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在图书出版全程中的职业自觉

2016-04-22 10:45桂瑗
科技传播 2016年6期
关键词:图书出版

桂瑗

摘要 编辑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编辑加工能力、创意策划能力及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符合当前媒体时代需求的图书编辑。

关键词 图书出版;编辑;职业自觉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59-0059-01

编辑人员是出版工作重要的执行者,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出版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编辑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角色定位都出现了极大地转变,编辑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编辑校对工作,他们开始涉及到图书出版的各个阶段,从策划选题、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到审稿、排版制作、发行整个流程。一个好的图书编辑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及专业水平,提升自身的职业自觉意识。下文主要对图书编辑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的职业自觉意识进行简要的讨论。

1 组稿策划选题阶段的自觉意识

策划选题组稿是图书出版的基础,策划选题决定了图书的内容,组稿决定了图书的逻辑结构。

1.1 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有效信息。挖掘图书选题

以往出版社稿件大多来自作者本人投稿或编辑特定的信息源,信息量十分有限。数字化趋势下信息泛滥,且各类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真实度不一,因此,新时期的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敏感性,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及学科发展动向,从手机、电脑、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介中发现、获取、分析、选择信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冗杂的信息进行过滤、选择,然后体系化、有序化,编辑出符合国家国情、政策方针、读者审美需求与市场需求的有价值的内容。

另外,网络上经常会有一些公司发布各种调查研究数据,比如各大网络书店的销售排行榜、微博上各种图书评分榜等等,这其中不乏具有一定市场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因此,编辑人员可以将这一类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然后根据归纳结果发现读者阅读的需求,进而挖掘出有价值有新意的选题,打开某一类图书的潜在市场,繁荣我国文化市场的同时为出版社带来丰富的经济效益,促进出版社的良性发展。

1.2 与读者近距离接触。酝酿图书选题

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书展,各大出版社在书展中会展示一些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图书,接受市场检验,读者通过书展了解出版社及出版社发行的图书。通过一定的观察,编辑人员可以明显的发现,书展上广受读者追捧的图书往往会成为销售热点,这就说明读者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的发行量。因此,编辑人员应充分利用一切途径,与广大读者近距离接触,及时了解读者对出版社的看法及读者对于某一类图书的想法。通过与读者及时的交流沟通,编辑人员可以很直接的通晓读者的审美需求及文化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走向等等,总结归纳有用信息,为新选题的策划提供有用的素材,最终保证出版的图书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风格各异,能够吸引读者的关注,推动文化市场发展的同时为出版社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1.3 与作者良性互动。了解行业领域动态。催生新选题

当前文化市场上各种出版社层出不穷,好的作者必然会受到多个邀请,这个时候,作者对于出版社的印象就十分重要,编辑人员与作者接触的时候往往代表着出版社的形象,因此,要想保证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质量高、内容丰富,编辑人员必须与作者进行良性互动,为作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比如,图书出版后主动与作者联系,告知作者图书的发行量及读者的相关反馈,对于作者提出的一些合理的建议,真诚的采纳,让作者感受到出版社的诚意等等,及时与作者沟通交流,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可以更方便的向作者约稿。另外,编辑人员在与作者沟通的过程中,往往能够通过作者的一些作品、言语及时的了解某些行业领域的动态,进而催生出新的选题。

2 编稿、发稿阶段的自觉意识

稿件策划组稿选题完成之后,就需要编稿发稿。编稿发稿过程中,编辑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写作过程中,主动与作者沟通,及时纠偏

书稿的选题、大纲确定之后,正式进入写作过程。为了保证图书按计划出版,编辑人员必须及时督促作者提交样稿,把握内容走向。另外,编辑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校稿时,在保证书稿大纲没有出现偏差的前提下,编辑人员必须尊重作者想法,不能罔顾作者意愿,强行要求作者按照自己的想法修稿。另外,作者有时难免会因为一些事情断稿,因此在作者写作过程中,必要的催稿工作不能少,催稿工作应该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不能引起作者的反感,编辑人员应该明白催稿的目的是督促作者及时交稿,保证出版周期,而不是与作者交恶,不能因为一点小问题轻易中断与作者的合作。

2.2 审稿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根有据。避免出现专业性错误

审稿是图书出版工作的必要流程,也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作者在写稿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疏漏,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及时查漏补缺,与作者沟通,保证稿件质量。但编辑人员审查的稿件可能来自不同领域的作者,编辑受专业所限,不可能样样精通,因此,编辑在审稿的过程中必须耐下心来,及时与作者沟通,并充分利用网络、相关期刊典籍等各种途径进行审稿,保证稿件涉及的专业知识有理有据,不存在重大逻辑性错误。

3 装帧、制作阶段的自觉意识

审稿完成后就是图书的制作过程。如果将图书比作一栋建筑,那么图书的组稿策划、选题、编稿、发稿相当于建筑的设计及建造过程,而装帧、制作相当于毛坯房的装修过程。因此,装帧、制作对于图书出版同样重要。编辑人员在收到书稿后,应自觉联系相关人员,针对书稿的主要内容,确定稿件的版式及封面,一本图书的质量不止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版式设计上,简洁大方、色彩和谐、制作精良的封面结合内涵丰富的文字才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关键。另外,编辑人员在确定书稿装帧方式时应考虑图书的成本问题,精装书相对于简装书成本要高许多,对于一般的图书,出版社大多选用的是简装形式,但在一些特殊场合或一些具有特殊价值的图书,出版社则会选择精装的形式。一个好的图书编辑还应该及时关注图书在印刷厂的制作流程,了解图书后期制作的过程,知晓图书印刷的成本及出版的周期。

4 出版、发行阶段的自觉意识

出版社承担着文化传播的责任,但图书的经济效益对于出版的持续发展也十分重要。因此,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不容忽视。

印刷厂将图书印刷完成,交到出版社之后,并不意味着编辑人员的工作已经完成,实际上他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走。我国的出版社众多,每年新出版的图书数不胜数。加上数字媒体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相对于电子图书而言,实体书刊的阅读成本更高,因此,当前有许多人更愿意选择在网络上观看低偿甚至无偿的电子图书,新书出版后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宣传,扩大知名度,将很快埋没在市场上,严重威胁出版社的经济利益,对于出版社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编辑人员应自觉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图书,让更多的人知晓,才能吸引读者购买。

在这个高度发展的网络时代,编辑人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新书,比如,充分利用作者的人脉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新书,建立读者交流群,及时向读者发布新书动态。编辑协助作者开展新书签售会,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增加新书的知名度,提高图书的发行量。

5 结论

传统出版行业受到信息媒体的强烈冲击,当前我国有许多出版社开始了转型之路,出版社转型势必会对编辑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编辑人员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积极自觉的转变当前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由以往的文案加工人员转变为内容资源整合人员,从传统的“文本的把关者”变为创意产业的策划者,自觉融入到图书的策划、选题、编稿、发稿、印刷、出版、发行的整个过程,成长为符合当今媒体时代发展的新型编辑,促进我国文化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图书出版
图书出版项目化管理的模式、机制与控制
网络语言模因传播的规范化探索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全媒体时代图书策划的传媒化探索
出版业微信营销路径思考
浅议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的网络互动营销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