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对出版与传媒变迁的观察和思索

2016-04-22 10:45杨红宇
科技传播 2016年6期
关键词:嬗变网络

杨红宇

摘要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出版传媒界也同步甚至更多更大地发生了变化。本文简要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受众角度可以感受到的出版传媒界的变迁趋势和当下所面对的现状,并就其可能的变化层面进行了一些讨论,思考并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可能会出现的局面。

关键词 网络;出版传媒;嬗变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59-0053-02

网络几乎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并且还在继续改变着,我们所熟悉的出版传媒界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且还会继续被影响,就像国际上有人所评论的“互联网打乱了法国人的文化选择”。那么,过去的年月里发生了什么,我们所面对的又是什么,将来还会有哪些变化,所有这些,作为业界一员的我,不能不试着做出自己的判断。

1 技术等因素导致传统出版业的式微、蜕变在所难免,变化日新月异

工业技术催生的传统媒体,在当今信息化的大潮下,受到各种新媒体的冲击。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如今报刊、图书、电视机等传统媒体正在某种意义上逐渐萎缩,我们步入了一个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时代,以“两微一端”(指微博、微信和客户应用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大有完全替代传统媒体的趋势,在年轻受众中间尤为明显。手捧书本仔细阅读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了,各色电子阅读方式大行其道,手机上世界成为一种不可逆的潮流和趋势,电视、报纸也渐渐成为“老古董”,观众和读者明显流失,多数传统媒体面临消亡的危险和转型的难关。

人们的观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出版界和媒体被数字颠覆了。流媒体“入侵”家家户户,电视点播(VOD)时代不期而至,当然我们会把电视机直接接上网线联入局域网,收听、收看已经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用户的选择了。更为常见的情形是,各种各样的电视之外的接受终端来到我们面前,从kindle到IPad,从读者电纸书到平板电脑,最常见的还是智能手机,收看节目、收听电台、阅读小说、欣赏图片、关注新闻、研究古籍、学习外语,所有媒体的功能似乎都可以一机在手、从容应对,中东战火、美东大雪、台湾选举、南海风云、社区八卦、亲友动态,同时,自媒体、社交媒体全力推进,只要你有兴趣,都可以为自己代言、宣传,如果你想了解什么,轻轻地对你手中的什么机器说一声,相关的内容就会跳入你的眼帘,声音也能进入你的双耳。这是个最好的年代,这也是个最坏的年代,这就是数字化的时代,世界在你面前,你也在世人面前。

2 互联网和流媒体对出版传媒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其掌控者已经变易,受众的参与程度前所未有

2.1 对内容的掌控权落到了购买者手中,其数量、质量和形式也许都会发生改变

过去,我们所熟知的模式是订阅、购买、收听、观看,受众对媒体内容的掌控力微乎其微,时间和空间上大受限制,内容和数量也难以满足需求,书店一般没有通常也不会卖给你半部《论语》。发达的网络时代可不是那样,顾客真的就是上帝,而且这上帝是可以一点一点凑起来的,只要你的“质料”合用一数字化的产品的发行几乎是可以无限细分的,古典典籍自然也可以分章、分段、分句传送。

2.2 受众对媒体渠道的掌控力大为提高。受众间的互动变得易如反掌

消费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搜索内容,选择电视机顶盒播放、平板电脑APP播放、PC端播放、手机端播放。你可以一边在家收看流媒体,一边和远在大洋彼岸的朋友一起讨论,你也可以跟朋友分享或吐槽,而你的评论会影响你朋友的决定,甚至信息发布方也会据此改变他们制作发布的内容和方式等,这就是大数据的功能之一。

2.3 版权问题日趋复杂

传统出版时代的版权规范似乎变得有些模糊或者复杂了,网络上,过了版权保护期和没有标明版权所有者的信息扑面而来,诉讼时有报道,“谷歌数字图书馆”和美国作家协会和出版商协会的诉讼历时五年仍未完全解决。内容依旧拥挤,政策也会发生变化,“一个致力于推动免费共享版权作品合法化的政党瑞典海盗党赢得一个欧洲议会成员的席位”。

2.4 媒体的范畴发生了变化。有内容依附的介质都可以是媒体

“给我来两回《红楼梦》眼药水”,相信在未来不会是吓着人的奇谈怪论。《环球时报》试刊号也许会和宋版书一样成为收藏家的珍爱。

3 未来出版传媒会变化的可能趋势

1)生产会适应受众个体的需求,个性化的特色内容订制将是出版传播的最活跃形式。随着社会的演进、年轻世代的成长以及科技的进步,批量生产的出版物除了满足特殊部门和机构的需要而外,一般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完全相同的上万册(份)甚至几千册(份)的印数或者发行数将会成为奇观。即便是一个名字完全相同的出版物,到达每个读者手里的肯定会是有差别的一也就是该读者为自己订制的内容。

2)现有的许多出版者将会和我们告别,媒体的新生与消失会成为新常态。一种可能的前景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相当一部分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都会消失,出版社的名字也肯定不会是你所熟悉的。只有极小一部分特别经典的可能会保留,但也不会是它原来的模样,除了已经被人们收藏的那些出版过的种类。全球化的巨型媒体和社区性质的变幻速度飞快的社会化媒体将是新闻的最主要传递媒介,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各式各样的需求。留存的纸质媒体如果还有的话会更多转向专题、专业报道,围绕热点深入挖掘和披露完整的故事。

3)数字出版和传媒的责任伦理及个人隐私问题会日益凸显。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技术便利带来前所未有的伦理责任问题,个人隐私的保护与公众知情权之间也将产生新的冲突。

猜你喜欢
嬗变网络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双性同体意象及其嬗变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