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

2016-05-03 08:02钱红丽
伊犁河 2016年1期
关键词:普鲁斯特品性孩子

钱红丽

它一直跟随,自记事起。它跟了我这么多年,也老了吧。那种东西是不及物的,并非惧怕,只是无奈,是命运之瓶,一次次被摔碎,每一步,都扎在足心,锥心般痛……

试图把它们说出来,总是辞不达意。

小时候,一个人在田畈徜徉,或许正午时分,天,丝绒一样的蓝,放眼外,没有一丝云彩,更没有一点风,庄稼各自生长,茂盛而狂野。怎么一个人去的田畈,记不清了。只记得那种孤单,无依无靠的孤单,洪水一样围拢过来,简直会哭出来。

全是好天气,晴朗,静谧,连蝴蝶都不肯飞出来,万物仿佛睡过去,忘了醒。

有时我牵着牛在田埂放牧,无事可做,一双眼睛四处搜寻,远方除了群山,似乎空无一物。乡下的空阔,适合看天。那么蓝的天,特别给人孤独感。幼童是趋闹的,天生喜爱结伴,可是身边,除了天空,原野,别无所有,于是孤单、害怕,害怕一种广阔无垠的静谧。只有等到长大了,才洞悉,那种静谧多么可贵难得。渺小的人被大自然包围,纵然有稻子、野草、小河、蔬菜作伴……也还是有排遣不了的孤单,强烈的孤单。

如今,不同了。身处人群,反而更加孤单,只有把自己放逐到自然中,才会自在。成年,是在灵魂里活;幼年,是一匹尚未进化好的兽,群居是与生俱来的需求。

或者,冬天的时候,我一个人去菜地拔萝卜,拎到池塘洗,抬头间,大面积的水面把我吓到了,越想越怕,是孤单地怕。没有一个人,只有深不可测的池塘水。冬天的水,咬手,清澈,深不见底,雪白的萝卜在水里上下翻动,激起阵阵涟猗,涟猗一圈圈扩大,随后消失不见。

20多年后,重回乡下,当走到当年洗萝卜的塘埂上,不禁惊诧起来,塘口面积小得出奇,当年怎么就被吓到了?幼童视野窄,什么都被无限放大了,所以惧怕。

随着惧怕而来的是孤单。幼童天性趋闹,若身边有几个大人或小孩,就不至于那么害怕无助了。

再把时间的日历翻到二年级,数学课开始接触上除法。生性愚钝,加减法勉强应付,一旦到了除法,眼前一抹黑。每拿到一道除法算式,只晓得除以“一”。

别的同学都做完了题目,正在课桌间嬉戏打闹。无边的惧怕涌上来,终于克服掉害羞心理,主动向一位女同学求助。当我哭丧着笑脸,难为情地提出让她帮帮我时,她略略笑笑,转而继续跟同学们说笑去了。

至今,我都记得她的笑脸——即便梦中遇见,也是寒光闪闪,让我的灵魂缩至一团,本能地关闭与外界接触的窗户——我的不擅与人交集,可能源于此。

7岁的我实在太笨,真的不知道12除以3该得几?只有绝望。有一天,想着妈妈可能经过我上小学的那个村庄,趁着同学们打闹说笑的空档走出教室,站在屋檐下等,希望遇见她。也许当看见妈妈时,我就不再害怕,孤单自行治愈……

我一直望着小路尽头。那是一条曲折蜿蜒的蛇行小道,不知等了多久,妈妈的身影终于出现,我看着她一点点走近,眼泪快要滚出来。那是怎样绝望的等待啊,至今留在记忆里抹不去,黑白相片一样,定格在大脑深处。

小学五年,一直在转场,分别转了三所学校:大屋小学、联丰小学、谋道小学。我与同学不停地认识,不停地分别,不停地遗忘。这也是一种撕扯,自小便缺失一种随遇而安的熟悉与秩序。幼孩天生欺生,加上天性的害羞内向,就加大了与周围相处的难度,一直困苦不堪。

至今,依稀记得,拒绝协助我答题的女同学微笑的样子,她那么骄傲而冷漠。

到了成年,尤其害怕午觉醒来后的空虚感,那一大段逝去再也不复重来的青春岁月,在小城芜湖度过,它也成了我一生中最为晦暗黯哑的岁月,本该肆意绽放的年华,却一股脑儿断送在幽暗的深渊里。那时,有的是大量空闲,午后不用来睡觉,又能做什么呢?

醒来,大多在午后三点,浑身冰冷,顿感前途晦暗,孤单无助。出于自救心理吧,或许出去散会步,或许干点家务活,慢慢地,那种情绪会缓解一些……多少年,均如此。

有一段,失业在家。是盛夏,吃罢晚饭,太阳仍高高挂在西天,洗澡为时尚早,能做什么来打发时间呢?

