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的我国媒介素养教育

2016-04-26 09:39苏日娜
科技视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苏日娜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新特征,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公民素养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媒介素养是新时期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新媒体时代赋予国家的历史使命,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大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着重探讨新时期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宗旨、内容以及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与方向。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宗旨与内容;意义与方向

公民素养是一个国家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文化根基,最能反映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和文化面貌。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是国家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媒体无处不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博以及微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人们每天通过各类媒体接受海量信息,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利用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相互沟通、传递信息。由于人们的媒介素养有限,对于外界事物的理解往往受到媒体信息导向的制约,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动地接受和传递信息,缺少个人见解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容易受到负面新闻的影响,在人云亦云的同时,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也受到削弱。因此,加强对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随着传媒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传播媒体的高度发达,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近年来不断发展,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并趋于成熟。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呈现出新特征,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应运而生的许多新问题。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西方,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媒介素养教育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大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呈现良好势头,但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较为薄弱、落后,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公众的媒介素养普遍偏低。

在较长时期内,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仅仅局限于国内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内容和一些相关的教育活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偏向于思辨性研究,欠缺实证性和可操作性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媒介素养教育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2010年1月,甘肃省政协委员臧海群博士首次提出《关于在我省逐步推进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工程》的提案,建议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运用公共政策为未成年人提供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制度保障。2010年9月8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增强正确理解、合理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等信息网络的能力,掌握并提高学习、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这是地方政府首次提出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此举对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是主要的网民,是最为活跃和不可忽略的群体,因此,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至关重要,而在这方面,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出台相应的制度和课程安排,国家层面还未将媒介素养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复旦大学等一些大陆的高等院校开设了面向非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类课程,但缺少面向全社会的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目前在我国大陆尚未普及。非政府民间组织也较为薄弱,无力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形成自下而上的可持续推动力。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表现得颇为出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媒介素养教育被当做大的运动,一场由上而下的全社会各界普遍动员的教育运动和社会运动,全社会公民普遍参与。

目前,我国仍处于转型社会,各项法制有待于完善。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许多问题也相继出现。在新媒体时代,民众每天面对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在缺乏媒介素养的情况下,往往无所适从,很容易受到负面新闻的影响,在人云亦云的同时,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也受到削弱。个体维权、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问题,给公民带来了极大困扰,这些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新媒体时期我国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公民要想借助于媒体帮助进行个体维权、要想抵御网络侵害、防止受骗或网络犯罪,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媒介素养知识,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2 新时期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宗旨与内容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判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教育以培养公民的媒体素养为目的,是对人们接触媒介和使用媒介时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公民对媒介的认识水平、对媒体的运用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如今,人们的生活被各类媒体包围,各种媒体每天发布海量信息,使人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之中。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媒介信息的引导,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媒介对外界事物所做判断的影响。当人们缺乏媒介知识时,对信息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意义上,无法解读信息的深层次内涵,如信息发布的背景、目的和意图等等,从而较容易受到媒介信息的控制与影响,处在一种对信息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制造者和信息传播者,而很多人由于对媒体缺乏了解,对信息缺少判断力,在利用自媒体发布和传播消息时,往往表现为人云亦云,较少考虑手指轻易一点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国情确立了媒介素养教育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内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针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一些研究者指出:“我国的传统媒介长期以来宣传、教化色彩浓厚,使得受众对媒介传递的信息丧失了基本的警觉性。他们习惯于灌输式教育、被动接受媒介提供的信息,而缺乏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我国的国民普遍不具备基本的传媒素养,更谈不上受过良好的训练”。根据我国的国情,新媒体时期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重心应围绕“加强公民接受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这样一些内容,具体应从“认知教育,批判教育,能力教育” 三方面入手。认知教育主要涵盖媒介基本知识,不同媒体的性质、功能、传播规则、规律和传播特点,具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媒体、网络自媒体——博客、微博、微信的性质、功能、传播规则、规律和传播特点,大众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知识。要让公民正确认识媒体、理解媒体、充分了解媒体,掌握媒介知识;批判教育主要包括培养民众对媒体传播的评判和监督意识,对媒体信息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对媒体信息做出正确的解读,准确判断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媒介的类型、传播的内容以及传播形式,减少接受媒体信息过程中的被动性与盲目性,避免媒体传播的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能力教育主要包括公民合理运用大众媒体、自媒体和网络信息的能力,要求公民提高媒体的运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传播信息的技能,掌握网络自媒体——博客、微博、微信的传播技巧。要引导公民有效地使用来自媒介的信息,把握好对信息的掌控尺度,不为其所控制。同时要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使公民依法传播信息,依法使用媒体。要让公民在提高个人媒介素养水平的同时,努力培养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与方向

公民素养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媒介素养是国家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素养教育于国于民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个人而言,媒介素养可体现个人修养,有助于提高运用媒体的能力,合理利用媒体信息,培养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更好地利用媒体,维护自己的公民权益,同时有利于个体媒介分析和鉴赏水平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媒介生态文化;对国家而言,可提升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准,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更好地体现国家新时期的文化风貌,同时有助于增强国力,抵御媒介霸权。

新媒体时代为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对各类媒体的管理力度,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在新时期的作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主权,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空间。要结合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明确任务,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建立媒介素养教育学科体系,健全课程体系,重视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小学和大学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同时向全社会普及媒介素养知识。要指导公民正确认识媒体及其信息,建设性地享用媒介资源,合理地利用媒介。要使公民通过媒体正确认识外界事物,提高媒介素养,不断完善自我,为建设文化大国做出个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我国的主流媒体信息发布必须要与党中央的声音保持一致,不能脱离党中央的思想体系。在新媒体时期,各类媒体必须服从党对媒体的管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严格禁止社会道德低下、不健康的新闻报道产生。媒体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当好党的喉舌。

推广媒介素养教育是时代赋与国家的历史使命,是新时期国家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大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使媒介素养教育最终朝着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方向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媒介素养教育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长久工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黄宏.媒介素养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2-17.

[2][英]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M].吴靖,黄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0-35.

[3][加]罗伯特.洛根.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5-19.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浅论信息时代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