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乡一体化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6-05-04 15:15刘祚祥刘肃超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城乡一体化

刘祚祥++刘肃超

摘 要: 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理论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初步构建了4个方面21个指标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步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出2003-2012年嘉禾县在城乡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等4个方面的相对得分,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嘉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相对得分,具体分析了4个方面的趋势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嘉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嘉禾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交易效率;主成分分析法;指标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6)02-0067-08

一、引 言

中国的城乡关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产生的资源重新配置效率。[1]但是,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等缺乏有效的制度体系予以支持,以土地为标志的农业资源依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后保障依托。因此,农民尽管离土离乡,却依然要持有土地资源的承包权利,在农地产权交易效率低下的城乡二元社会中,这种土地制度导致了农地资源的低效率利用,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土地闲置。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是中国经济进入刘易斯转折点之后,传统增长源泉式微乃至消失的情况下,激活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举措。[2]因此,自2003年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呈现出的新特点,我国开始对城乡统筹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举措,以此来挖掘我国经济体系中新的增长源泉。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之间的经济结构及其内在演变,一直以来,是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在刘易斯的模型中,更多阐述的是城乡差别源于工资和利润分配差异,但是并未说明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对立和城乡终将趋于一体化的内生机制。[3]杨小凯利用杨小凯-赖斯模型证明了“随着交易效率不断提高,均衡的分工水平会上升,每个城市的规模将扩大”;[4]杨小凯认为随着交易效率提高和分工不断细化,经济将出现一个非对称的分工转型阶段;从而论证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内生演进关系。[5]267-288在其著作中,杨小凯进一步证明了城乡二元社会收敛的内在机制:随着交易效率进一步提高,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将被完全及平衡的分工取代,城乡两部门之间将会趋同,城乡二元结构将会消失。由此可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涵是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组织演进和分工水平提高,促使农业部门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及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农业部门。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湖南省2012年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的权重分别为:0284、0330、0223、0297,由此可以看出湖南城乡发展较为均衡,不偏废其一。[6]19-20形成了以嘉禾县、湘潭县、汉寿县、冷水江市为代表的县域综合建设模式,以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县为典型的中心城镇推动模式,以武冈市、澧县、醴陵市为典型的中心城市带动模式。[7]23-24这种以县域建设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在湖南的城乡融合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嘉禾县2003-2012年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步主成分分析法,以嘉禾2003-2012年的数据对嘉禾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程度和城乡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等4个方面进行实证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 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并能采用量化手段进行量化的指标因子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根据城乡关系融合的终极目标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反映城乡关系发展程度和水平的指标集合。目前,国内研究城乡一体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较多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权重的方法,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主观赋值法,如德尔菲法。这种方法以专家打分的方法取得各指标相应的权重值,以此作为评价的基础,这种方法主观成分过重,其科学性受专家知识结构的影响;[8-9]二是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各个指标的相关关系和数量上的关系来确定权重,这种方法排除了一部分主观因素,较为科学,但与作者选取的指标体系有很大关联;[10-12]三是主客观结合赋值法,如层次分析法、网络层次分析配合使用。[13-14]此外,也有运用其他方法来研究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的文献,例如,刘红梅等就在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引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引力模型[15],但该模型不能作为县域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能够全面、准确、科学地反映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状态并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体现城乡相互融合、发展的水平。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全面性、科学性、可比性、区域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等6个原则,本文设计的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由三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二级指标包括城乡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等,三级指标则包括城市化水平、交通网密度等21个(见表1)。

(二)县域城乡一体化评价的方法与模型

现有研究对城乡一体化的评价主要采用相对指数和专家打分等方法,前者使指标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后者则存在过强的主观意识。本文采用两步主成分分析法,侧重于对信息贡献影响力的综合评价。各指标权重是根据自身的特征确定的,强调客观事实,一反面,降维但不降低信息量,成分指标能充分反映总体特征;另一方面,避免多重共线性和权重确定的人为性,评价更为客观合理。两步主成分分析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将城乡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四个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的均值化数据作为协方差矩阵输入,确定各分项指标的权重以合成维度指数,得到各个分项的指数;第二,以城乡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四个二级指标的得分作为协方差矩阵输入,得到城乡一体化的总指数,方程组如下:

