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春 没有性情纠结的回忆最难将息

2016-05-09 14:03
艺术汇 2015年4期
关键词:麦地欧阳艺术家

欧阳春近期在香格纳上海的个展,似乎有些小怀旧和回顾的意味。通过展览的作品和一本自传性质的文字书,叙述了艺术家年轻时的一段生活,有关他的成长、情感和创作。整场展览中的作品中,有些许梦想、几缕爱情、两三纯真。毋庸置疑,欧阳春已经成为中国七零后艺术家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已成为目前市场上的“抢手货”,或许这正是七零一代成功艺术家目前的困惑,既要与市场执子之手,又想给学术暗送秋波。

读完《我的故事》对他作品的理解更为立体,欧阳春式的成功充满了艰辛。文中传达着艺术家生活中对于市井、贫穷、狡诈、物欲、情感混合在一起的种种纠结。但面对创作却极单纯的热爱着,不掺杂任何目的。欧阳春简单、朴实、有力的文字是他作品最好的注释。他以普通人的视角,通过绘画来直面呈现日常的真实状态,探寻“人生”的意义。记忆、焦虑、纠结、思考等等情绪都淋漓的体现在画面上。不止是画画,真实的自我表达或许是欧阳春成功的最大原因。

展览现场一件尺幅巨大名为《1994年超级画家驾驶狂热绘画机器在陕西省长安县西杨万村的那片麦田里》的作品非常吸引观众。画面是艺术家擅长的明亮色调和朴拙的笔触,这幅作品传达了艺术家的真实经历,他曾持续很多年在这片种麦子的土地上画画。那时还不算是创作,大多以写生为主。麦地是欧阳春曾经读书的地方(西安美院旧址)。每天像职业艺术家一样工作很长时间。欧阳春最初在那片麦地里学习做一个艺术家。由缺少绘画颜料,他幻想开着一个绘画机器载着用不完的颜料、用不完的松节油、用不完的画布降在那片土地上当艺术家。日常生活中的梦想,被欧阳春呈现在画面中的是原始的生命力与灵气,浑然天成的纯真,看不出任何矫揉造作。作品更像是他生活以外救赎。这就是他的作品最难能可贵的朴素魅力。另一幅《老鼠洞》画面的内容也是他真实的经历。艺术家当年在西安住在很破简陋的地方。从画面中还可以看到石棉瓦,石棉瓦在欧阳春看来是一种空白的感觉,代表着真实的恐惧和焦虑。还有一幅三米左右的巨大作品《回忆录》艺术家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创作完成。这幅作品一蹴而就地流畅,是因为欧阳春心里一直有这样一幅画。画面的是一本翻开的书,受潮、晒干、再受潮。像是人生一个很复杂的,五味杂陈的过程,欧阳春画这本书也是在画自己,快速的笔触和那种苍凉,在他看来特别像人生悲伤又匆忙的一瞬,这幅作品也是艺术家为了这次展览创作的最后一幅作品。(撰文:白晶 图片提供:香格纳上海)

猜你喜欢
麦地欧阳艺术家
我家的健忘老妈
到麦地里去
《疲惫的麦地》
麦地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筋斗云
城市的简历
欧阳丽作品