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余:渊源颇深,临危受命

2016-05-04 07:25江玲
金融理财 2016年3期
关键词:刘士余证券化资本

江玲

刘士余

汉族,1961年11月出生,江苏灌云人,中共党员,1984年8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技术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2014年10月20日,任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候选人。

2014年11月5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国务院决定,免去刘士余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职务。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中,A股市场经历了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后跌停等一系列过山车式的震荡,既让人经历了牛市的疯狂,也让人感受了熊市的惨烈,证监会屡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新年伊始,当中国人都沉浸在传统节日春节气氛中时,全球股市却遭遇了“黑色一周”,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探。此时原农业银行董事长刘士余临危受命,接替肖钢继任中国证监会第八任主席职务。

和股市早有渊源

在此之前,坊间已经数次传出肖钢要离职,尽管最后都被证明是乌龙,但很多业内人士都明白,在经历了多次的股灾和熔断之后,肖钢的离职已经被认定为早晚的事情,只是继任者是谁,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从证监会历任主席来看,央行和银行系统是首选。特别是在股市波谲云诡的关口,更需要—个风格突出,有金融改革背景,并且专业眭高的官员来掌舵。

纵观刘士余的履历,18年的央行工作背景,在任期间,曾担任过银行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并在上一波拯救国有银行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各界对其普遍的看法是“为人勤勉,作风务实,行事低调”,是一名公认的“高情商”部门领导。这些信息无不透露出,刘士余是此任证监会主席的不二人选。资本界和舆论界也对刘士余前景看好,刘士余上任证监会主席的消息一经发布,市场便对其履新给予多种期待,就连他属牛,也被人笑解为利好。

有媒体将“刘士余”等同于“牛市余”。可以想见,投资者们期待着证监会换帅带给市场新人新气象,业内人士也期待着“更懂股市”的新主席,为低迷的市场带来正能量。

虽然刘士余管理经验丰富,但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银行及金融监管系统内工作。在央行系统内,刘士余曾分管金融稳定局、金融市场司、条法司、支付司和部级协调。

实际上,刘士余和股市早有渊源。2004年7月,刘士余升任央行行长助理。在主管金融稳定局期间,他先后参与了“德隆系”风险处置工作、以南方证券风险处置为契机推动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以及配合证监会妥善处置28家高风险证券公司等工作。

并非第一次临危受命

对于刘士余来说,这并非第一次临危受命。

2014年的农行资本缺口极大,其2013年年末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25%,比其他三大行平均水平(10.34%)低1.09个百分点;而到了2014年6月底,其一级资本充足率则进一步下滑至8.65%。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士余临危受命,离开效劳18年的央行,开始执掌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实施其“完全可以胜出金融机构负责人的思路及落实方案”。

虽然农行对刘士余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二司时期,曾主管股份制银行,参与处置当时的城市信用社的风险和农村基金会挤兑风险,2005年后农行启动改革方案,他也是直接分管的央行领导;虽然四大行中,由于农行在县域经济中扎根较深,近年来受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冲击相对较小,业绩涨幅也较为稳定,但是对于刘士余来说,面临的挑战却极大,要带领这家大行进一步创新,需要很大的智慧和魄力。

到任后的刘士余,据农行内部人士评价“作风很务实,行事也很低调”。2015年年度工作会议上,刘士余在业务经营中提出“比学赶超”,重点要求增强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和提升城市业务竞争力,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

他还强调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强调了三农金融服务,二是提升城市业务竞争力,包括对公业务的支柱功能和零售业务的战略基石,三是提高跨境、跨市场的金融服务水平”。

在刘士余任职期间,农行互联网金融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3月曾重点推出新版的“掌上银行”,并搭建互联网金融框架雏形,确定了移动金融、电商平台、三农服务和全球通战略四个发展方向。目前,农行在支付、网贷和电商业务上有较好的业绩体现,亦与刘士余的大力改革密不可分。

在履新农行前,刘士余曾大力提倡资产证券化,市场认为其到任农行也将大力推进农行该业务领域的发展。在刘士余掌舵期间,农行在该领域也取得多项成果:2015年8月成功完成了首单商业银行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当年儿月和12月协助企业完成小额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和深交所首单物业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用刘士余的话来说,农行也需要通过证券化业务,“将信贷资产通过证券化等方式打包出售,信贷资产由表内转到表外,减少对资本的占用,缓解补充资本对资本市场造成的压力。”

