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与潮扇共徘徊——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德阳潮扇”传承人龚德江

2016-05-03 07:25
关爱明天 2016年4期
关键词:德江德阳技艺

本刊记者王采摄影刘奇



且与潮扇共徘徊——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德阳潮扇”传承人龚德江

本刊记者王采摄影刘奇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中国写团扇的古诗词浩如烟海,此诗相传是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班婕妤所作乐府歌辞《怨歌行》。

据记载,中国扇文化底蕴深厚,有3000多年的历史。潮扇(潮州团扇)技艺自清末由广东潮州传入德阳,虽起源于潮州,但几经改良后却在德阳这片土地上发展兴盛,成为四川一绝。“德阳潮扇”曾作为皇家贡品献礼慈禧太后,深得其欢心,也曾被当作生日寿礼赠予美国总统罗斯福,甚至华盛顿国家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两把德阳潮扇。在今天,广东潮州早已不见了潮扇的踪影,而德阳潮扇的传承人也仅仅剩下了龚德江、杨占勇二人。日前,本刊记者在德阳石刻公园艺术长廊采访了德阳潮扇第四代传人龚德江。

传承下去

德阳潮扇陈列室是龚德江为宣传和展示德阳潮扇文化自办开设的,所有德阳潮扇最后的作画工序都是龚德江和女儿龚书在这间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内完成的。记者见到,这个陈列室摆放着各种精美绝伦的潮扇,潮扇上刊画的内容有花鸟虫鱼、有山水画、有人物画等等,如摆放在家中,是一件极佳的艺术品。陈列室墙上还挂着几幅龚德江的国画作品。

谈及德阳潮扇传承的艰难,龚德江告诉记者,德阳潮扇曾誉满海内外,但要想俘获现代人的芳心似乎有点困难。“现在的工业技术这么发达,机器做出来的工艺品都是炫丽多姿,非常漂亮,而像德阳潮扇这种完全靠手工制作出来的传统艺术品已经很少有人懂得欣赏了!”不过,这项传统技艺所处的无奈处境也让这个硬汉子摇头叹息:“好东西不是不想传承下去,关键是没有多大的市场空间,我们能坚守下去,但再往以后能否坚持就很难说了。”

为了不忘这项绝艺失传,龚德江让女儿龚书也加入了德阳潮扇制作队伍。2012年,龚德江、龚书父女毅然选择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霍春阳导师及工作室成员对德阳潮扇赞不绝口。目前,龚书不仅国画功底深厚,也能独立制作潮扇了。

精细活儿

“这是个精细活儿,现在年轻人,一般做不了这个工作。”龚德江向记者介绍,德阳潮扇的制作只能在每年的4-6月进行,客人需要潮扇的话要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预订。他会根据需求来采购材料。制作潮扇对所用竹材的要求特别高,4-6月的竹子韧劲是最好的,做成的扇子也最漂亮。潮扇做好后马上保存起来,这个时节也刚好可赶上销扇季。

他告诉记者:“德阳潮扇制作的材料特别讲究精密细致,除了制作扇丝的竹材必须是从外地运来的无污染竹材外,做扇把用的竹子也是采自秦岭一带,潮扇背面用来作画的材料更是来自江浙一带的蚕丝。”

不仅选材讲究,潮扇的制作更是个细活,全部都得靠手工来完成。熟手完成一把潮扇至少得花三天时间,并且要经过车扇把子、扎扇框子、拖竹丝、画扇面、成扇装裱加吊须等十余道工序。以前潮扇的生产制作都是流水线作业,拖竹丝、绘画、装裱等各个环节分工明确,每个人对于分工领域内的工艺活干得游刃有余,但对其他领域却很陌生,因此熟悉整套流程的艺人极少。龚德江说,完成一把德阳潮扇,必须兼备篾匠、画匠的手艺,这个工艺本身是个慢活、细活,一般的人也做不了。

辉煌难再

龚德江说,每一把“德阳潮扇”都表达和传承了不同的文化。1895年,德阳潮扇成为贡品,受到慈禧太后青睐。抗战后,四川书画大师张大千、叶浅予等分别为扇面作画,大大提高了德阳潮扇的知名度,制扇业由此达到鼎盛时期,扇庄发展到30多家,年产量约7000把,潮扇远销国内外。1943年,德阳潮扇被作为国礼赠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并被收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1956年,德阳潮扇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罗马尼亚、印度等十多个国家元首。德阳潮扇曾经成为德阳出口创汇的主打商品,一时风光无限。

龚德江告诉记者,德阳潮扇技艺的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期间经历了几次起落才艰难传到今天。上世纪50年代,30多家德阳潮扇庄公私合营,挂牌成立了“德阳潮扇社”,父亲龚守春任副社长,德阳潮扇鼎盛一时。“70年代初的时候,虽然潮扇制作依旧很火,但因为制扇艺人的水平良莠不齐,数千把德阳潮扇出现了质量问题,被商家退回,自此德阳潮扇的制作就开始慢慢萧条了,很多当时的制扇艺人也纷纷转行,我父亲因为从小学这个,熟知制扇的每个流程,他不想让这门手艺失传,就要我来把它传承下去。”

20世纪80年代,全国进入电气化时代,就逐渐宣告了德阳潮扇市场空间渺茫。2003年冬天,父亲龚守春去世,龚德江成为了德阳潮扇的唯一传承人。目前每年的销量,100把也很难卖出去。价值几百上千元的德阳潮扇,以前是大富人家小姐使用,购买的人还多,但是现在仅仅成为一种装饰品、收藏品。

生机何在

2007年,“德阳潮扇传统工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授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次年,龚德江又被省文化厅指定为德阳潮扇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

龚德江说,和很多的非遗项目一样,德阳潮扇制作技艺现在也处于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近几年,潮扇技艺能否被传承下去一直是他最大的担忧。龚德江语带无奈地对记者说:“从青少年的前途考虑,我不太希望青少年前来学习德阳潮扇这门技艺,因为德阳潮扇的市场太小了,做一把扇子要花几天时间,年轻人靠这个工作很难维持生存。从潮扇的发展需求来说,就需要后继有人。”

龚德江称,如今随着德阳潮扇成功申遗,社会对潮扇文化及技艺的关注及认知更加深入,自己似乎又看到些许希望。龚德江说,“德阳潮扇代表的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借着申遗成功,我很想把德阳潮扇这个产业做起来,但也需要得到社会各方更多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把这门技艺传下去。一旦产业起来了,对年轻人才有吸引力,对潮扇的发展也非常有利。”

龚德江说,目前德阳潮扇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几年来,省、市、区众多知名画家、领导纷纷为德阳潮扇绘扇面、题字,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枯木逢春,再现生机。

龚德江作品:精妙绝伦的潮扇

人物档案

龚德江1955年生于四川省德阳市。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究班,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德阳潮扇传人”(享受国家津贴)、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德阳市书画院画师。

健康时讯

猜你喜欢
德江德阳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A novel flexible plasma array for large-area uniform treatment of an irregular surface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德江黑木耳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缺钱的“警察”男友
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的“警察”
三线建设时期的中国城市化——以四川德阳为中心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