现象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从原料、侧吹风、油剂、集束程度等方面寻求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粘辊;分子结构;油剂;可纺性

化纤装置投产以来,前纺时有粘辊现象,粘辊极易发生绕辊[1]。以我司2014年为例,全年加工损耗1.77%,除了由于原料发黄,后纺出废丝,开工放流等原因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原料纺出的丝在卷绕工序集束过程中,粘辊造成前纺绕辊、甚至反复绕辊,使得废丝量增加,由粘辊引起绕辊导致的损耗占10%。若找出粘辊的根本原因,对原料的选用、原丝的生产过程将有所指导,对于车间降本增效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前纺原丝生产过程中造成粘辊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前纺纺丝的生产流程

前纺PP、PE分别由加料斗进入两台螺杆挤压机,经过滤器过滤后经由熔体分配管进入纺丝组件。喷出的丝,经膨化、凝固、冷却,从甬道出来至卷绕工序,经小导丝辊到总导丝辊再到六辊预牵伸,至喂入轮、葵花轮去丝桶。

2 粘辊的现象

化纤原料品种很多[2],当专用聚乙烯紧缺时,购进的聚乙烯原料有时有7、8种,且来自于多个国家,这些原料的使用效果不是很好,部分品种纺出的原丝经过六辊预牵伸时,少量纤维反粘附在辊子上,不能随整体丝束同步前进,严重时很快引起绕辊,甚至反复绕辊。绕辊主要发生在卷绕Godet 1~Godet 6之间的4~6辊上较多,见图1。

图1 1—6辊间丝束行走路径

生产速度为1 100 m/min时,处理一次绕辊产生18 kg以上废丝,损耗大,如遇反复绕辊,损耗更大,处理绕辊浪费时间,影响生产进度,同时生头丝太多,也会增加后纺集束牵伸的难度。

3 造成粘辊的原因

3.1原料

聚乙烯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物性是熔融体的粘弹性,聚乙烯中长支链的多少对于弹性、熔体黏度、熔体延伸率都有影响。熔胀比是反映熔融体的粘弹性的参数,[μ]B为分支聚合物的极限黏度;[μ]L为直链聚合物的极限黏度,从图2可以看出熔胀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支链指数。当极限黏度比([μ]B/[μ]L)增加时,长支链减少,熔胀比降低,粘弹性减小;当极限黏度比([μ]B/[μ]L)减小时,长支链增加,熔胀比增加,粘弹性加大。

图2 聚乙烯熔胀比与长支链指数的关系

纵观原丝粘辊的现象,比较同种聚丙烯不同聚乙烯的纺丝过程,粘辊的程度不同,差别较大。从资料查明聚乙烯的粘弹性直接影响粘辊程度,聚乙烯作为原丝的皮层直接接触各导丝辊,粘弹性越大,越易于粘辊。同时,平均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布宽的聚乙烯,纺丝时易产生断头、毛丝和疵点,且经不起拉伸,所得纤维产品强度低、延伸度高,弹性回复率低,越易粘辊。

3.2平滑剂的加入

不管是粉料还是粒料,都是由助剂参与聚合而成。其中聚合物是主要成分,助剂则是为了使复合物或其制品具有某种特性而加入的一些物质,加入聚合物中的助剂是随着制品的不同要求而定的。添加助剂的目的:(1)改善成形工艺性能。(2)改善制品的使用性能。(3)降低成本。为了改进塑料熔体的流动性能,减少或避免对设备的摩擦和粘附以及改进制品表面光洁度等,须加入一类助剂称平滑剂。适量平滑剂的加入有助于减小纤维拉伸时的摩擦系数,但加入过多又会造成纺丝过程中的粘辊。

3.3油剂

上油的目的在于改变纤维的表面状态,减小纤维的摩擦系数,使其长度方向的摩擦系数均匀。油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等一些具有集束、降低摩擦力作用性能的成分,具有一定的黏度,黏度大会促进缠辊。不同油剂在纤维表面的附着量是不同的,对纤维摩擦系数的影响也不一样,表面活性剂使油剂的表面张力降低得越多,油剂在纤维表面附着的均匀性就越好。此外,纤维的品种、规格、油剂的质量、上油量的多少等都和摩擦系数有很大关系,规格不同的纤维,其摩擦系数差异很大,不同种类的纤维有不同的表面构造,纤维的纤度增加,摩擦系数就越小,这是由于纤度增大,纤维和纤维、纤维和机械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所致。