屋后有一条铁轨,许多黄昏,都在这里踱步,来来回回。钢铁被雨水侵袭,散发出腐朽的锈色。枕木黝黑,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暮色,心中没有希望,连梦都没有,无止境地行走,用以打发荒漠一样的日子。写到这里,我依然感同身受,那种令人窒息的酷热黏稠,蚊虫叮咬的奇痒感,恐怕一生都挥之不去。

一过,十几年。其实,那时,纵然抑郁了,也浑然不觉。长期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最后终于决堤,医学上叫“甲亢”的一种病找上门来,一治,两年,每天吞服大把药粒,将原本健康的胃彻底吃坏。每个月需要去抽血化验血象,右胳膊弯处的血管严重变形,凸起状,很丑,不再安眠于饱满的皮下脂肪里。

如今,那种孤单感依然没有消退,它时时光临,比如在云重天低的阴天,孤儿一样的无助。

多年以后的一次臆想,我可能得的是一种先天性的孤独症吧。不然,为何如此强烈地被孤单、无助、恐惧屡屡折磨?

到底担心什么?没有答案,总是被一种低落的情绪牢牢控制。

人生里各个阶段,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坎,等在那里,让我过不去。青春期,接触大量诗歌、哲学书籍,依然过不去。弗洛伊德,看;荣格,也看。一样过不去。

认为自己是个非常具备同理心的人,倘若学习心理学,一定成绩不菲。这种长处无以发挥,于是,常给自己诊断,并给出建设性意见。比如,人最重要的得学会自控,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让它肆意蔓延。这何其艰难?近年,学会快走,似乎有所帮助。运动最能让人脱离负面情绪。

我这样负能量的人,最好的自控力量,来自于眼前的孩子——一个母亲,必须给他的孩子作出榜样,一味地陷于痛苦的深渊,是赠给他的负资产,也是一个母亲难以面对的。

一天,纪录片频道正在播一个关于越南雨林的片子,画面中尽是各色毒蛇。我对孩子说:赶快换台,妈妈最怕蛇了。5岁的孩子说了一句哲理性的话:害怕就要看嘛,看了以后就不害怕了。

孩子这句话,如醍醐灌顶——是啊,克服恐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面,而非回避。越回避,越害怕。因为孩子这句话,我从此不再回避蛇类,直面它,慢慢在心理上就克服掉对它的惧怕。

这简直是一个神启。

上苍派了我的孩子,让他来教会我拥有了直面的勇气。

在如今的这个年纪,我的辞典里不应该再有“恐惧”和“回避”这两个词了。对于一切,采取的态度是敬畏,而非恐惧,是迎头赶上,而非回避。

孩子是我的一面面镜子,自他降临5年来的日子里,我自他身上获益良多。

在他那儿,我得以一窥自身的缺陷,无论身体上的,抑或精神上的。

有些缺陷相当致命,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它克服掉,结果总不能如愿。比如我看着他自苦,看着他自我折磨。汉语拼音写得不太正规,他就发自己的脾气,不停地说:我写得不好。甚至打自己。尽管一再鼓励:你写得这样已经很了不起啦。他不依不饶,有自己的主见:你骗我,我就是写得不好嘛!

有时,持续时间过长,我们做大人的又失去了耐心,索性不理了。

每个人都要独自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没有人可以救得了你,你必须自己上岸。

“卡塞尔·普鲁斯特,饱受失眠的折磨21年,他在卧室墙壁加上软木贴面隔绝噪音,窗户从不打开……”

某天,在嘈杂的单位采编大厅看见这一行字,静静怔在椅子上,久不能起身。那天是11月18日,普鲁斯特的忌日。

普鲁斯特活了51岁,在哮喘与失眠的双重夹击下离世。据说,在七卷本《追忆似水年华》里,他用整整40页写失眠的一夜……这些切身的痛楚,凡人无法想象。《追忆似水年华》是意识流的巅峰代表,没有哪一部意识流可以超越得了它。是失眠成就了《追忆似水年华》,然后又毁灭了普鲁斯特?

可不可以说,精神的病痛成全了普鲁斯特?

