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2016-05-07 07:10张其凤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检验

张其凤

【摘要】医疗中感染问题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院内的交叉感染是引发多种感染性疾病、减慢康复速率、增加患者死亡率的主要根源。由于医院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放化疗的大力开展以及内科介入疗法的广泛应用,使得院内感染人数日益增多。临床上微生物的检验主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切断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概率。现针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对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价值进行讨论。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感染检测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213-01

引言:医院感染的发生包括3个重要的环节,即传染原的存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每个环节都和微生物学检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外源性感染(系指由患者本身以外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内源性感染(系指由患者本身携带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要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因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灭菌效果评价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常用微生物检测技术

目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有显微技术、染色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微生物鉴定技术、细菌诊断技术、聚合酶技术等几大类。

1.1 显微技术

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测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多种设备,在不同的检测需求中所运用的检测设备并不相同。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测中最为简便,操作最为容易的检测技术之一,但检测结果准确度和检测控制较差,直接观测的结果有可能会产生极大的误差。

1.2 染色技术

染色技术则是对微生物细胞进行染色后,对微生物进行观察检测的一种技术,不过由于染色后微生物标准基本是死的,其形态和结构会在染色过程中发生一定变化,无法切实反应出活细胞的真实情况,因此通常只作为辅助检测手段。在实际操作中,整个流程也较为繁琐,染色、脱色都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将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 分离纯化技术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通常是杂居混生的,在微生物检测中需要对混生微生物群体进行分离纯化,以对纯微生物进行检测的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常用于菌种鉴定中,分离纯化技术是微生物检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基础。

1.4 其它技术

在微生物常规检测中,通常对微生物进行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方面的观察,再利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物,以鉴别一些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以更好的进行微生物分类鉴定。近年来,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运用方法较为广泛,如运用细菌总数和粪便污染指示菌监测水质,运用发光细菌检测环境有毒物质,运用水中藻类生长量监测水质或物质霉性等等,这些方法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操作手段和检验标准,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2.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运用

2.1重视原始标本直接涂片的诊断价值

原始标本涂片检查不仅对微生物检验全过程起着导向作用,还可快速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受细菌生长缓慢且培养特异性的制约,不能快速回报结果,可通过细菌培养前对标本进行涂片镜枪,包括未染色湿片位相显微镜观察和染色标本片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快速提供诊断信息,对一些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急重症感染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例如无菌体液如血液、胸腹水、脑脊液等的阳性标本可直接根据涂片细菌形态和染色特征快速回报临床,指导其经验用药,显微镜形态学在细菌鉴定中体现的价值远甚于此,但是由于目前自动化仪器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似乎有忽视形态学检查的倾向,同时,由于缺少模式菌株形态学图谱,以及鉴定镜下形态需要丰富的经验,更使得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在各医院开展困难重重,这就需要每一位检验工作者从态度上给予高度重视,平时苦练基本功,善于总结归纳。此外,相关机构应尽快建立形态学检查的标准方法,使临床有据可依,真正体现显微镜形态学的应有价值。

2.2发展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

对于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的感染性疾病,特别对那些体外难培养的病原微生物,临床迫切需要快速且准确的诊断方法。目前血清免疫学、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芯片和多肽质谱分析等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提高了疑难病原确诊率。由于条件限制一些前沿技术很难在基层医院开展,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此类医院对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水平,是摆在每一位微生物检验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2.3做好细菌药敏试验标准化

加强药敏试验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获得药敏试验准确性的关键。首先,准确的药敏试验需要合格的药敏试剂和标准的试验方法。目前国内许多医院的微生物室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该方法是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公认的药敏试验方法,但较易受纸片质量、M-H琼脂厚度和菌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欲得到准确的药敏结果,必须进行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保证药敏纸片以及M-H琼脂等的在控状态,同时也应充分了解K-B法的局限性,对于不能使用此法进行检测的菌株,应参照CLSI推荐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检测;其次,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应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随着临床对细菌耐药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及新的抗感染治疗药物的层出不穷,古老的微生物学重新焕发了光彩,如何更好地了解细菌药敏试验,需要微生物检验工作者不断地增加知识储备,积极参加本专业学术交流,掌握细菌药敏发展的新动向,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提高检验技术水平。

结束语

微生物检验技术正朝着简便、高效、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许多新的检测技术还在不断涌现出来,除了上面介绍的技术,还有代谢学技术、传感器技术、流式细胞术、基因探针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等。每种检测技术都有其优缺点,研究检测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检测目标,不同的实验环境及条件,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进一步地,还可以将不同的技术结合起来比对、使用,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帅丽华,胡志坚,孙晓红,周会祥.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05)

[2]兰燕.临床尿标本微生物检验采样过程存在的问题与控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05)

[3]郝淑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J]. 当代医学. 2012(14)

猜你喜欢
检验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提高检验效率 保证食品安全
关于计量资料中的t检验
关于计量资料中的t检验
“物质的检验”知识总结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关于计量资料中的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