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的棚户区改造探讨

2016-04-29 07:50栾君丽
经营者 2016年4期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

栾君丽

摘 要 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棚户区的改造工作还存在拆迁难度大、政府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国家应该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缓解社会矛盾,创建新的融资渠道以更好地进行拆迁工作,致力于创造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鉴于此,本文就城镇化背景下的棚户区改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希望对于城市化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 棚户区改造 拆迁 城镇化背景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城市片区开发对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质量、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都具有重要作用,即有破有立,破字当头,必须立在其中。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强、拆迁难度大、配套资金缺口大。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土地开发与棚改已经成为今后各级政府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一、城镇化背景下棚户区改造的困境

(一)拆迁阻力大

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境,就是拆迁阻力较大。许多棚户区中的住宅都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政府直管公房和企业自建房,或者是一些外来人口长期聚集,自建延续下来的房屋。这些住宅普遍存在着居住人口多、规划设计差和卫生条件差的问题,带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而随着城市的重新布局和规划,这些棚户区多数发展成为“城中村”。较高的拆迁费用使多数地方政府感到头疼,再加上棚户区外来人口不断涌入、人口流动大、房屋产权不明晰等问题,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不便,使得棚户区的改造困难重重。

(二)资金缺口大

国家住房部有文件提出,到2020年各城市要完成2500万套棚户区的改造工作,而完成这项工作至少要投入4万亿元的资金。但目前,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央银行的补贴,这些钱远远不能满足地方政府工作的需求,资金缺口使得政府有关工作较难推进,无法及时完成对棚户区的改造。

(三)规划难度大

为了平衡棚户区的改造资金,一些地方政府在规划上会更加关注实物的设计,如车位数量、绿化率等,而对“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交流网络构建”等社会规划没有足够的重视。使规划出现脱节的现象,无法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且交通时间较长、支出成本增加。因此,规划难度大也是棚户区在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二、城镇化背景下的棚户区改造

(一)加大政府投入,提高资金利用率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棚户区的财政支出,并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在改造中的哪些环节进行投入,要公开透明,防止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灰色地带,使资金更好地用在刀刃上。其次,可以鼓励民间投资,民间力量是庞大的,让民间组织、团体更好地融入城镇化建设中来,能够使经济更加活跃、更具活力,也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经济投资。然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这也是资金的重要来源。最后,还应让企业参与其中,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让它们加入到这个棚户区改造的建设中来,会使资金流通得更快。

(二)严格依法拆迁,提高扶持补贴力度

制定棚户区改造的政策要落到实处。棚户区如何改造,改造的目的,改造的标准等等都需要制定严密的政策规定,不然这个工作就没有执行标准。如果标准、政策出台了,就要落到实处,要把棚户区改造这项工作如期、如实地完成,让这些棚户区早日消失在我们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在进行拆迁时,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行依法拆迁,将补偿标准、原住户安置方案等程序都做到公开透明,从而得到更多原住户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政府还要提高扶持补贴的力度,当然对于个别“钉子户”过高的补偿要求,政府应该根据补偿标准进行补偿。而对于超过补偿标准的,政府应将其纳入司法程序解决,以保障补偿的公正性。对于一些特困低保家庭,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在原有货币拆迁及财政补贴的基础上,以公租房安置的形式给予其帮助,而对一些短时间之内购买力不足无法进行安置的困难家庭,则可为其申请共有产权的定向安置房,等到条件允许后再从政府授权的机构赎回房产,从而妥善解决在棚户区改造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的效益并重的目标。对这些补贴,要提前举办一个听证会,邀请居民代表,进行商谈,避免出现补贴纠纷,并要将补贴的详细标准,补贴人员名单进行公示,使这个工作能顺民意、合民心,从而更顺利地开展。

(三)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扩宽融资渠道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增加棚户区的改造资金量。政府可以建立投资融资平台,并构建“授信+核准”的模式,大大增加棚户区的改造资金量。为了及时完成棚户区改造工作,政府可通过融资平台向国内商业银行申请专项政策贷款资金,以统借统还的方式来取得较低利息的政策资金。同时,在取得资金后,应以优惠的利率向已经核准符合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的放贷工作,并且进行封闭运行,使资金达到最佳建设作用。这种做法可以降低政府融资成本,提高棚户区融资改造的效率,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顺利完工。

(四)创新规划方式,打造和谐宜居空间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规划方式,应该体现“和谐宜居”的设计理念,打造适合人们生活的良好环境。在规划中,政府首先要避免“贪大”的规划方式,使设计从偏物质规划逐渐转变为偏社会规划。同时还要避免“脱节”的规划方式,在设计中寻找环境、就业和交际的平衡,让重新改造的住宅区更加便于人们的生活。此外,政府在规划时还要注意尽量保护城市的传统风貌。对于一些历史文化区,尽量以修缮整治为主,避免破坏它原有的文化氛围,而对于一些有意向外迁的居民,政府应该要采取适当疏解的方法,积极帮助该区域后期业态的引入,实现居民生活与市场运营相平衡。

三、棚户区改造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

(一)拉动投资

棚户区的改造工作可以给当地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拉动投资的增长。例如,辽宁省在四年内完成了10000平方米的连片棚户区的改造,其改造面积超过2910万平方米,新建了4400万平方米的新住房,按照新建成住房2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估算,辽宁省至少可以拉动3000亿元的投资,从而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拉动投资,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棚户区的改造还可以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棚户区的土地利用率低,只有通过改造才能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为城市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棚户区的改造还可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城中村普遍存在来往人员复杂、公共环境差、基础设施滞后、违章建筑多的现象,而改造棚户区可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统一城市面貌,为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四、结语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一项利民的政策,政府通过对棚户区的改造,将存量土地盘活,使土地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在改造过程中,棚户区的用地结构功能和服务功能都得到了优化,不仅为居住在棚户区的家庭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保障服务,也有利于当地投资的增长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海阳市发展和改革局)

参考文献

[1] 周蓉.试析ppp融资模式在棚户区改造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6,14(01): 217-218.

[2] 王婷月,张琪,李晓蒙,叶伊铭,郑秋晗.棚户区项目中狭义ppp模式应用的优势、风险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273-274.

[3] 吴永宏.坚持惠民理念,狠抓四大关键——棚户区改造工作持续深入推进[J].中国房地产,2015(12):14-17.

猜你喜欢
棚户区改造
河南省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以棚户区改造推广产业化住宅
关于乌鲁木齐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审计工作的思考
棚户区改造户心理探析及人文关怀
PPP模式下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研究
南昌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践逻辑与发展方向
棚户区改造档案刍议
辽宁棚改新区建设问题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