若这么结论,也太残忍了。

为何在关于普鲁斯特那一行字前怔忡良久?那是因为也曾饱受失眠的痛苦。只有病友之间才会对同一种精神性疾病深入痛彻……

如今,几乎不能夜读。但凡读书,神经势必兴奋,加剧入眠难度。只好退而求其次,将读书时间挪移至白天,午餐以后——也是因为难以入眠,索性将阅读替代了午睡。

近段,读《孔子家语》,至101页时,我又怔住——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是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以其不息,且变如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拘必修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白仞之溪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洁,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译成白话,大抵如下:

孔子正在观察东流的河水,子贡问道:“君子对所见到的大水,一定会仔细观察,这是何故?”孔子回答说:“因为水流动不息,它的恩惠普遍地施与天下苍生,却又显得无所作为。水就好像有德行似的:它流动时,就奔向低洼之处,即使弯弯曲曲,也必然遵循着这一原理,这种品性像‘义;它浩浩荡荡,没有穷竭的时候,这种品性像‘道;它可以流行各处,即使流赴百仞溪谷而无所畏惧,这种品性像‘勇;注入到一定的水量,自身本性就能达到平均,这种品性像‘法;盈满时无须刮去,自身就不会满了再装,这种品性像‘正;本性柔弱,无论多么细微的地方都能达到,这种品性像‘察;发源以后必然奔流向东,这种品性像‘志;既有流入又有流出的,万物靠它趋向新鲜洁净,这种品性像‘善教化。水具有如此的德性,所以君子见到一定要认真观察。”

觉得孔子真正是一个穷尽孤独的人——只有孤独的人,才能洞见万物之理。

一个孤独的人,只有在穷尽了孤独以后,才会走出孤独,一步步显得开阔,如流动之水,奔赴大海。

最近,有娱乐圈女神出书,文坛大佬齐齐上阵吆喝。略看几页电子书。关于生命中的孤单,她表达得轻巧,似乎一种强说愁的矫情,袅袅地天鹅一样飞过去。作为一名普通读者,读着读着,隔得很,没有一丝痛感,则不以为好了。

她是人见人爱的女星——也曾享受过繁华绮丽。即便恋爱,何尝没有过轰烈悱恻?如今,息影,一边做阔太,一边练笔,有那么些人捧——这真不寂寞,何来孤单?

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才真是孤单寂寞——在电脑前写点东西,不知觉间,鼻腔里充斥着阵阵焦糊味,赶忙起身,冲进厨房,一锅大好的红烧萝卜糊了,慌忙抢救,把黑锅底铲掉,重新刷洗,以便另一道菜的加工。

作为普通人的一生,我们何尝不是一块黑锅底?每天需要不停地铲刷清洗,方可得以自新。

每天无非两菜一汤,吃完了,赶紧把孩子送去学校,连个午觉也来不及睡,匆忙赶往单位……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好像没有时间产生孤单感——纵然夜深更静,孤独潮水一样汹涌,也会身心俱疲不理会地睡过去,明天还有许多琐事等着处理。

我们这些努力打拼过而始终默默无闻的人,才是真的孤单寂寞。

有时,开着电脑,负面情绪一波波涌起,浑身冰凉,QQ上无数新朋故旧人头闪烁,纵然心中万语千言,也会孤独止言,不便打搅别人……

——孤独是没法谈的,它加入不了谈话之中。它适合埋在心里……

有一天,当看见天体物理学家李淼先生的一个讲演稿,特别敬佩。李先生说:人类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文明。

既然这样子,人类是没有同伴的了,其他星球上也没有同行者,人类天生孤独。

地球也是一个孤独的球体,目前尚未发现其他星球上有智慧文明出现。太阳也是有寿命的,总有一天它会爆炸,然后无穷性的变大,直至把地球吞没……

许多年,没有看过满天星斗,那种大得出奇亮眼的星体,终于被城市的粉尘所遮蔽。人与自然,在一点点地走向隔膜。一直惧怕城市化的步伐,这并非一种智慧文明的表征,不过是一种圈养。

人应该活在自然的怀抱里,有开阔视野,足以看清满天星斗。地球不过是宇宙中尘埃的一次偶然聚合,它在宇宙中的分量抵不过一滴水,地球四周偶然地有了大气,地球上偶然地有了淡水,逐渐有了生命,千万亿年的进化,才有了人类这个唯一的智慧文明。

宇宙浩瀚无垠,作为地球上渺小的人类,孤独是必然的命运。所有的关于孤单惧怕的记忆都应该淡化,如同孩子询问的那样,为什么冬天过去了是春天?我告诉他:因为一年有四季,分成春夏秋冬。这样一年年的轮回,主要是我们的地球一直绕着太阳转动,就产生了春夏秋冬的气候。就这么简单……

他似懂非懂,又问:为什么树叶都落了呢?

因为冬天到了,树就落叶。等到春天还会长出来。

为什么冬天要落叶?

若用科学的逻辑去向一个5岁的孩子解释树为什么落叶的问题,不免煞风景,不如让他继续保留疑惑、探索的天性,留待他日后自己去解决“树为什么落叶”的天问,一如让他独自面对生命里的孤独感。

人类的孤独,犹如一次次的花开叶落……

猜你喜欢
普鲁斯特品性孩子
普鲁斯特遗作即将出版
跟鹰在一起,也就学会了飞翔
跟鹰在一起,也就学会了飞翔
品德教学须关注品性、悟性、灵性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不同地域学生融和品性培育”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