埏土为器

2016-04-26 00:25戴雨享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陶艺家造物器物

There are numerous excellent handmade artworks created by outstanding artists in Chinas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ancient painted potteries, bronze vessels to delicate silk apparels and porcelains, each handmade artwork presents great ingenuity and innovation, promoting the fascinating charm of Chinese artworks throughout the world.

智者创物,埏土为器。中国历代有很多非常令人瞩目的手工器物,从早期的彩陶造型和装饰纹样、青铜器皿的造型和装饰手法、精美的丝质服饰和髹漆器物,到宋代五大民窑瓷器、元青花瓷、明清彩瓷,等等,手工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一直在延续,在发展中书写着中国器物美学。历朝历代重视手工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注重实用器物的美学,使中国手工器物融和物质之美与精神之美。古代造物思想——尊崇自然,注重材质,物我和谐等,对人性的尊重,对器物文化内涵的追求,对东方美学的诠释等造物观,始终影响着今天陶艺学子的精神世界。

造物本质上具有文化性的,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造物和造物活动作为最基本的文化现象而存在,它与人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同步,并因为它的发生证实文化的生成;二是人类通过造物和造物活动创造了一个属于人的物质化的文化体系和文化世界。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艺术就是自然与人,艺术的力量不言而喻。推动艺术文化向前发展成为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美育的弘扬与传播,正是一代代有志之士不辞劳苦地为传道、授业、解惑前仆后继,才使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断地传承与发扬光大。

在日本一直强调“职人”的文化里,手艺得到尊重,敬重器物的“工匠精神”一直没有缺失。“匠人”在日语中写成“职人”,是对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的称呼,以前主要指传统手工业者,而现在许多掌握尖端技术的制造业者也可以被称作“职人”。虽然字面上看起来简单,但“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忍不拔和守护传统。因此在日本,“职人”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完美、再完美。这份自负与自尊,令日本匠人对自己的手艺要求苛刻,这就是他们的“匠人精神”。

日本的制陶匠人从江户时代起,就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匠人文化。匠人们拥有极强的自尊心。对于他们,工作做得好坏,和自己的人格荣辱直接相关。正因此,对如何使手艺达到熟练精巧,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近于神经质的艺术追求。他们对自己的每一件器物、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以烧出优秀作品而自豪和骄傲。

中国的历史上亦不乏匠人精神,庖丁解牛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熟悉。同样是在创造了这个成语的《庄子》中,还有另外一篇叫《达生》,也讲到一个“匠人”故事:木匠梓庆,技艺了得,用木雕乐器鐻,见者都觉精巧无比,谓神鬼之功。鲁王惊叹,召见梓庆:“何以做出?”梓庆回:“我乃木匠,哪有奥秘?只是做工前不敢耗费精神,静养聚气,让心沉静。斋戒三天,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斋戒七天,已不为外物所动,似忘掉了四肢和形体。后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择好质地、外形最与鐻相合的,此时鐻的形象已呈现于眼前。我将全部心血凝聚于此,专心致志,精雕细刻,用纯真本性融合木的自然天性制作,器物精妙似鬼神之工,也许因为此吧。”

古代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设计美学观念,恰好符合当今多元信息时代的新美学观念,立足于满足人、物、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当代中国陶艺家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质和历史传承使命,在向传统追寻文化血脉和灵感启迪时,从文化的发展动因上解读传统,产生我们应有的洞察力、理解力和美学观,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其独特的创造性。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艺系注重传承,创新教学理念。毕业生优秀陶艺作品展现了当代青年陶艺家的追求,彰显出当代语言、当代器物造型及思想的锐意,注重陶瓷材料语言的创新和艺术本体语言的表达,以及自我表达。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表现性符号和个人风格,能融入当代审美,体现当代艺术的价值追求,展示作品的内在视觉感染力。

实用与非实用,可能一直是当代陶艺创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研究生李蒙的作品《方器》,好似一个没有任何功用的“物”,就像一个行走的凳子,没有时间给人考虑“我可以拿它来干什么”。但是此方器也具有器皿功能,可用来当果盘盛放东西,也可当凳子来歇息。由此看来,当代陶艺创作的实用与非实用的主观理念,已经由创作者转移到观者身上!艺术家的创作不再单纯只是主题思考的造物过程,往往也要考虑到观者与作品之间无形的“交流”所形成的状态。正如一个日本陶艺家所言:“我作品的创作完成不是在出窑的一瞬间,而是在它们被摆放到展厅或被观者购买回去开始欣赏和使用的一刹那。”

虽然当代陶艺的理念很重要,但都是围绕着一个重要的中心主线,那就是“美”。这种“内容”与“形式”组合而成的美,可以给人如洪钟大吕般的震撼,如“无声之乐”“大音希声”“孤掌之音”。

艺术作品的“美”是简单的,简单到一眼看上去就会喜欢到爱不释手,没有原因也没有道理,这是人类审美共同的公理。但就是这个“美”也是无比难的,难到为了达到效果,艺术家要不停地提高技艺以及情操修养。真正好的东西可以经历时间的淘洗越来越耐看,历史筛掉多余而留下的是艺术作品纯粹的精神与气质。就像石涛画语录里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朴散法自立。”