4 针对性地解决粘辊

4.1原料的选择

化纤生产用聚丙烯主要是本公司粉料,另也有韩国产或上海金山产的粒料,性能比较固定可纺性较好。聚乙烯的性能直接影响粘辊程度,通过优胜劣汰,选择性的购进不易粘辊的原料(经验表明纺出的丝对光具有反射作用的料可纺性相对好一些)。我司2015年所用原料因严重粘辊而绕辊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正常生产中,轻微的粘辊也会经常发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4.2粘辊时各辊之间牵伸比的调整

通过调整总导丝辊、六辊及喂入轮和六辊之间的牵伸比,调节各轮之间丝束的张力,增加丝束的张紧程度,粘辊现象会有所好转,绕辊减少。

4.3丝束的集束程度

粘辊时一般是经过预牵伸过程,少量原丝延伸度大,这部分纤维不与整个丝束同步前进,粘附在辊子上。若增加丝束的集束程度,即调整调幅装置使丝束幅宽变小,操作中在两调幅转子之间加装透明胶皮,使丝束紧紧地包裹在一起,有利于减少绕辊。这样的做法在生产细旦纤维时作用尤其明显,已作为经验推广应用。若在六辊后加一调幅装置,使进入葵花轮的丝束集束程度高,效果会更好。

4.4油剂的调整

油剂的浓度大,黏度也大。黏度大会促进绕辊。适当降低油剂的浓度或改变油剂的品种,对防止粘辊有一定的作用。油剂浓度较低时有时会造成丝束松散,会更易绕辊,应当选一合适浓度。当然油剂的品种不同,集束性能也不一样,应当有针对性地选择油剂品种。

4.5辊子表面的粗糙程度

高速运转的牵伸辊使用时间长,表面损伤变得不光滑,增大丝束与辊子之间的摩擦阻力,即增大丝束与辊子之间的剥离阻力,使丝束变得不易剥离而粘辊。一段时间,卷绕工序的葵花轮由于油剂粘附,油剂的腐蚀性造成辊子表面有蚀点,辊子表面变得不光滑,微量的毛丝也能在辊表面形成缠绕,积累起来,葵花轮表面会越积越多,直至不得不停下来处理,这时应当修整辊子表面,减少辊子表面摩擦力。

4.6纺速的影响

纺易粘辊的丝时,纺丝速度越快,粘辊现象越严重,越易于粘辊。在生产进度许可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速度会缓解粘辊。

4.7侧吹风的影响

粘辊时适当调整侧吹风的温度及各纺位的冷却风量,保证每根丝能在一定程度上均匀冷却,也可缓解粘辊。

5 结论

(1)在进行原料筛选时,发现易粘辊的原料,价格相对便宜、成本低,获取利润高,但若加工过程中损耗过高,其原料价格上的优势,不足以平摊加工损耗,总体加工成本可能上升。应该多捕捉一些原料具有加工优势的信息,选用可纺性好的原料代替可纺性差的原料,减少前纺加工损耗。

(2)生产过程中,原丝粘辊在保证油剂浓度合适、辊子光滑等机械原因的基础上,牵伸比等工艺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原料的可纺性是前纺不粘辊的最主要的保证。轻微的粘辊可以通过调整油剂浓度、各辊之间的牵伸比、集束程度,纺丝温度、热媒温度等方式得到解决。

(3)实践证明大部分原料在生产细旦1.67 dtex、2.22 dtex的纤维时易粘辊,生产低速粗旦6.67 dtex纤维时,粘辊现象可缓解,可以根据粗旦纤维的订单量,采购低价位的原料加工生产,以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邬国铭,李光.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

[2]程曾越.通用树脂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1999.

综述与专论

ANALYSIS OF CHEMICAL PROTONEMA STICK ROLLER AND THE MEASURES TO BE TAKEN

SHI Jing-mei
( Yangzhou Petrolchemical Co.Ltd., Yangzhou Jiangsu 225200, China )

Abstract:Sticking phenomenon often appear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asons, from raw material, side wind, finish oil to cluster degree for seeking a solution.

Keywords:sticky roll,molecule structure,spin oil,spinnability

作者简介:石景美(1969-),女,江苏扬州人,工程师,从事化纤生产及技术开发工作。

收稿日期:2016-03-10

文章编号:1672-500X (2016) 01-0024-03

中图分类号:TQ340.1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2-500x.2016.01.006

猜你喜欢
油剂分子结构
国内外纤维油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海上油气开发水下井喷溢油的化学分散技术研究
环保型涤纶POY油剂TK-3518A的性能与应用
涤纶纺丝油剂的发展
氨纶丝油剂的选择
三步法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压裂返排液中瓜胶浓度检测及分子结构解析
解读分子结构考点
苯妥英分子结构、NMR分析、IR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与第一性原理计算
化纤油剂配制过程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