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25例报告

2016-05-04 03:46唐小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2期

唐小军

【摘要】 目的 探讨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方法。方法 2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 采用氯胺酮麻醉, 在电视X光机下行徒手整复外加小夹板外固定16例, 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9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全部愈合, 肘关节活动良好, 伸肘达170~180°, 屈肘患肢中指可触及同侧肩峰。结论 采用氯胺酮麻醉, 在电视X光机下行徒手整复外加小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满意。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徒手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为较多发性骨折, 因其特殊的解剖关系及周围血管, 神经分布较多, 且容易造成畸形愈合而留下后遗症, 故临床治疗有一定的难度[1]。本院近年收治此类骨折25例, 因治疗得当, 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 其中男19例, 女6例, 年龄最小2.5岁, 最大29.0岁, 平均年龄10岁;20例为伸直型, 5例为屈曲型, 1例伴有上尺桡骨关节脱位, 2例伴桡骨无端骨折, 1例伴肘关节脱位, 9例为陈旧性骨折。

1. 2 治疗方法 采用氯胺酮麻醉, 在电视X光机下行徒手整复外加小夹板外固定16例, 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9例。①徒手整复加小夹板外固定:患者仰卧, 两助手握患肢上臂和前臂, 先顺势拔伸牵引, 以纠正重叠移位。若远端旋前(或旋后), 应首先纠正旋转移位, 使前臂旋后(或旋前);若整复伸直型骨折, 则以两拇指从肘后推远端向前, 两手其余4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拉, 同时用捺正手法矫正侧方移位, 并令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 常可感到骨折复位时的骨擦感[2]。整复屈曲型骨折时, 手法与上述相反, 应在牵引后将远端向背侧压下, 并徐徐伸直肘关节。复位后用特制肱骨髁上骨折小夹板, 屈曲肘关节90~110°位置固定3周。②手术治疗:常规皮肤消毒后, 予肘关节后侧从外髁开始, 沿肱骨下处做“∩”切口至内髁, 游离尺神经。切“舌瓣”完全暴露断端, 清理断端及手法复位达解剖复位后, 予内外髁交叉穿两根克氏针内固定牢固, 缝合“舌瓣”, 尺神经复位, 逐层缝合皮肤, 将克氏针两端留在皮肤外面约0.5 cm, 伤口外用敷料包扎后用石膏托外固定[3]。术后予以抗炎、补液等治疗, 直至有少量骨痂生长后, 拔除克氏针。

2 结果

25例患者全部愈合, 肘关节活动良好, 伸肘达170~180°, 屈肘患肢中指可触及同侧肩峰。

3 讨论

3. 1 肱骨下端较扁薄, 髁上处于疏松骨质和致密骨质处, 后有鹰嘴窝, 前有冠状窝, 两窝之间仅为一层极薄的骨片, 故在跌扑后暴力从手掌前臂传至, 极易造成骨折。儿童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骨骼分化未完全, 骨质不紧密, 加之好动, 易跌倒, 容易造成肱骨髁上骨折。本组25例患者中, ≤12岁患儿23例, 占92%。

3. 2 肱骨髁上骨折容易发生畸形愈合和血管神经损伤, 但可通过改善闭合复位与固定方法予以避免。由于儿童的再造能力很强, 凡与肘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的畸形, 可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进行矫正;而与肘关节活动方向垂直的畸形(如肘内外翻), 可成为永久的畸形, 但日后可截骨矫形[4]。因此对于新鲜的肱骨髁上骨折, 很少有切开复位的指征。本组25例中有16例为手法复位, 另外9例皆为损伤时在外地或当地医院治疗不当, 已成为陈旧性骨折后转入本院才予以切开复位治疗的。肱骨髁前方有肱动脉和正中神经, 由肱二头肌筋膜下通过, 进入前臂。髁上骨折时, 易被刺伤或挤压在筋膜及骨折断端之间, 引起缺血或正中神经损伤, 如Volkmann氏缺血性挛缩多见于本病, 早期表现为“3P症”。本组16例新鲜骨折由于在第1时间内予以复位及小夹板固定, 皆未出现“3P症”。临床所见肱骨髁上骨折造成神经损伤多为挫伤, 通常在3个月内均能自愈。本组25例中尚未发现明显神经损伤, 分析造成骨折的原因大部分为跌倒损伤, 直接暴力不很强大所致。

3. 3 儿童肘部有较多的骨骺, 均覆以软骨, 特别是内外踝骨骺, 外髁骨化中心在12岁左右才出现, 18岁时与肱骨干融合, 内上髁的骨化中心虽在5~10岁出现, 但至12~18岁时始与骨干融合[5]。本院选择的手术病例均≤12岁, 且通过术前观片, 术时直视下, 确定手术时穿针的方向和部位, 避免穿过骨化中心, 且选用较细的克氏针, 也同时避免了损伤骨化中心。术后经临床9例的随访, 骨骺发育正常。另外, 由于采取了切开复位及游离尺神经后, 在直视下从内外髁穿针, 避免了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3. 4 由于儿童生性好动, 且对于治疗不配合, 故在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过程中, 采取使用氯胺酮麻醉, 电视X光机下复位。这样做的优点是:①由于氯胺酮的作用, 小儿处于麻醉睡眠状态, 无挣扎哭叫, 解决了不配合问题。②由于氯胺酮的作用, 使肌肉肌腱牌松弛状态, 减少了肌群的抵抗力, 容易复位成功。③由于在电视X光机直视下, 可明显观察到复位的情况好坏, 随时调整复位手法和固定支取得满意的疗效。缺点是患者和医师都暴露在X光线下, 但可通过熟练操作, 缩短复位过程以减少X线的伤害。

3. 5 肱骨髁上骨折与肱骨无端全骺分离, 在临床特点上相似, 且常见于幼儿发育阶段的特殊损伤, 容易混淆, 造成误诊误治。在收集整理资料时就发现有1例被误诊为肱骨髁上骨折。临床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所见。全骺分离的典型表现为分离的肱骨远端, 骨骺连同尺桡骨一并向后内侧移位, 而外髁骨骺与桡骨远端始终保持良好的对位关系。这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木清, 吴官保.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63例临床观察.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6):958-959.

[2] 李志. 手法整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桡尺骨远端骨折150例报告. 中医正骨, 2006, 22(6): 29-30.

[3] 陈桂林, 王嵩峰. 单人手法整复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 中国骨伤, 2006, 20(1):42.

[4] 徐英杰, 张立伟, 尹羽薇, 等. 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尺桡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医药学报, 2011, 39(3):125-127.

[5] 丁皓, 丁晟. 改良的AO双骨折复位技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54例临床观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9):841-842.

[收稿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