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改名效应的文献综述

2016-05-07 18:50吕彩凤
商场现代化 2016年9期
关键词:股价信息

吕彩凤

摘 要:上市公司更改名称是公司的一项重大活动,而改名的动机能否实现、如何实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外已有不少针对公司改名现象的研究,近年来国内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改名效应的相关文献,以不同理论学派为主线,总结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上市公司改名后的市场价值效应,并作简要评述。

关键词:上市公司改名;股价;异常收益;信息

一、引言

公司改名包括主动改名和被动改名。主动改名是指由于公司发生资产重组、企业并购、经营业务变化,或只是为了改变公司形象而主动提出申请更改股票名称。被动改名指公司因出现财务等方面异常状况被实行特殊处理,对其名称加上“ST”字样。本文讨论的是主动改名现象。

公司的名称是公司的重要标志。对上市公司来说,它的名称往往包含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关系到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及消费者、投资者等对其的认可度。所以上市公司名称的改变很可能会使外界对公司的形象、看法造成一定影响。也正因如此,上市公司会在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符号上下一番功夫,甚至在必要时通过更改名称以达到对公司有利的效果。而改名事件是否真的带来了市场反应?如果是,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不同原因、程度的改名导致的效应是否不一样?这些问题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上市公司改名效应的研究,得到的结论不统一。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考察了上市公司改名事件造成的市场价值效应。

二、文献回顾

国外针对公司改名现象的研究较早,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的研究还较少。学者们对公司改名的长期效应、短期效应均有研究,有采用公司改名的总样本研究的,也有分不同角度研究的,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事件研究法和趋势分析法。总结国外学者得出的结论,有的认为公司改名公告发布后向投资者传递了信息,带来了异常收益,有的认为公司改名公告的发布本身只是对信息的确认而已,它并不包含任何有用信息,不会对市场价值造成任何影响。国内的大部分学者用行为金融理论来解释,认为公司改名事件不包含信息,但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了股票价值的异常波动。因此,下面以是否把公司改名事件看做是包含有效信息的事件将学者们的研究分为三大学派:无效信息论、有效信息论、行为金融理论。

1.无效信息论—无信息,无反应

把公司改名看做无效信息事件的最典型代表是JS. Howe(1982),JM Karpoff ,G Rankine(1994)虽然认为可能包含了信息,但效用很小。他们的理论基础是市场有效假说和理性人假说,即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是理性的,公司改名几乎不包含任何有效信息,因此市场对这样的事件不会有显著性的反应。John S. Howe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1962年—1980年纽约、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上股票改名的样本,发现股票改名公告发布后股票市场并没有出现显著性的反应。改名事件只是一种中性的金融事件,有效信息在改名公告发布之前就已经被知道了,公告的发布只是对这些信息的确认。同样的,JM Karpoff ,G. Rankine用1979年-1987年华尔街日报上公布的股票更名样本证实了股票价格对更名公告的正向反应是很弱的。且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公司名称的改变与股票收益和公司财富价值的增长具有相关性。

2.有效信息论—有信息,有反应

随着研究的增多,很多学者从总体研究细化到各个角度的研究,把公司改名的原因、规模大小、主营业务进行分类,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但都有显著性的效应,认为改名事件向市场传递了信息。

(1)样本的总体研究

①正向效应

D Horsky ,P Swyngedow (1987)发现对大多数公司来说,改名事件提高了公司业绩。这说明公司改名确实对市场传达了信号,且这一因素对公司的影响是管理、组织、产品等其余因素无法代替的。陈超(2004)研究了1993年-2003年我国股票更名的样本,发现改名后的平均超额收益率高于改名之前。改名是因为发生资产重组或控股股东改变,这向市场发出公司改善了经营的信号,投资者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②负向效应

P Andrkopoulos,A Daynes ,P Pagas(2007)研究了1987年-2002年英国上市公司改名的803个样本,显示改名公告发布后的36个月内超额收益率都出现显著的负向反应,公司改名事件对市场来说是一种未来经营不乐观的的消极信号。T Josev,H Chan,R Faff (1996)用澳大利亚的数据表明在公司改名公告发布当天,公司的累积异常收益表现出弱显著性的正值,但在发布日之后的一段窗口期内则表现出显著性的负值。

(2)不同维度的研究

从多角度的研究多出现在21世纪,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考虑了导致公司改名的原因、改名程度大小等因素,及不同规模、行业的公司改名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均证明了上市公司改名影响了公司的市场价值这一观点,支持了信号假说。

Hung Wan Kot (2011)用香港上市公司改名的样本,把改名原因分并购、资产重组、主营业务变化和其他,发现短期内投资者对因前三者原因导致的改名做出了积极反应,但因声誉或其他需要导致的改名不会影响股价。在长期内,公司改名与股票异常收益几乎无关联。这表明因实质性原因导致的改名公告的发布包含了一定的信息,投资者在短期内有相应的反应。B Mase (2009)用日历时间法的研究,发现改名较彻底的公司在长期内其异常收益显著为负,而修正名字的表现较不明显。公司名字加上“集团”二字后,不管改名程度大小,公司都会出现负的超额收益。D Horsky 和 P Swyngedow (1987) 从行业角度出发,发现生产工业产品的公司更能达到改善公司盈利绩效的效果。PS Koku(1997)发现服务业上市公司改名后的平均市盈率高于改名之前,并用信号传递理论来解释,认为服务业公司改名意味着公司的财务状况、发展潜力、成长性等发生了实质性改变。

