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盘点”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2016-04-26 11:08徐小娟
关键词:延伸盘点积累

徐小娟

【摘要】“词语盘点”的教学方法一直比较单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简要分析“词语盘点”教学的各种问题,并尝试着用“三式”——情境式、积累式、延伸式等策略优化“词语盘点”的教学,以寻求提高“词语盘点”教学效率的增长点。

【关键词】盘点 情境 积累 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3-02

透视:“词语盘点”是语文教学的盲点

为了便于学生巩固字词,从四年级上册开始,人教版教材编者就将一组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集中在一起,罗列在“词语盘点”中,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整组新词的复习。“词语盘点”不仅是课文内容、情感的延续,更是学习方法的延伸。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可笔者却发现大部分教师因教参上没有对该内容提出“教学建议”,所以就忽视这一内容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多以“读读、抄抄、听写”为教学手段,“词语盘点”成为了“教学盲点”。

盲点一:退之避之,削弱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词语盘点”教学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教师认为“词语盘点”中的词语都出自课文,在课文学习的时候就已经学习了,在此没有必要再利用时间进行教学了。

盲点二:蜻蜓点水,机械学习。“读—抄—听”是“词语盘点”教学必不可少的三部曲,学生在机械的练习中渐渐乏味,产生“记忆疲劳”。练习的结果是,尽管多遍抄写,但易错的词语仍不能得以巩固。

盲点三:孤单立影,抽象学习。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将词典或工具书上的语言“复制”一遍,脱离了语言环境的词语解释抽象、模糊,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词语的感悟、品味和鉴赏能力,也影响了学生的语言发展。词语的复习也变得单薄、僵化,毫无趣味可言。

寻求:“词语盘点”教学的有效策略

“词语盘点”是对学生应该掌握的本单元重点词语的提示与整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可谓是“词库”。如何改变枯燥乏味的“知识堆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实效,学以致用,让“词语盘点”这朵语文教学中的奇葩散发出它怡人的清香呢?笔者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尝试着运用“三式”,寻求“词语盘点”教学的新策略。

一、体验式——巧设情景促生成

许多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通常停留在依靠字典、词典或工具书上。而词典等工具书对词语的解释虽准确无误,但又是单一、干瘪的,只有在语境中的词语永远是鲜活而生动的。

(一)整合词语,再现文本内容

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词语和词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把词语组合起来,就像将零散的“珍珠”串连成项链。构建新的语境不仅可以丰富词语形象,而且能放大“词语盘点”的各种功能。

如第三组“词语盘点”中有“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这些词语,在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了“整合词语”的方法,要求学生把这些单个的词组合成一个“整体”——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思考后有了这样的概括:在一次海岛旅游中,我们救起沙滩上的侦察幼龟,让它返回大海,没想到这成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成群的幼龟成了海鸥的美餐。

这些原本孤立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因为相互间的联系而变得有了“依靠”。而连词成句或成段的方式,在帮助学生回顾文本内容的同时,更把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蕴含其中,这样的词语积累和运用必然是更加有效的。

(二)迁移运用,巧设生活语境

在教学第二组“词语盘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填空题让学生从中选择词语进行填空,以此达到复习词语的目的。题目设计如下:

没有考到好成绩,我( )地坐在教室里。

肚子好饿呀!看到美食,我迫不及待地( )起来。

爸爸工作了一天,拖着( )的身体回家了。

邮递员叔叔( ),为人们送信、送报。

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学生积累运用的词汇,经常为学生创造这样的运用词汇的语境,在具体的语境中盘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项、不同的角度,从而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想象画面,感受词语意趣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天堂,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例如:

在第一组“词语盘点”中,我发现学生对“锦缎”一词的了解停留在工具书的解释上,这种机械、单一的理解是无法触及学生精神世界的。于是,课堂上,我就让学生进一步想象:“读着‘锦缎这个词语,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个画面?”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一匹匹花花绿绿的布。”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这布上绣着五颜六色的花,绣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太美了。”还有的同学说:“这漂亮的锦缎仿佛就盖在我的身上,轻轻柔柔的,舒服极了!”

此时“锦缎”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词语了,它还是一幅鲜活的生活画面。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词语的形象马上立体起来,词语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了。此时简单的文字符号一下子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或化成了醉人的美景,或化成迷人的境界。学生对词语的意趣感受也从模糊慢慢走向清晰,词语复习也能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快乐。

二、积累式——聚沙成塔促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习语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积累词语就像打造一个“词语小仓库”一样,仓库的“粮食”储备多了,语文素养也就慢慢提高了。

(一)分门别类,不再“死记硬背”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构词特点的能力,对词语进行分门别类,如结构相似的词语、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描写大自然的词语……这样的形式,可以是学完一组课文进行分类,也可以学完整册课文进行系统分类。笔者就在四下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将整册“词语盘点”中的四字词语分了类。具体如下:

形容多:形态万千、成群结队、横七竖八

形容人物特点:面呈菜色、疲惫不堪、骨瘦如柴、若无其事、见死不救、愚不可及、随心所欲、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恩将仇报、下流无耻

描写自然景物: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突兀森郁、枯枝烂叶、花繁叶茂、月明人静、芽苞初放

形容动作:狼吞虎咽、轻而易举、异想天开、不假思索、热泪盈眶、极目远眺、气急败坏、笑逐颜开、挽弓搭箭

AABB式:重重叠叠、斑斑点点、模模糊糊、断断续续、飘飘悠悠、歪歪斜斜、磕磕绊绊

AABC式:缓缓驶过、闷闷不乐、默默无言

ABCC式:气喘吁吁、清香袅袅

ABAC式:多灾多难、不折不扣、不慌不忙、多姿多彩、百发百中

含有反义词:争先恐后、改天换地、天高地阔、此起彼落、驱寒取暖

有了这样的分类,一个学期的词语复习就由“模模糊糊一大片”变成“清清楚楚几条线”了。

(二)添砖加瓦,不再“简单堆积”