三、嘉禾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评价

(一)嘉禾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趋势

嘉禾县位于湖南省南部,为郴州市辖县,全境处南岭山脉北麓,辖域总面积69916平方公里,面积位居湖南全省县市的第84位,全县共有8镇5乡共计13个乡镇,2012年全县总人口为4069万人。2011年被列为湖南省四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县”之一,是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并被授予“江南铸都”称号。根据就近城镇化、就地市民化的原则,嘉禾以城乡交通一体化为突破口,整合空间资源,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面对新的形势,进一步分析嘉禾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基础,研究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模式的内在因素,对于加快嘉禾县城乡一体化进程,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源泉,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由图1可知,2003-2012年嘉禾县城乡一体化相对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征:总体趋势向上,且变化率不断加快,相对得分由2003年的00368增加到2012年的01246,增加了近338倍;2009年以前嘉禾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对缓慢,2010-2012年明显加快,2005-2006年,城乡一体化得分增加了16%,而2011-2012年间得分增加了19%,发展速度增加了3个百分点。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城乡空间一体化的趋势

从嘉禾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趋势曲线可知(图2),2003-2012年空间一体化总体态势平稳,其指数增长了4.69倍;2003-2007年发展较为平缓,其指数增长59%;而2008-2012年增速明显加快,其指数增长了94%。影响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四项指标:城市化水平、交通网密度、旅客周转量、每万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个数的权重较为平均,分别为0.2613、0.2624、0.2583和0.252。

各因素中,交通网密度和城市化水平对空间一体化指标影响程度最大。这与嘉禾县在城乡公交一体化等方面的大力投入密不可分。嘉禾城乡交通一体化相对得分,由2003年的0.196增加到2012年的1.96,增长了10倍。城市化水平由2003年的23.89%增加到2012年的40.39%,增长了近两倍,表明嘉禾的城镇化推进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得以进入城镇,享受更丰富的资源。(三)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由图3可知,嘉禾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较为波

折,但整体趋势是上升的。2003-2006年,曲线呈现锯齿的发展态势,2007-2012年间发展态势平稳。总体指标由2003年的0.0316增加到2012年的0.0925,相对增长了3倍,嘉禾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较为显著。从影响城乡经济一体化各项指标来看,大部分指标的权重为正,其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城乡经济化水平影响最大,人均GDP的影响其次,接下来依次为非农业与农业产值比、财政支农比等。但是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

城乡人均收入比、城乡人均工资比四项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从表5可知,大部分指标的权重是正数,说明大部分指标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由上述数据可知,嘉禾城乡经济一体化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人均GDP由2003年的6156元增加到2012年的32091元,增长了5.2倍;二是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非农产业与农业产值比由2003年的2.89上升至2012年的6.142,增长了2.5倍,其工业化进程十分迅速;三是就业结构更趋于合理。全社会非农业人员比重与农业从业人员比重比由2003年的0.9081上升至2012年的1.5733,增长了1.73倍。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2012年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为10.2万人次;四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机械化总动力由2003年的2.018万千瓦增加至2012年的3.59万千瓦,增加了1.58万千瓦。

但是,嘉禾的经济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业部门的生产效率与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拉大。二元对比系数是生产效率值的体现,即是农业生产效率/工业生产效率,其指标值由2003年的0.3142下降至2012年的0.2561,农业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工业和农业的生产效率差距进一步扩大;二是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2003年的城乡人均收入比为0.4232,2012年的城乡人均收入比为0.4191,说明城乡收入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不如城镇的发展速度;三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人均工资收入比由2003年的0.448下降至2012年的0.3419。城乡人均工资收入体现的是一个区域的就业和经济发展情况,指标的恶化说明工业的发展速度远快于农业部门的发展。在嘉禾,农村劳动力在传统农业部门就业,而城镇借工业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的根本格局并没有出现质的变化。

(四)城乡社会一体化的趋势

由图4可知, 2003-2012年,嘉禾城乡社会一体化的总体趋势向上。指数由2003年的0.0033上升至2012年的0.0487,指数数值翻了14倍。总体上,城乡居民在医疗、教育、信息融合上资源分配是趋于公平的。从影响城乡社会一体化各指标的权重来看,移动电话普及率的权重最高,医疗保健支出率的权重次之,而教育支出比的权重为负数。这表明,嘉禾的信息化和医疗资源分配都对推进城乡一体化起了极大的作用,而教育资源分配的情况并不理想。

嘉禾的信息化程度逐年提高。移动电话的用户数由2003年的3.8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9万人。移动电话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在区域间的流通,有助于降低嘉禾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本地区的交易效率。这不仅对社会一体化起了助推作用,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近年,嘉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巩固,参合人数298669人,参合率97.9%。这些措施使得城乡居民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上日趋公平。这与医疗保健支出率的权重为正是相吻合的。虽然嘉禾对教育的投入很大,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没有根本改变教育资源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分配不公的现象。改变教育资源城乡配置失衡,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从而使城乡教育差距呈现收敛状态。

