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课堂教学中感觉器官的应用

2016-05-06 21:26范文静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5期
关键词:汇报袋子卡片

范文静

[摘 要]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水》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认识水,可使其对水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关键词]水 课堂教学 感觉器官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72

《水》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一课,根据对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初步分析,可知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科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建构知识。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存有好奇心,喜欢探究事物。所以本节课,我利用学生对水的感性熟悉,抓住学生喜欢游戏、动手的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玩”中学会用感觉器官观察水,把对水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上。

一、推出感觉方法——观察水

本课在第一次试上时,为了先了解学生对水的前概念,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水有哪些认识?”让每个学生在红色圆形卡片上写下自己对水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的卡片粘贴在黑板上,并加以整理形成网状图。接着抛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一杯水,看看水到底像不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那样。你们准备怎么观察这杯水呢?”有学生说出观察方法:看、摸、听、闻、尝。接着开始实验,记录对水的认识,再汇报观察结果,在汇报过程中,指出之前的错误认识并纠正,保留正确的,修改网状图,进而得出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无固定形状。

通过反思,本次试上的内容存在以下不足:调查学生前概念,让学生写关于水的认识,此处和接下来让学生亲自观察水,记录对水的认识,存在内容重叠,而且花费时间较多。经过考虑,决定将此处修改为:调查学生前概念时让学生口头说说对水的认识,接下来引导学生说出观察方法:看、摸、听、闻、尝,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一杯水,记录水是什么样子的,再汇报。由教师将事先写有预测观察结果的圆形卡片贴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整理卡片,将这些卡片按与水的不同关系形成网状图。关于学生汇报错误的知识,教师与学生一起举例纠正,正确的直接贴在黑板上,进而得出水的特点。

通过这样的整合,让学生带着对水的初步了解,运用我们的观察器官去观察水,重新认识水,使水的结构清晰明了,课堂顺畅、不拖沓,并为后续的实验作铺垫。

二、运用观察方法——找水

关于这一过程,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前面我们学习了水的特点,现在我们要利用水的特点来做个游戏。老师把七样东西藏在七个黑色袋子里,分别有水、石头、木头、空气、橙汁、醋、树叶,并给七个袋子标上不同的序号,要求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判断哪个袋子里装的是水。”小组讨论分析每个物品的序号是什么,以及这样判断的理由,接着汇报交流,对小组间不同意见的地方提出验证方法。教师适时设置障碍:同学们可以打开袋子,但是先不要看,试着用别的方法判断物品的序号,实在判断不出来,你再用看的方式。学生继续实验,再汇报交流。

学生在利用水的特点找水这个游戏当中玩得不亦乐乎,觉得相当有趣,把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这个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再一次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三、升华观察方法——分类

“接下来老师还要考考大家,请你们把七个物品从黑袋子里拿出来,摆在桌面上,把这几样东西分分类。请思考:可以分为几类?谁和谁分在一起?为什么这样分?”接着小组分类讨论、汇报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分类标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并适时提出:我们科学上把像醋、水、牛奶这样的没有固定形状的叫做液体,像树叶、石头和木头这样的有固定形状,不容易变形的称为固体,像空气这样的称为气体。请学生举例: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液体呢?并小结: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水与其他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学会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

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了我们身体的感觉器官,去看、摸、听、闻、尝,将观察的最基本的方法运用在其中,这是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所要掌握的方法。三年级学生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因此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活动是学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关键,培养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是重点,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是难点,要做到这些借助“玩中学”的教学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汇报袋子卡片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把手放进袋子里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我们都有“袋子”,你有吗?
一张卡片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