器物通过形状、材质,通过光线,还有影子,所形成的“物的语言”和“人的语言”,创造出具有理性、感性、空间等特征,进而成为思考的工具;正因为有了这些器物,从而形成思想。这是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雅之聆听美的语言。

创新器皿是当代陶艺创作中的重要表现之一,陶艺研究生翟振辉一直思考找寻新的表现手法和人文思想的融入:从器皿造型,到烧成方式、将木料与器物结合、注重温润手感、视觉上的尺度,以及传达出色彩的和谐等。中国古代文人喜石,有陶渊明卧石,白居易爱石,柳宗元论石,米芾拜石;晋朝文人注重石头的气韵,宋代文人注重其精致,明代文人注重文玩的品质。《漂浮的石头》,在塑造好的陶瓷石头上采用大漆与陶瓷相结合,探索不同材料在器皿上的表现,将漆艺材料与陶瓷有机结合,寻找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近20年中国当代陶艺发展中,经历对西方艺术模仿,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思考,发展到拓展自己的视野,树立自己的艺术观点,进而有自己的思想。如果用自己的想法造就一个“艺术”的世界,形成当代审美意识,将具有对未来陶艺走向的启示作用。

让我们做当代手工艺的思想者和践行者,倡导东方人文手工器物创作,崇尚匠心精神,为培养具有当代审美理念的陶艺家以及崇敬手工艺的创作性人才而努力前行。

Born in Jingdezhen City, Jiangxi Province in 1965, Dai Yuxiang graduated from China Academy of Art in 1989 and taught at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for 6 years. He was dean of Art School in Lishui University from 2012 to 2014. Now he is director and professor of Ceramic Art School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member of China Artist Association. He has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exhibi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wining grand prizes. Many of his artworks have been collected by famous museums and organizations.

戴雨享,1965年生于江西景德镇市,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1989至1996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1996年到中国美术学院任教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至2014年任丽水学院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画刊》学术委员,《中国陶瓷》艺术版编委,《陶瓷科学与艺术》编委,浙江文化艺术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

参展:

2014年,赴韩国参加2014亚洲当代陶艺展,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九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2014杭州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2014中国当代青瓷作品展。

2013年,?赴美国休斯敦参加2013美国NCE陶艺教育年会,“界·尚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土耳其安塔利亚2014国际陶艺教育年会。

2012年,赴美国西雅图参加2012美国NCE陶艺教育年会。

2011年,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参加2011国际陶瓷教育研讨会,“二次元——当代陶艺之平面演义”策划,“多元与拓展——当代国际陶艺嘉年华作品展”,“寻觅与担当——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优秀作品展”。

2010年,第七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2009年,全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2009亚洲当代陶艺—新世纪交感展。

2008年,应澳门文化基金会邀请赴澳门陶艺交流,主要讲座《中国陶瓷彩绘的发展史》和《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及创作示范。

2008年,第43届国际陶艺学会大会——中国当代陶艺作品展,“三国演义——2008中日韩现代陶艺新世代交流展”,“大瓷大杯——戴雨享陶艺作品个展”。

2007年,“对流2007”——宁波当代陶艺展、“瓷悦和鸣”——上海当代陶瓷艺术家提名展。

2006年,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评比,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作品邀请展。

2005年,韩国“世界博物馆文化博览会——现代陶艺展”。

2004年,应邀赴美国夏威夷大学作访问学者,中法文化年——中国现代陶艺展,加拿大中国文化周——平面设计与造型展,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陶艺作品交流展”,第十届全国美展,浙江省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日本泛太平洋四国名古屋交流展,国际陶瓷艺术教育大会作品展。

2003年,第二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展。

2002年,应邀赴日本社会福祉慈永会陶艺研究所访问技术指导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评比。

2001年,第一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展。

1999年,千禧两岸陶艺作品交流展,上海国际艺术节“名人名作艺术展”,99中国当代陶艺作品展,浙江省国庆50周年美术作品展,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

1998年,国际陶瓷艺术研讨会邀请展,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1997年,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中国美术学院作品展,首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1996年,中日陶艺展。

1995年,第三届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展。

1994年,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

1992年,加拿大国际水墨大奖赛获入选奖及收藏。

获奖:

1994年,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三等奖。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设计类铜奖。

1999年,浙江省国庆50周年美术作品展铜奖。

2001年,第一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展评优秀作品奖。

2002年,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优秀作品奖。

2004年,浙江省第11届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2006年,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展金奖。

2006年,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2007年,首届中国美术教师艺术作品年度奖银奖。

2008年,第43届国际陶艺学会大会——中国当代陶艺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2010年,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银奖。

收藏:

《瓷碎玉全》,广东佛山陶瓷博物馆。

《静语No6》,日本如水美术馆。

《先哲No3》,夏威夷大学。

《泥释——趣鸟图》,韩国美术协会DETRA?。

《吾生何求》瓷枕,浙江美术馆。

《本空·若怡》瓷盘,中国陶瓷博物馆。

《本空·若怡》系列3瓷盘,宁波博物馆。

《本空·若怡》系列3瓷盘,山东博物馆。

《本空·符号2013》瓷盘,爱尔兰都柏林博物馆。

猜你喜欢
陶艺家造物器物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造物美学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NO.2)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十一)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