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

2016-05-06 08:50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安徽省

方 静



浅议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

方静

摘要: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安徽省经济发展,在分析安徽省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对策。

关键词: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

一、安徽省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一)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1.安徽省三次产业构成情况。安徽省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从2005年的18.06%到2014年的11.48%呈现下降趋势,农业产业发展规律相吻合,第二产业从41.98%到53.13%呈现上升趋势,而第三产业从39.96%到35.39%呈下降趋势,对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阻碍作用。(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2015)

2.安徽省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从农林牧渔业产值来看,2000年到2014年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都处于逐年递增的状态,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虽然从2005年的3.1%上涨到2014年的4.25%,但是速度平缓,由此可见,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发展不够均衡。从构成比例看,农业和牧业是构成农林牧渔总产值的主要部分,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这种不均衡的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很难提高综合效益,突显主导产业。

从种植业来看,2000年到2014年我省种植业内部发展依然不平衡,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值所占比重较大,饲料作物所占比重非常低,甚至不足1%,仍然维持“二元结构”的格局,离粮、经、饲“三元结构”的格局还有一定距离。

从畜牧业来看,无论是牲畜饲养还是畜产品产量,猪所占比重将近达到80%,牛和羊分别占10%左右,以猪畜群为主的单一畜牧业结构不利于安徽省畜牧业的发展(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2015)。

(二)安徽省金融发展现状

1.安徽省融资结构。安徽省融资由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组成,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仍然处于优势地位,对于安徽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直接融资的作用不明显。

2.安徽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直接融资作用薄弱。在安徽省的金融发展中,间接融资处于主导地位,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导致安徽省融资结构失衡。证券市场是安徽省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缓慢,所以造成筹集资金规模较小。虽然2014年安徽省直接融资额有所增长,但是所占融资总额的百分比依然不足10%。其次,融资效率有待提高。安徽省逐年下降的存贷比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越来越低,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高低是衡量国家或地区金融体制是否合理的标准,所以就目前状况判断,安徽省的金融体制并没有达到最优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可能由于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存入银行的金额增加,使得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上升;另外,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对贷款发放量管控较严,所以大量存款无法投入到市场。

二、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农资金效率低

安徽省财政支农资金涉及到省发改委、财政等多个部门,由于各部门资金独立,所以在资金使用上可能会出现缺乏投入或重复投入,造成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加上没有针对性的协调机制,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资金运作过程长,环节多,真正能投入给农村、农民的资金被大打折扣。

(二)安徽省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够

第一,从银行业来看,截止2014年底,安徽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7948个,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占全部资产总额的36.7%,在安徽省银行业市场占据了统治地位,而商业银行的业务支持以商业化为主,所以就整体金融机构来看,对农业支持力度薄弱(数据来源:《安徽省金融运行报告·2014》)

第二,从证券业来看,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发展较快,融资功能增加,证券市场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安徽省的证券化程度依然偏低,增长缓慢与发达省份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证券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持作用并不明显,对农业产业的支持作用微小。

第三, 2014年全省保险业保费收入572.3亿元,同比增长18.5%。全省保险业累计支付各类赔款234.4亿元,同比增长5.1%,保险业已经成为安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农业保险品种不多,安徽省也没有专门针对农业的保险公司,所以保险业对农业支持力度也不大。

直接支持农业发展的农村信用社、农发行安徽分行、农行安徽分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服务逐渐减退[1],各种资金支持主要偏向于商业化,逐利性更强,更倾向于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行业优势的优质客户,而对于“散、小、差”的农村客户各金融机构仍有离农现象。

(三)安徽省金融信贷管理制度跟不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要求

首先,安徽省内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存在贷款权限上收、贷款有对国有企业或是大城市倾斜的倾向,农村金融市场相对萎缩;其次,农村客户规模小、数量少,使得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所提供的抵押担保品往往不符合金融机构信贷政策要求,对信贷不利[3];第三,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其生产周期、经营场所存在不规范,向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申请后,金融机构对其贷款的调查和审核以及办理担保手续等需要时间较长,致使贷款资金不能及时收到。

(四)金融支持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农产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农业产出不确定,使得收益不确定,安徽省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而安徽省又缺乏专门针对此类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所以在企业的产业初始阶段,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非常谨慎,限制了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4]。在对安徽省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同福碗粥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在企业发展初期,只有3%的企业顺利在金融机构进行了贷款,而其余的公司例如以养殖业为主的公司,刚开始因为没有适当的抵押品,另外由于生产周期长,风险高在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时候遇到种种困难。

