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2016-04-29 08:27
经营者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事制度事业单位改革

张 杨



当下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张 杨

摘 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现行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已经阻碍了发展的进程,特别是限制了人才的流动,严重影响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制度 改革 对策

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一、我国事业单位现行人事管理制度的发展

根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办发〔2000〕15号)的精神,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2000年07月21日实施。我国自2002年起开始试行聘用制,并不断扩大。2010年全国已基本完成聘用制的过渡。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自2006年1月1日,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政策性安置和涉密岗位的人员外,均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006至2007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2006年,我国提出要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2009年,国务院提出进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三个步骤。2008年国务院原则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2010年10月《社会保险法》颁布,2011年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至此,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基本成型。

二、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性质定位

鉴于目前我国多数政府职能部门仍与事业单位未有明确界限,且以行政管理与行政依附关系居多,事业单位俨然成了政府部门的附属物,以至于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越发行政化。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事业单位结构较为复杂,况且目前的改革尚未触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政府和事业单位关系模式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倘若事业单位体制的固有顽疾没有得到有效去除,那么人事制度改革难免流于表面。组织性质定位的模糊导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制定的困难,人事管理部门缺乏独立性,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不能给予明确的界定和可操作的细则,分类管理就很难推行。

(二)人事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公共人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是一个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人事管理的法制化是国家法制化程度的重要体现。截至目前,我国针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出台了《公务员法》,针对企业工作人员出台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针对事业单位人员就相对滞后,直至2011年11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才印发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尚未上升到法律层面,约束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到出台规律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改革中遇到的很多现实问题缺少法律依据,很难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此类现象会给实际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制约,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

(三)用人机制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急需转变,首先是编制管理滞后。在一些公共服务行业,定编和扩编沿用以人口为基准,而非以实际工作需要量定编的原则,导致工作量大,人员少,以至于不得不聘用编外人员来弥补人员不足的短板,但编外人员由于专业素质不够、待遇不满等引发出诸多次生问题。其次是事业单位与上级领导单位之间权责关系不合理,导致用人权限的缺失。政府部门将事业单位人事权的管理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控制着事业单位的人事调配、调动等权利,事业单位无法根据自身需求引进人才,由调配冗员造成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员很多,能干活的很少。加之聘用制度流于形式,聘用制度签订情况较为混乱,且并没有作为确定人事关系的依据,成了一纸空文。再次是人事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不到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单位体制、社会保障等的制度改革密切相关,但目前我国以上制度改革措施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

三、人事制度改革的对策

(一)严格政事分开,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员招聘制度

逐步将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化,将具有社会公共服务性质的事业单位与政府行政干预的模式逐渐破除。提升事业单位自身的自主权,特别是在人员需求和招聘过程中的自主权,但要以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招聘制度和完备的聘用法律法规为前提。当然改革的进程不能一蹴而就,但用人制度首先要确立,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合通过制度的不断改革,使事业单位现有的冗员合理分流和自然减员。这一切都是以事业单位的自主用人机制和自我管理为充分条件的。通过管住进门,打开出门,从机制上实现事业单位自我调节、良性循环。

(二)尽快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法律体系

完备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是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应首先建立起能够约束和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保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可以依法依规顺利推进。其次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特别是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建立起可操作性较强的法规政策,能够进一步增强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完善现有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和配套政策

一是改革编制管理,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使编制管理中心不再僵化的以人口数为基准,而转为以工作量为基准核定编制。将工作任务量化,并制定配套的绩效考核指标。二是尽快理清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不断完善招聘、任用、分配、养老、分流等相关政策。制定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突出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在改进后的编制数量基础上,根据地区、行业等重新调整岗位设置比例,建立符合自身事业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按岗定酬、同工同酬等原则,实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四是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已在全国事业单位实行,但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部分差额和自筹自支事业单位,例如公立医院,应不断根据单位自身特点,在绩效工资总量不能被突破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分配方案,防治“类大锅饭”现象的再次抬头。

事业单位曾是我们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也必将是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人事制度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和基础,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根据社会、经济等的发展水平,适时的进行调整。经过一段时期的改革和调整,我们已经积累了部分经验,但在现实执行中仍然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 沈玉芳.探究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12(5).

[2] 许莉莉.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J].中国经贸,2012(6).

[3] 任香茹.浅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J].中国市场,2010(28).

作者单位(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简介:张杨(1982—),女,天津北塘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人事制度事业单位改革
《当代中国人事制度》出版发行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改革之路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