3.行为金融论—无信息,有反应

前两个学派的理论解释是基于市场有效性和理性人的假设。但很多学者把上市公司改名事件看做“非事件”,用行为金融理论来解释无信息也有反应的现象,认为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的心态、情绪等都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行为,出现偏差时便造成了提前反应或过度反应。

(1)互联网泡沫时期

互联网泡沫时期,互联网企业的股价迅速飙升,出现了一大批投资失败、名称带“COM”的公司。美国很多学者通过对该现象的研究,认为是投资者的非理性反应与风险投资的利用导致了股市炒作,互联网公司的改名没有实质性的经济意义,只是起到掩饰和“美容”作用。Lee(2001)研究了股票名称加上“.COM”的样本,认为虽然“.COM”后缀的公司向投资大众传递了公司社会身份的信息,但投资者把这二者的联系过于踊跃地当成是市场有利可图的一种投机机会。互联网泡沫衰退时期,许多公司纷纷删减“dot.com”后缀,MJ Cooper,A Khorana,I Osobov,A Patel,PR Rau(2004)的研究结果同样支持非理性人的观点,认为市场不一定是时刻有效的,投资者很容易受改名粉饰效应的潜在影响。

(2)国内研究

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的证券市场是非有效的,个人、机构投资者不是完全理性的,会受制于自身的心理判断。公司改名公告的发布不含任何实质性信息,引起的股价上涨现象是一种过度反应。

刘力,田雅静(2004)发现没有信息的改名事件却导致了股价的异常波动,并粗略解释道,由于投资者过于关注改名公告事件这一本身,但缺乏对事件之间是否有实质性关系的分析,引起了过度反应。邓建平,曾勇,唐小我(2004)同样认为公司改名事件不包含有效信息,股价和股票交易量在改名公告前后的异常增加只是表明投资者进行了不理性的投资。代丽珍(2012)从改名原因、改名程度大小、公司规模等角度做了分析,认为理论上市场不应该对改名事件有反应,但结论似乎表明改名事件传递了向好或向坏消息,而这是由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导致的。杨洋(2014)把投资者关注、投资者情绪作为解释变量,认为我国证券市场是非有效的,投资者的关注度、情绪与股票的收益具有相关性。黄顺武,高峥嵘(2015)的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在公司改名后先出现上涨再出现下跌,他认为是投资者对该事件的关注程度差异导致的,而规模较小和高新技术行业公司的改名事件更能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三、文献评述与展望

国外对公司改名现象的研究比较成熟,文献较丰富,近年来国内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方法主要以事件研究法为主,指标选择基本一致。大部分学者把公司改名公告发布日的前后一段时间作为研究窗口期,利用市场模型考察股票超额收益率或者超额交易量。二是结论和解释不统一,国内外差异较大。由于美国、英国等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高,大多用市场有效假说和理性人假说解释“无信息、无反应”和“有信息、有反应”的现象,互联网泡沫时期除外。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在不断完善中,目前仍是非有效状态,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无信息、有反应”的现象。三是影响机理的分析较缺乏。尽管学者们解释了上市公司改名事件产生的效应,但还是较粗略的,没有从根本上分析投资者的行为对市场效应的影响机制。

公司改名现象的研究日趋成熟,本文对前人的文献加以归纳和整理,分为无效信息论、有效信息论、行为金融理论,并作了简要评述和展望。未来研究可以较多地从影响机制入手,深入考察公司改名后造成市场价值效应的机理。同时,公司首次使用新名称进行交易时是否会造成股价的波动这一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JS Howe.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A note on corporate name changes[J]. Financial Review.1982,17(4):271-278.

[2]JM Karpoff,G Rankine.In search of signaling effect-The wealth effects of corporate name change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4,18(6):1027-1045.

[3]D Horsky, P Swyngedouw.Does It Pay to Change Your Company's Name A Stock Market Perspective[J].Marketing Science.1987.6(4):320-335.

[4]陈超.上市公司股票名称变更实际效果分析[J].浙江万里学报,2004(6):111-113.

[5]P Andrikopoulos, A Daynes,P Pagas.The Long-term Market Performance of UK Companies Following Corporate Name Changes[M].Working paper.2007.

[6]T Josev,H Chan,R Faff.What's in a name? Evidence on corporate name changes from the Australian capital market[J].Pacific Accounting Review.1996,16(6):57-76 .

[7]Hung Wan Kot.Corporate name changes: Price reactions and long-run performance [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11,19:230-244.

[8]B Mase.The impact of name changes on company value[J].Managerial Finance.2009,35(4):316-324.

[9]PS Koku.Corporate name change signaling in the services industry[J].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1997,11(6):392-408.

[10]Lee.What's in a Name.com?The Effects of‘.comname changes on stock prices and trading activity[J].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2001,22(8):793-804.

[11]MJ Cooper,A Khorana,I Osobov,A Patel,PR Rau.Managerial action in response to a market downturn: Valuation effects of name changes in the dot.com dec-lin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5,11(1-2):319-335.

[12]刘力,田雅静.没有信息,也有反应[J].世界经济,2004(1):44-50.

[13]邓建平,曾勇,唐小我.股票更名的交易量反应和投资者“追涨”现象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3):40-45.

[14]代丽珍.中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股票名称变更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3-9.

[15]杨洋.投资者关注、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更名公告的实证分析[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4:1-4.

[16]黄顺武,高峥嵘.基于选择性关注的股票更名公告价格效应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2015(2):15-21.

猜你喜欢
股价信息
看盘核心是看转折
盘中股价升跌引起持股者情绪变化
牛股盘中冲高回落尾市拉涨停行为解读
订阅信息
股价创股灾以来新低的股票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
健康信息(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