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图书编目看兵书的学科归类

2016-05-03 07:39胡小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兵家兵书艺文志

胡小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崇左532200)

从古代图书编目看兵书的学科归类

胡小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崇左532200)

图书编目是学术分科的一个重要依据,兵书既是军事著作,又是诸子学范畴的哲学著作,从汉魏至明清的图书编目看,莫不如此。故从学术分科看,古代学人在观念上把它看作诸子学和军事学两种并行不悖的学科,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兵书的学科属性的。

目录学;兵书;军事学;先秦诸子

中国学术的分科源于中国古代图书编目,而中国最早的图书编目则发端于孔子整理和删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所以孔子不仅是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而且是我国第一位有详备历史记载的文献学家。虽然孔子的图书整理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图书编目,但是他对“六经”各书篇目的确定和对文字的删订,可以视为图书编目的初始形式,是图书编目的源头。严格意义的官方图书编目,则是汉成帝时刘向奉敕整理和校订天下图书所撰写的叙录,叙录的主要内容有书名或篇名、校订情况或经过、作者介绍、成书时间、主要内容、学术价值及图书真伪等,相当于今天的“题录”或“提要”。把这些叙录编纂一书,名为《别录》。所以,刘向的《别录》是第一部官方编订的图书目录著作。此后,图书编目经过魏晋隋唐的发展、宋明的变革和完善,到了清代,中国古代的图书目录学达到鼎盛,在自汉以来两千余年的中国传统学术研究中,起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一直被称为“读书之门径,治学之津梁”。学者循着图书编目的历史足迹,可以寻绎中国传统学术发展的路径。虽然图书目录学史不能等同于学术史,但在中国传统学术的分科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考察古代图书的编目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考察古代学术的分科。

一、汉魏六朝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

汉代司马谈把学术分为儒、墨、阴阳、道德、名、法六家,奠定了学术分科的基础。从周朝开始,就有专职的图书文献管理的官员。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就做过周朝的柱下史。柱下史的职责是掌管周王室的各类奏章、档案和图书。当然商和西周的图书文献主要是甲骨文献、金文文献,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简册文献和帛书文献。但是周朝的图书在长期的战乱中湮灭殆尽。到了汉代,有朝廷官员专事图书收集和整理工作。比如,西汉初期,任宏、尹咸、刘向、李柱国等官员整理了兵学、数术、诸子、诗、经传及方术等图书。[1]1701特别是刘向,每次整理好一部图书,都要对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誊写完毕后向皇帝奏报。刘向把每次的奏报纂集一起,名之曰《别录》。刘向死后,他的儿子刘歆继承这一未竟事业,编成“辑略”“六艺略”“诗赋略”“兵书略”“诸子略”“方技略”“数术略”,合称《七略》,而“辑略”是绪论性质的文字,并非题录。所以“七略”实际上只有“六略”。而“六略”的学科分类就是按照任宏、尹咸、刘向、李柱国等人各自负责的文献内容来确定。汉代的这种图书分类法一直影响到后来的学术分类。

东汉史家班固撰写《汉书》,其中有专门纪录图书编目的《艺文志》。《汉书》之《艺文志》把先秦诸子学术分为“九流十家”。由于班固认为“小说家”乃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流,不能登大雅之堂,故须从“十家”中除去,由此便剩下“九流”。而“兵家”则另立为“诸子”之外的一家。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兵书整理。《史记》载“武帝时,军政杨朴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1]763杨朴所编纂的《兵录》是我国第一部图书专科编目,从它编成之日起,兵家书目就已从诸子百家书目里独立出来。由于兵家是兼有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特殊学派,所以为了与其他诸子区别开来,而在编目时独立成为一家。事实上,班固《艺文志》的“兵家”类书目是根据刘向《别录》中的兵家书目和刘歆所编的《兵书略》而来,而刘向和刘歆所编的兵家书目又是根据《兵录》而来,且对《兵录》遗漏之兵书进行著录。