(五)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认识不够

目前绝大多数农民对于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并不关注,他们更依赖传统的资金筹集方式,例如向亲戚朋友借钱,如表1所示,他们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不清楚,种植什么,能不能增收对他们来说具有不确定性,而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不用向金融机构贷款,多年种植已有经验,所以金融支持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有效作用发挥不明显,金融支持政策不好落实。农民认为虽然金融机构的贷款率不高,但是申请后手续多,等待时间长,不值得进行小额贷款。

表1 安徽省农民对农业产业资金筹集方式调查

三、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作用,减少不良信贷资产

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农村信用社在发展变革过程中受到自身经营不善或政策性因素的影响,造成资产损失。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农村信用社以农业为基础产业服务,更应该得到政策性支持,可以像对待国有银行一样,剥离、核销农村信用社的不良信贷,鼓励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

(二)政府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支持力度

1.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应该协调好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监督引导政策的具体运用和落实情况,关注金融和非金融资金的流入,当农户原料收购出现风险时,政府应当及时制定支持价格,确保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失[2]。对于龙头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大力支持,对于贷款给予一定的贴息优惠,贷款申请争取足额支付,保证资金需求,促进农副产品、环保产品的发展。同时,政府应该支持和引导大中型银行向县域和乡镇延伸服务网点,鼓励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快实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3]。

2.加大和完善优惠政策的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应该确保每一年按一定比例从财政收入中划拨款项投入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应该设立专门机构或部门,对此专款进行监督和审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流转环节,提高支农资金效率,目前安徽省已经推出《关于全面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4]。同时,政府要鼓励金融机构,多进行政策性支农业务的办理,税收部分给予减免或是补贴,人民银行对其再贷款利率可以适当降低;对于安徽省内的村镇银行在营业税和所得税上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对重点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贷款达到一定规模的,再贷款时可以享受一定优惠。

3.规范非正规融资渠道资金,拓宽融资渠道。规范民间金融可以减小金融机构的资金压力,保证企业和农村的资金需求,所以如何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化、合理化是政府的首要工作之一。政府可以支持民间金融的发展,鼓励其为农业或农业调整的重点产业作出金融支持,在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下,为民间金融的完善发展提供空间和时间,对信用好、制度佳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可以纳入政府正规制度,转型为安徽省的民间银行,允许民间外资参股,促使民间借贷规范化。

(三)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和担保体系,创新信贷模式

目前安徽省现有的针对农户的信用评价和担保体系并不健全,要想解决龙头企业的融资问题,将其纳入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当中是根本的途径,从贷款、抵押、担保等不同方面给予支持,以农户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可以从农户和企业两个不同对象建立不同的信用评级,对信用等级高的主体可以给予提高贷款额度或是降低利率的优惠,创新对农产品的资产评估方式和思路,可以实行农户联保、企业联保制度,也可以由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多方出资设立担保机构。支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强担保产品研发,鼓励创新反担保方式,降低担保条件,为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企业急需担保又缺乏抵押物的情况下,可以用适销的库存商品或是可信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

(四)重视农村保险业务发展

安徽省在2008年就已经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政府鼓励农户、农业龙头企业、保险机构加入农业保险试点,保险范围涉及以小米、水稻等为代表的种植业和以奶牛、母猪为代表的养殖业,但是由于近年来安徽省农业不断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品种不断增加,目前我省农业保险险种比较分散,险种不丰富,现有的农业保险不能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可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方面进行创新和弥补,以形成商业性保险机构、合作社、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相互补充、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复合型农业保险体系,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为辅的保险制度,可以实行减免农业保险营业税、所得税,提高政府给予保费支付补贴比例。

(五)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帮助农民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重要性

就目前情况来看,农民对金融支持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并不太了解,金融部门应该作好宣传工作,了解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中的具体需求,让农民知道金融支持可以更好的保障他们的利益,让农民接受金融支持的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不断完善。

(六)完善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

目前安徽省乡镇的金融机构规模并没有达到每个乡镇都有金融机构,所以农民的信贷并不方便,所以应该扩大乡镇金融机构规模,优化金融支付环境和小额贷款发放流程,信贷人员要作好宣传工作,让农户充分了解农户联保和小额信贷,去除不必要的贷款手续,提供及时的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富生,李寿林.对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的调查[J].调查报告,2008:22-23.

[2]管海艳. 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研究[D].硕士论文,安徽:安徽大学,2012:8-12.

[3]顾海峰.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理性建构研究[J].上海金融,2010(5):16-20.

[4]王敏,陈维政.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探析[D].硕士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13:10-12.

责任编辑:刘海涛

收稿日期:2015-10-05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金融支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研究(A201501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安徽小微企业融资研究(Wzyrw201515)

作者简介:方静,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工商管理,金融(安徽 芜湖 241000)。

中图分类号:F321;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6)01-0038-03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