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千古情怀”

2016-04-29 06:00吴德亮
茶道 2016年4期
关键词:茶器壶盖茶壶

吴德亮

2016年中旬,邓丁寿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而此次并非他首次在北京办展,早在十多年前,他就以壶底出水的“古逸壶”设计,颠覆中国数千年来茶壶传统的“三点金”格局而红遍两岸。

邓丁寿常说,他的创作思维是来自对茶与壶文化的长期钻研精辟,自成心法后,二者相扣相生变化的总结。就我对他的长期观察了解,他不仅具有丰富的学养功力,含蓄而深富内劲,不以世俗的习惯形制做壶,坚持“壶非一相”,而在十多年之间更陆续创作了古逸壶、新概念壶与幽壶等各种现代实用新机制,造型和纹饰又充满古典的流风气韵。近年来,他更以雅健中见温润的美学转换,透过岩砂壶朴质的张力,加上刻绘字画的注入,唤起茶人与收藏家的殷切期待。无怪乎,会有收藏家盛赞他是“千年一叹的壶艺奇才”了。

邓丁寿创作结构的严谨尤令人惊异:每一把壶都经过缜密的设计,从灵感的注入到手绘草图,至拉胚、塑型、拍打、用釉、投窑,每一个过程都一丝不苟,烈火蟀炼的作品从出水、断水、握持,到壶盖与壶身的密合度、节奏律动的视觉效果等,都堪称无懈可击。

难能可贵的是,邓丁寿从不停滞或满足于现状,造型不断求新求变,永远带给观者新的惊喜。他常自豪地表示,十多年来总共创作了七百把壶,没有一把是相同的、每一把都可见不同的创意与心血。他也不断尝试加入各种元素或材料,不仅使作品更具艺术美感与实用性,也将不同矿石的特色发挥至极致。

例如他首创以金水融入创作,使台湾茶器更上层楼,在金价不断飙涨的同时,与贵重的黄金器皿划上等号,引来其他人的纷纷跟进。或不惜以珍贵的璧玺、红宝石等加入岩矿与陶土,成就的茶壶造型律动饱满,发出的强劲生命之气,以及粗中更见细腻的笔触,将茶气与韵味作最高境界的结合演出,而兼容并蓄的格局与贵气逼人的霸气,更堪称当代的壶艺经典。

即便同一组作品,邓丁寿的岩砂茶器变化也明显呈现在每—个细节,从壶身、提把、壶嘴到壶盖、壶钮,丰富的意象与开创性往往超出想象,例如他会在茶杯中心隆起一座黄金山丘,让红浓明亮的茶汤环抱辉煌如潮起潮落般浮沈,寓意深远。或将传统中国的吉祥兽,无论龙或貔貅等繁复具像,以无比大气的意象幻化为坚致如金的壶把。

我也愿以“大含细入”来形容邓丁寿的作品,大的如提梁壶可含盖大化之气,小的如瀹茶壶则深入精微,正如《汉书》(杨雄传)所说“大者含元气,纤者入无伦”的境界。以他的“满腹经文提梁壶”为例,壶身若有似无、彷口远距离拍摄而无法清晰一窥全豹的经文,又象是传说中的无字天书。

又如一把以存放封养8年的陈年老岩矿泥料,所创作的一把新壶“无为”,以龙把、金钮、彩岩构成的瀹茶壶,小品而大器,他还特别在口缘篆刻“无为”二字,并在包装的木盒上以毛笔书写“看那远山/秋逸近冬雪/热茶呼”,让人不由得会心一笑。

此外,以密集的涟漪千千层层环绕的大型提梁壶“时光流逝”,或无数光点在流星雨中闪烁、侧把却开满圆洞的“浮生若梦”单柄壶;甚或炊金馔玉般衬托茶叶尊贵的“金玉满堂”提梁壶等,都让人感受大器中蕴含的无限哲理。

邓丁寿的一把侧把壶“无念”,壶盖以金水涂装的按扣,不仅可以在注水冲茶时扣住壶盖不使掉落,更与黄金璀璨的壶钮同时隐喻人间的奢华。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丁寿似乎想告诉茶人,只有心无杂念拒绝诱惑,才能专注沏出一壶好茶……

猜你喜欢
茶器壶盖茶壶
在舞焱柴窑室
基于我国茶文化谈陶瓷茶器与信阳茶传承开发的关联性研究
带孔的茶壶
文化符号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浅谈紫砂《宝菱壶》的君子风范
伪造爱情
制怒
别碰烧开水的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