在“词语盘点”的教学中,我们在注重新词语积累的同时,要想法设法为学生搭建新旧词语关联的平台,盘活词语储备,滚动积累,不断丰富重构学生的词语结构。

如第五组“瞬间”这一词,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导:像这样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霎那间、一转眼、转瞬间、一眨眼)

又如学习了“争先恐后”这个含有反义词的词语后,可以让学生补充更多这样的词语:

一三相反,二四相反(弃暗投明、大同小异、头重脚轻……)

一二相反,三四相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生死存亡……)

一三相反,二四相近(东张西望、明争暗斗、左顾右盼……)

一三相近,二四相反(摇头摆尾、说古论今、瞻前顾后……)

类似这样滚动积累的方法还有很多:给词语找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写出与某些词结构相同的词语、写出这个词让你想起了的与之同类的词语……这样,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后,使“盘点”中的词语真正进入学生的记忆之库,起到复习提高的效果。

(三)改头换面,不再“一成不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分识记、保持、重现三个过程。学生对知识的重现能力,就是考验他的识记、保持能力。通常情况下,考查学生对词语的重现,大部分老师采用的是听写或默写。听写方法也比较传统,即教师读一个词语,学生写一个词语。这样一成不变的形式单一乏味,不能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投入到词语复习和记忆中。笔者在听写环节中稍稍改变了一些形式,学生就显得趣味盎然了。如:

听写“飞翔、鼓动、臀部、捶背”等词时可以用动作代替;听写“蜿蜒、堤坝、机翼”等词时可以用图画代替;听写“鱼贯而出”时,可以直接说“像游鱼一样涌出”的意思,用词义代替;听写“辽阔无垠”时,可以设计“我骑着马儿在( )的草原上飞驰”这样的填空题,将要写的词语用填空代替……

此外还可以根据老师报出的词语写近义词或反义词,可以根据所读一段话的情境听写词语……将耳听、手写的听写模式转变成耳听、眼看、脑思、手写,多感官的参与,听写就变得更有趣味,更有内涵了。

三、延伸式——练笔创编促运用

(一)拓展,让词语的意蕴变得深广

仅仅是去“读抄记”,学生对词语的认识是表面的、肤浅的、静止的。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对词语进行补充、挖掘,使词语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有些词语背后是有文化或有故事的,我们可以把这些讲给学生听,也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一些渠道获取,比如:

探究一词多义:如“睁眼瞎”要了解本意和比喻义;

寻找背后的故事:如“捐赠”“角膜”通过故事了解其意义;

区别孪生兄弟:如“分辨”与“辩论”、“震撼”与“遗憾”的不同;

了解造字的巧妙:如“堡垒”可根据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

……

教师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理解到想象再到拓展,带领学生透过词语,了解词语背后所揭示的细节场景。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就能由肤浅到深入,由简单到具体,由模糊到准确。这些词语也就有了生命,在学生心中变得厚实起来。

(二)练笔,让词语的运用变得自然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表现和运用。换言之,学生词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以致用。从学生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所学所积累的词语用一用,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

在第一组“词语盘点”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在本组“词语盘点”中,有这样一些四字词语,(课件中出示: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突兀森郁)它们都出自哪篇课文?

生:《桂林山水》。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生:(齐读)

师: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什么的?

生: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四字词语。

师:中国地大物博,像桂林这样景色秀美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湖南张家界的美丽景色。

(课件播放张家界的图片)

师:请你也用上“词语盘点”中的一些词语,来写一写你眼中的张家界。

合理并适时地运用“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词义,领会写法,进而学会运用,进行练笔。在此类练习中,学生不但拓展了思维,而且学会了如何使用语言。

(三)创编,让词语的魅力变得飞扬

创编故事(情节)是小学生的特长。“词语盘点”中的一个个独立的词语,经过学生神奇的大脑,会建立千丝万缕的关系,会创造出无数个离奇曲折、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我们在教学“词语盘点”时可布置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展开想象,进行创编。交流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选用的词语,再讲讲自己编的内容,然后大家一起评一评,谁用的词语恰当,编得巧妙?同一个词语,不同的学生分别想到什么不同的情景?

如学完第六组“词语盘点”后,我让学生选择一些词语,也来创编美丽的风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我家门前的场地上种了许多美丽的花,有凤仙、月季、茶花、鸡冠花、大丽菊……一到盛开的时候,院子里特别漂亮!屋后有一片竹林,绿的叶子,青的竹竿,在风中摇曳着。月明人静的夜晚,竹叶随风起舞,唱着沙沙沙的歌儿,宛如一首优美的催眠曲。

这样,学生在创编中学会了运用,在讲述中训练了表达,在评议中精确了用词。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当我们根据词语个性、单元特点,对这些词语进行多样化教学时,就能让随意的识记变成有趣的积累,让单纯的积累变成有效的理解,让单纯的理解变成灵动的运用。我们也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枯燥乏味的词语教学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显得“春意”盎然!

参考文献:

[1]巢宗祺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张梨红.《词语盘点教学也精彩》

[3]《让词语在言语生命中鲜活起来》

猜你喜欢
延伸盘点积累
睁眼瞎盘点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2014 年终·盘点
建国以来新年献词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