从《史记》记载可知,汉代著名史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叫《论六家要旨》。但这篇文章已经亡佚。后人只能从《史记》之《太史公自序》中了解其大意。司马谈纵论儒、墨、名、法、道德、阴阳六家的要旨。[2]3289-3292然不知何故,没有涉及兵家。之后,西汉末著名学者刘歆编撰《七略》,把当时的图书目录分为6类(《辑略》不是一个类别),实际上就是把学术分为6科。南朝齐代王俭著《七志》,在刘向、刘歆图书“六略”编目基础上,增加了“图谱志”,是为7科。齐梁时期的阮孝绪著《七录》,把学术依次分为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佛法录、仙道录7部,而比王俭、阮孝绪更早些年代的西晋学者荀勖,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甲、乙、丙、丁四部法进行图书编目的人,是后来以经、史、子、集编制图书目录的滥觞。

二、隋唐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

《隋书》之《经籍志》继承西晋荀勖创制的甲、乙、丙、丁四部编目法,其体例主要是把所编目的图书按经部、史部、子部、集部进行分类,但在四部之后又附有佛家、道家,实际上是“六分法”,基本还是南北朝时期的“六分法”“七分法”。不过,虽类别比“七分法”然少了一个,但是每一部的图书内容增多。其中,子部编目有兵书、医方、历数等14类。之所以如此,《经籍志》的编撰者解释说:“儒、道、小说,圣人之教也,而有所偏。兵及医方,圣人之政也,所施各异。世之治也,列在众职。下至衰乱,官失其守。或以其业游说诸侯,各崇所习,分镳并骛。若使总而不遗,折之中道,亦可以兴化致治者矣。《汉书》有《诸子》《兵书》《数术》《方伎》之略,今合而叙之,为十四种,谓之子部”[3]1051

《新唐书》为宋代欧阳修等编撰,其《艺文志》乃依据《旧唐书》之《经籍志》体例,以唐代目录学家毋煚所编《古今书录》为底本,增录了《旧唐书》之《经籍志》所未著录的不少唐代图书,所以其内容有较大的扩展,然而在图书编目体例上,两者均采用甲、乙、丙、丁四分法,即甲部为“经录”,乙部为“史录”,丙部为“子录”,丁部为“集录”。其中,“子录”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书等17类。

三、宋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

《宋史》之《艺文志》体例依循《旧唐书》之《经籍志》及《新唐书》之《艺文志》,将所编之书目按经、史、子、集之序条列,各部的分类与《旧唐书》之《经籍志》及《新唐书》之《艺文志》大体相同,子部仍旧有儒家、道家、法家、兵书等17类。北宋王钦若奉旨编纂《崇文总目》,其书目乃据北宋宫廷藏书编定,分经、史、子、集四部,子部有道家、儒家、兵家等16类。其所编书目是非常可靠的,因为不是简单地抄录前代书目,而是根据宫廷实际藏书编目,故其书目都能与当时传世图书一一对应。

宋代雕版刻印流行,经济繁荣,私人藏书普遍,为了便于查找,往往编有书目。晁公武编著《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编著《直斋书录解题》,黄震编著《黄氏日钞》,他们是宋代私人藏书的名家,所编写的藏书目录也为后人看重。其中,晁公武采用经、史、子、集四部法,子部编目有儒家、法家、道家、兵家、释书等16类。必须指出是,晁公武虽以“兵家”类列兵书目录,但并不认为“兵家”属于诸子学。而“纵横”“小说”类书目虽未以“家”名之,却被认为属于诸子著作。其中原因,是由于晁公武认为“兵家”与儒、墨、名、法一样,是起思想教化作用的学派,而非治国理政之学,由于两者又均为先王所传,故勉强列于“子部”。[4]1陈振孙虽不以“经”“史”“子”“集”编目,然所列之图书皆符合经、史、子、集之体例,经部有10类,史部有16类,子部有20类,集部有7类。子部所列,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神仙、兵书、释氏、医书等20类。黄震在编目时虽然编入了自己所作之奏、公移、申明、策问等目录,显得比较杂乱,但主要仍依经、史、子、集编次,而把“兵书”列在子部。