回顾农行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刘士余作为农行董事长在行内是受到肯定的,此次履新证监会主席,与其农行工作取得的成绩不无关系。目前,中国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准备工作差不多已经就绪,央行和银监会甚至已经开始鼓励银行实施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而市场人士普遍关注,刘士余上任证监会之后,其一直倡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否会加快推进,这或许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可能承担更多的融资功能。

低调的银行家

18年央行履职生涯,8年副行长,刘士余是当之无愧的大银行家。然而,虽多年身居要职,却为人十分低调,很少在媒体公开露面,出现其名字的新闻,绝大部分也是和央行政策相关。

2013年,中国《银行家》杂志曾将刘士余作为封面人物,称其为“大银行家”。文章称,刘士余是中国金融业监管层中典型的实干派,“虽然与同事易纲相比,刘士余作为学者的经历并不如此丰富,也没有在海外教书的经历,且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及著作也并不充栋,但他的研究思考很多都是切中我国经济金融体系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透彻且建议准确”。

文章还称,刘士余“很好地保留了一贯的工作作风,经常奔赴各地一线调研,具体了解实务,在亲身感受和实践基础上,形成针对性的发展和监管思路。常常在某地调研期间,刘士余的思路及落实方案完全可以胜出这些金融机构的负责人。”

专业人士认为,刘士余思考的很多都是切中中国经济金融体系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也许与他的工作经历有关。18年间,刘士余先后任职央行银行司助理巡视员、副司长、银行监管二司副司长、司长、办公厅主任、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可谓一步—个脚印。

坐在“火山口”上

如今,在金融领域工作多年的刘士余,坐上了证监会主席的位置,开始了从银行业到证券业的新征途。曾有人戏谑,证监会主席是坐在“火山口”上的人,这个比喻一点也不为过。然而在戏谑之余,大家颇为证监会新任掌门人捏一把汗,“能干什么”和“要干什么”成为刘士余接下来被拷问最多的问题。

尤其在当下,证监会已经有多名高官被查,其中包括有“发行皇帝”之称的原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和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等,再加上在7月份的“救市”期间,证监系统被曝出现多名“内鬼”,整个系统人心惶惶,气氛微妙。不过好在“情商很高”的刘士余善于协调各方的利益和矛盾,这对于安抚各方情绪、化解各方矛盾,显然大有裨益。

眼下,就有《证券法》修订和实施注册制两件大事需要去完成。

在经历了股市异常波动之后,资本市场的改革复杂艰巨。作为资本市场最基础的法律《证券法》修订工作本来有望于2015年推出,但股市异常波动打乱了这一节奏。而注册制的改革需要《证券法》作出法律保障,因此,在改革紧迫之下,2015年年底,全国人大授权务院调整法律适用范围。在《证券法》未修订之前可以推出注册制。而注册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是—个全新的事物,因此在推动时必须谨小慎微,稳妥推进,否则容易引起风险。因此,刘士余接任证监会之后,第一挑战即是如何稳妥推进注册制改革并保持资本市场稳定。

而对资本市场中长期建设而言,《证券法》的修订是重中之重,然而修订又面临着较多博弈。

除此之外,一系列针对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仍亟待解决。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推进,履新证监会主席之后,刘士余面临的挑战无疑更甚其前任。

而资本市场业内人士对刘士余还有更高的期望,期望其能对中国的资本市场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从刘士余的改革阅历来看,不可谓不丰富,比如,他亲身经历过人民银行在2002年的分拆,并担任分拆之后的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后升任行长助理,先后分管金融稳定局、金融市场司、条法司、支付司和部级协调等人民银行的核心部门。

他也曾提出,解决资本市场各种问题的核心是把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起来。同时,还要扩大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虽然目前已经拥有了包括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其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多个层级市场。但是,这个市场体系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眭矛盾,比如主板市场退出机制缺乏、创业板和主板雷同无法和主板形成互补、新三板交易冷清、地方股权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了整个社会资金分配运用的不合理和低效率。

但是,当下的股市现状是,自去年6月份股灾发生以来,上证指数从5178点飞流直下,尽管此后主管部门全力救市,但数十万亿的股民财富依然灰飞烟灭;加之春节时候的全球股市急剧下跌,这使得现在的上证指数依然在3000点以下徘徊,股民和机构依然风声鹤唳,这也就使得中国股市的“满血复活”之路显得更加漫长。

猜你喜欢
刘士余证券化资本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实务的思考
公积金贷款证券化风险管理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VR 资本之路
证监会迎来第八任主席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