(五)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趋势

由图5可知,从总体趋势上看,嘉禾在生态环境一体化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指数由2003年的0.058增加到2012年的0.1333,上升了2.28倍。其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003-2009年期间,发展曲线较为平缓,发展较为缓慢;2010-2012年期间,曲线突然陡峭,说明生态环境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从影响城乡生态一体化各指标的权重来看,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的权重最高,万元GDP能耗其次,两者皆为正数,而环境投资额度占GDP比重指标权重却为负数,对城乡生态一体化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KH*2D]

[TPt1-5.tif,BP]

[TS(] 图5 2003-2012年嘉禾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趋势[TS)]

从表7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以下信息:第一,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对城乡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其得益于嘉禾在2010年启动的城乡供水一体化,该项工程计划总投资24960.80万元。计划建设取水建筑物6处,净水建筑6座,输水管道长258.1km,其中输水干管长92.6km。截止2012年,已经完成盘江水厂、泮头水厂日供水量4万吨的建设;完成金山水厂及供水主管网的建设、邹山水厂及供水主管网等5个水厂、11条主管道的建设;第二,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其值由2003年的1.7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12年的0.9312吨标准煤/万元。这说明,GDP的质量不断提高,也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第三,环境投资额不足。虽然在总量上,环境投资额由2003年的73万元上升至2012年的299万元,但是,环境投资额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0.034%下降至2012年的0.031%。这说明,对环境的投资额度的增长没有跟上GDP的增长,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避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评价模型,对湖南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予以实证分析, 从以上评价指标及其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嘉禾县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坚持了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策略。从其发展过程来看,经济、社会、空间与生态一体化权重分别为0.2729、0.2648、0.2639和0.2572,可见嘉禾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了空间、经济、社会融合、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在城乡空间资源整合方面,嘉禾加大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投资力度,其得分由2003年的0.196增加到2012年的1.96,而城市化水平则由23.89%增加到40.39%,表明嘉禾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城镇资源。此外,通过建设工业园区、现代烟草农业园区、物流园区等现代经济集聚带,加快土地流转等,嘉禾释放了因经济社会二元分割而被束缚了的生产要素,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城乡生产水平,人居GDP由2003年的6156元增加到2012年的32091元。但是,嘉禾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的政策予以解决。

工业部门的生产效率与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拉大。农业生产效率与工业生产效率的比值由2003年的0.3142下降至2012年的0.2561,表明嘉禾工业和农业的生产效率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机械化的实现程度,增加对农田水利改造的力度,创新农田改造的融资模式以及土地流转机制。以土地制度为抓手,通过进一步确权赋能、产权细分等方式实现农村土地的产权突破,在坚持土地所有权性质、土地用途等不变的前提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住房产权制度。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2003年的城乡人均收入比为0.4232,2012年的城乡人均收入比为0.4191,说明城乡收入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必须加快户籍制度和公交一体化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的空间融合程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在就业、住房、养老、教育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在促进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引导城市居民与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与农业,通过城乡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而实现优化配置,提高农业资源要素的价值。

教育资源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在教育事业上,尽管嘉禾的投资力度很大,由2003年的5278万元上升至2012年的31109万元,增加了近6倍,但嘉禾教育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却在继续。许多农村中小学校招生严重不足,教育设施闲置;名校的教育资源却被过度使用,学位有限。改变教育资源城乡失衡的关键是促进城乡空间、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使得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日趋收敛。

环境投资不足。虽然在总量上嘉禾政府对环境的投资额度由2003年的73万元上升至2012年的299万元,但是,环境投资额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0.034%下降至2012年的0.031%,从而使环境逐渐恶化,并进而阻碍经济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城乡绿化面积,减少荒山、荒滩,引导农民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发展精准农业,减少农业的面源污染;继续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供水系统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蔡昉,陆旸.推进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J].比较,2013(1):29-36.

[2] Cai,Fang. Demographic Transition,Demographic Dividend,and Lewis Turning Point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0,3(2):107-119.

[3] Lewis 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J].The Manchester School,1954,22(2):134-191.

[4] Yang X,R Rice.An Equilibrium Model Endogenizing the Emergence of a Dual Structure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Sector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4,25:346-368.

[5] 杨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报告(2013)[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 陈文胜,王文强,刘祚祥.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报告2012[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8] 邓玲,王彬彬.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实证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80-84.

[9] 谢思全,王蒙.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设计——以天津市区县为例[J].城市,2010(7):14-21.

[10] 杨振宁.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研究——基于时间序列[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1):35-36.

[11] 王阳,岳正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2000~2008——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0(2):39-43.

[12] 白永秀.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13] 任平,周介铭,张果.成都市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价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6):747-751.

[14] 朱善利.中国城乡一体化之路——生产三要素市场统一构建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战略实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5] 刘红梅,张忠杰,王克强.中国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2(8):4-15.

猜你喜欢
主成分分析法城乡一体化
山东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