四、明清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学科归类

明清官修图书目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史》之《艺文志》、《清史稿》之《艺文志》及《四库全书总目》。《明史·艺文志》子部有儒家、道家、释家、兵书、天文、历数等12类。《清史稿·艺文志》子部有儒家、法家、兵家、释家等14类。《四库全书总目》与《清史稿·艺文志》的编目相同。《明史·艺文志》曰“兵书”,《清史稿·艺文志》及《四库全书总目》曰“兵家”,而且紧接于“儒家”之后。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说明明清时期的目录学家对兵书的认识不仅仅把它局限于军事著作,而是与“儒家”一样的经典。

中国历史上私家藏书最早的有明确记载的当算孔子,但是编写私家目录第一人,大概要算南朝梁代的任昉,史载任昉“家虽贫,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及卒后,武帝使学士贺纵共沈约勘其书目,官无者就其家取之。”[5]到了宋代,私家书目已是蔚然成风,并自成体系,与官修书目并行。明清时期,私家书目更是繁多,最有影响者要数明代高儒所著《百川书志》、清代钱曾所著《读书敏求记》两部藏书目录。《百川书志》分经、史、子、集四志。子志列有传统诸子“九流十家”、方技、数术、佛道、兵家等书目30类,不仅“兵家”列于诸子范畴,而且诸如医术、神仙、方技亦称为“家”。《读书敏求记》有经、史、子、集四部,子部列有杂家、兵家、农家、五行、天文等子书21类,而儒家、法家、名家、墨家、道家、纵横家等“六家”不在其中,故存在编列不当、分类混乱的弊端。不过,“兵家”书目则又赫然在“子部”之列。

结语

中国古代兵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学术性,若从学术流派来讲,它无疑属于“诸子学派”,与其他诸子流派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学派特征和基本范畴[7],但它又是中国古代军事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军事学的学科特征,在思想性之外,还具有“技巧性”或“技术性”。反映在古代图书编目中,以“兵家”之名类列的,往往指诸子学著作;以“兵书”之名类列的,往往指军事学著作。从上可知,古代图书编目对兵书的归类客观地反映了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把兵书看作思想性学科,属于关乎天人、治国理政的诸子学;一是把兵书看作实用性、技巧性学科,属于指导战争、谋取战胜的军事学。由于古代兵书客观上兼具上述两种学科属性,故这两种观念和学术归类自汉代以来并行不悖,而在图书编目上也就很自然地体现出来。若只把它看作诸子学,或只看作军事学,则都是有失偏颇和公允的。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魏徵.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4]晁公武.郡斋读书志[M].上海:上海涵芬楼景印,1943.

[5]李延寿.南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6]李桂生.先秦兵家的诸子学性质、学派特征与基本范畴[J].诸子学刊,2009(1).

责任编辑:谢雪莲

Subject Classification of Ancient Art of War

HU Xiao-lia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 Chongzuo,532200)

The cataloging of books is an important basis of academic division.The military writings are not only the art of war,but also the philosophy categories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It has been illustrated by all catalogues from the Han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Since ancient times,the military subject is not only a military subject,and a philosophy subject.The two theories vary,but they are parallel.

Bibliography,The Art of War,Military Science,The Pre-Qin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G250

A

1674-8891(2016)03-0149-02

2016-02-28

胡小莲(1971—),女,江西宁都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文献学与图书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兵家兵书艺文志
不是兵书的兵书——从吴起说《左传》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湘乡文化发展的历史与概况——《湘乡县志·艺文志》与《湖南省志·艺文志》之比较分析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标点错误六则
兵家名言录
《兵家史苑》第一辑出版
兵家名言录
兵家名言录
古代兵书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